敬辰龙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就把提高全民族素质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任务。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兼优的社会主义栋梁。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形成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公式是课堂中十分常见的一个知识,许多时候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就要用到公式。公式能够简单和方便地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的思维可以有一定的锻炼能力。公式能够刺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公式教学;学生思维能力
在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改革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被我国的教育部门加强了重视,特别是在数学类和理工类学科中体现尤为突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老师就应该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面对学生的一些问题时,老师应该尽自己所能为学生解答问题,并且让每一位学生都形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通过“公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和拓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刻,这时候就应该抓住机遇,让学生从小就养成灵活思维、逻辑思维的能力。
一、从公式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学习数学就是在对思维进行体操训练,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思维的锻炼才时十分重要的,相对于其他数学空间和几何来说,公式更加能够直接地、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任何被动地学习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且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老师应该要更加注重学习的环境的创设,要设法建立一个积极思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激发学生对知识地渴望,让学生在一个主动、积极地心态下进行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最能够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就是学习公式,在面对众多的知识点时,更加能够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也是学习公式。
数学公式是人们在研究自然界中物与物之间时发现的一些联系,并且通过反复的研究和试算研究出来一种合理的表达方式。这些公式就表现着自然界中不同事物之间的等或者不等的关系,它能够准确的反映事物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公式能够让我们从一个事物到达另一个事物,当然中间需要进行许多的演算和转换,它能够很好地使我们了解事物的内涵。因此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重视对公式的讲解和探究,并且要通过公式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的过渡时期,好奇心强,对许多事情都有着自己的猜想,充满着求知欲。他们的大脑正处于“原生态”时期,这时候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一些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会有一些混乱或者含糊,这时候就必须加强逻辑思维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有序思维。
二、通过公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事实上就是思维教学,数学的学习实质上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一些公式和习题的演练等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的一些思维活动成果,并且由此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们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够尽可能地向数学家的思维靠近或者相似甚至超越。
(一)善于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一个固定长度的篱笆在一面墙上围出最大面積的围栏?有一面已经是墙就不需要再将篱笆围上去,就说明需要将这个固定长度的篱笆分为三部分,并且要使分出来的篱笆能够围出最大面积的围栏。这个问题就是简单的思维训练的问题,要算面积就需要用到面积公式,但是要找最大,就要通过思考后才能确定这个最合理的方案。这个问题说明小学数学就是通过一些比较有趣和贴近生活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锻炼,在此探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纸条来做这个实验,固定的纸条长度,怎样将其分成三段才能使面积最大?这样的动手操作的方法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来。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办法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一些有趣的、适合学生思考的方法将一些枯燥的问题转化为有趣的生动的问题,这样就能使课堂的参与更高。
(二)倡导“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许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最后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举一反三”的方法就非常有效,能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在义务教育人教版课本中,就经常会出现问题就是要从某一个地方到达另外一个地方,中间的路途有许多中选择,要怎样邹才能到达目的地。这种问题的目的就是要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把题中所有的能够从起点到达目的地的方法都考虑到,并且还要从中选出一个最优的方法。这种现象也经常出现在中学和大学的数学学习中,同一道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也就是同一个起点,有多个路径可供选择能够到达目的地。
(三)多运用类比的手法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
类比就是在学习中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从一个事物延伸到另一个事物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A和B是两个类似的事物,懂得了A以后,就可以从A与B之间的相似之处来学习B,最后将B也学懂,这是在数学的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由于长方形是一个长宽不等的形状,而正方形是四边都相等的形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就是长╳宽,而正方形的公式是边长的平方,事实上,正方形就是长方形的一种特殊形式,正方形也同样可以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面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并不是要学生掌握许多的数学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公式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针对性格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时候,要让学生形成自觉、主动、灵活的思维方法,通过“举一反三”和多角度的看待问题来形成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坚持这样的思维训练的话就基本能够形成自身的思维模式,通过对“公式”的探究来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田彩霞.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J].学周刊,2015(11):37-37.
[2] 杨国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8):16-17.
[3] 仇兆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学周刊,2011(01):9-9.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曲子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