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理论下山体公园规划设计

2019-09-10 19:24:22穆慧华
锦绣·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山体绿地规划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审美能力逐步提升,对于城市建设和城市园林景观有了更加高的追求。自十九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我們党和政府在权衡发展与生态这个问题上所倡导的发展新模式。在城镇化建设的同时,要力求中国城乡社会进行生态转型。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更要时刻牢记“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对传统城镇发展的模式进行反思和改革。在这个背景下,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外观设计已经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绿色生态变得越来越重要。响应绿色生活号召、将生态规划理念融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潮流。“生态设计”理念应运而生,“生态设计”是通过对破损绿地的肌理进行景观生态修复,使其在修复自身生态问题的同时,又能与周边破损绿地相互修复,达到循环的状态。

我国丘陵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68%,大多数城市用地包括了山体。山体公园作为公园绿地中较为独特的一种,其地形地貌高差大,起伏广。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方针导向下,在山体公园规划设计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既要根据城市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加强山体轮廓的有效保护,向人们展示山体公园的文化特色,也要增加城市绿色空间,积极推动立体式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城市山体公园的规划设计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主题,由此可见,即便不是多山的区域,山体公园对于所在区域的小气候,空气污染的改善,生态环境的平衡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山地公园的自然环境特征首先体现地质稳定性差,地质的稳定性外部因素包括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地表水的动力变化作用,内部因索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工程岩组类型及区域构造背录等。这些因索的相互彩响常会引发滑坡、危岩、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次,生态敏感脆弱,山地城市公园易出现陡坡、堡坎、山崖等生态敏感区,这些区域往往坡度陡、土壤贫瘠、土壤水分含量低,容易出现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原生植被破坏等生态问题,一旦人为破坏,就极难恢复,生态环塊极为脆弱。

山地城市公园指城市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起伏变化较大,能对公园布局与空间形态起到控制作用或具备山地地形特征的公园绿地。但由于山地公园特殊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生态环塊遭到破坏的山体易造成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坍塌;影响城市录观和区域经济发展,导致局部气候恶化等诸多社会问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理念在山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再之前山体公园在发展中所潜在的问题是建成年代较早,但现如今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老旧的山体公园已不能满足现代游人的需求了;在山体公园的规划过程中,一些老旧的建筑设施于新建景点间缺乏景观联动性;早前山体公园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总体规划不够完善,景观设计缺乏体系,不符合时代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山体公园潜在的问题有了很大的变化,近现代山体公园在规划过程中,总体是人工景观大于自然景观。山体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造成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这也使山体园失去文化特色,过于注重山体造景,而没有意识到城市文化的弘扬与传承,造成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流失问题日益严重。与此同时,大多数城市在建设中并没有意识到山体公园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仅凭借传统的山体公园旅游建设经验。山体公园旅游线路,对自然山体造成严重破坏,同时还无法满足游客的众多需求,使得山体公园的舒适性、观赏性大大降低。此外,山体公园植被修复建设并不完善,导致山体公园绿化效果、植物种植等效果不佳,单一化的植物品种也影响了山体公园的美观程度。基于这种背景下,城市山体公园建设规划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发展的根本需求,阻碍城市发展的同时,还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造成阻碍。

山体公园设计主要以城市中以自然山体为主,围绕自然山体展开规划设计,对公园进行空间布局和造景。城市山体公园有着复杂多变的地势地形、丰富的植被资源,“山”是公园的核心景观。通过利用景观设计手法,对山体公园主入口,主要景观节点,主干道进行规划设计。由点及线形成主要景观廊道,来组织游客的旅游游线。再针对景观主轴线周边的景观节点展开细节设计与优化,由线成面达到景观的视觉空间要求。

城市山体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内容包括山体的保护与恢复、生态环境建设优化等。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建设目标,从而为城市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公园场所,同时,还能发挥美化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空气、防灾避险等积极作用。山体公园依托于现存的自然山体,合理建设城市山体公园,让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得以保障。因此,提高山体公园规划设计的有效性,是进一步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良性发展的必要手段。

生壤修复:受损山体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核心在于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使之恢复到可再利用的状态。

系统重构:受损山体的景观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士地利用、基础设施、视觉效果、交通及周边环境多种因素,合理配置“斑块”、“廊道”、“基质”等生态要素,建立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于一体的山体生态环境。

景观营造:受损山体的景观资源再利用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市政工程等学科密切联系。规划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达到综合开发的目的。

长期以来,城市发展的同时留下诸多“山疤”在我国城市转望发展的过程中,规划应在山体生态环境改善和山体生态修复方面投入更多目光,山体公园是有独有的山体地貌,这个是其它公园无法相比的,在生态园林指导下,山体公园建设规划也越来越重要。因此,通过对城镇绿地中的山体公园进行景观绿化上植物造景设计,使其在满足城镇居民日常使用,游憩,休闲,观赏的需求基础上,又要能够对周边绿地系统中的绿地斑块进行生态上修复整合,还原城镇绿地的生态自然性。修复过程并不是完全将其恢复到原始状态,而是修复自然植被,扭转系统退化,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山体录观格局,控制水体流失,从而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此同时,又能够使居民达到娱乐养生的目的,最后使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穆慧华(1995-),女,汉族,籍贯:山东日照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山体绿地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作品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北京园林(2021年2期)2022-01-19 02:17:34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北京园林(2020年1期)2020-01-18 05:19:30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中华建设(2019年6期)2019-07-19 10:13:18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9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风景园林(2017年5期)2017-10-14 01:03:41
走进绿地
岁月(2017年9期)2017-09-08 14:45:50
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2017年2期)2017-06-05 09:36:18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