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流程与激励措施研究

2019-09-10 07:22杨宁祥陈英红梁敏健丛成龙罗伟立林晓明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激励措施科技成果转化

杨宁祥 陈英红 梁敏健 丛成龙 罗伟立 林晓明

摘要:论文介绍了事业单位科技成果的类型,研究了事业单位“产品类”和“工艺类”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流程,并提出了促进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措施,为推进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思路。

关键词:事业单位 科技成果 转化 激励措施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nd Incentive Measur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Public Institutions

Yang Ningxiang1,3, Chen Yinghong1,3, Liang Minjian1,3,

Cong Chenglong2,3, Luo Weili2,3, Lin Xiaoming1,3

(1. Zhuhai Branch,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2. Anyue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3. National Quality Insp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Extension Base)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yp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public institutions, studies the main processes of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products" and "process" in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incen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public institutions, so as to provide ideas for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institutions.

Key words: public institution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ncentive measures

1 引言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后续程序,也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的重要环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对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加速创新性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是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主体之一,主要转化本单位的科研成果。事業单位科研过程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是相辅相成的,科研成果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转化资源,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给对完成、转化该项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是对科研人员和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价值肯定,将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2 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主要类型

目前,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对象是本单位的科研成果,极少有事业单位转化其他单位的科研成果。事业单位的科研成果主要分为“仪器、产品、材料”和“方法、技术、工艺”两大类。“仪器、产品、材料”的转化统称为“产品类”转化,“方法、技术、工艺”的转化统称为“工艺类”转化。

“产品类”科技成果转化实际是对科研产出的实物,进行再加工、包装,使其成为可以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并采取有效渠道销售出去的过程。“产品类”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有对产品进行转化的公司实体,即需要具有产品制造、销售资质的公司去实施。而事业单位由于机构性质的特性,科研产出的产品不能自行制造、销售,只能委托其他公司实施转化。依据事业单位的现实情况不同,“产品类”科技成果转化分为在事业单位下属公司转化和在非事业单位下属公司转化两种。

“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实际是通过科研发现一种新的方法、技术、工艺,采用这种新的方法、技术、工艺服务某一行业,能解决行业内检不了和检不准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成本、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行业进步、提升人员水平等。“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不需要进行转化的公司实体,事业单位可以自行实施。

3 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流程

3.1 “产品类”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流程

事业单位“产品类”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流程包括:建立科研管理及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立项科研项目,开展科研项目研究,组织科研项目验收鉴定,组织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研制产品小试、中试和成品制造,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备案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销售产品,分配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至个人,将一部分科技成果转化收入投入到新的科研项目,科研人员申请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免税,存档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料。

“产品类”科技成果转化分为在事业单位下属公司转化和在非事业单位下属公司转化两种。事业单位“产品类”科技成果转化在其下属公司实施主要流程如图1。事业单位“产品类”科技成果转化在非下属公司实施主要流程如图2。

“产品类”科技成果转化在下属公司和非下属公司实施的主要区别在于:科研产品的成熟度要求不同、转化合同内容不同、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范围界定不同。两种不同转化情况比对如表1。

3.2 “工艺类”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流程

事业单位“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主要流程中的科研管理、成果收益程序与“产品类”流程基本相同,只是转化实施的过程有所不同。“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如涉及检验检测方法,需要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时,应采用该方法取得有关部门的资质认可后方可实施;如是生产工艺、技术培训类的科技成果,可以由事业单位直接开展培训、咨询、工艺改造等服务,或直接将工艺、技术、方法转让给企业,获得科研转化收入。“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不需要委托给其他公司转化,事业单位可以自行实施。事业单位“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主要流程如图3。

4 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措施

由以上“产品类”和“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可以看出,科研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科研管理是基础,事业单位制定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和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是保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科研项目立项、科研过程控制、科研项目验收鉴定和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是事业单位为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奠定的基础。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过程涉及技术先进性、市场需求量、广告宣传效应、转化企业的选择、转化和销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是否能将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为事业单位带来经济效益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是对事业单位科研工作的肯定,也是对科研人员继续开展研究的鼓励。事业单位获得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一般会对完成、转化该项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后,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奖励其他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人员、人才引进与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工作。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中做好以下几点能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1)事业单位应优先选择与成果研发团队、完成人约定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和报酬的方式、数额和时限,约定的内容应使个人的收益高于国家政策奖励个人的最低限,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事业单位获得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后,应及时将成果收益分配至个人。“产品类”科技成果转化每年至少对每个产品进行财务审计,每年至少分配一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有条件时,每半年预估一次产品转化收益,每半年分配一次转化收益,每年审计后统一结算。“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应以项目完成为结算点,每个转化项目结束,及时结算并分配科技成果转化收益。

(2)在制度中应确定完成科技成果和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范围,确定成果完成人和实施转化人的收益分配比。事业单位应制定科研项目管理台账,如实记录与科研过程、科技成果相关的知识产权拥有人、实际工作完成人及工作分工,如实记录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人员变更、工作分工、实施进度和工作成效等实际工作量信息,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的确认依据。

(3)确定正副职领导、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收益比例。领导的决策作用和带动作用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影响重大,部分领导不是科研成果完成人,却是转化实施推动人,确定非研究型领导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既能调动领导的积极性,又能消除科研人员对转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的顾虑。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贡献是间接的,但也是不能忽略的,在转化制度收益分配上也要有所体现。

(4)将部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前置为科研人员的研究补助,既不增加事业单位工资总额,又能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目前,只有国家财政、省财政拨款的科研项目才有科研人员的科研绩效,且不计入工资总额,自筹经费科研项目对于科研人员是没有科研绩效的,自筹经费的科研补助,计入事业单位工资总额。将一项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给成果完成人和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之后,把转化收益剩余的一部分作为单位对新科研项目研究人员的补助,能够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带来更多的科研产出和成果转化。

(5)建议事业单位成立科技成果转化部门,转化部门的人员采用固定人员加流动人员的管理模式,固定人员为科研管理人员,流动人员为科研项目人员和成果转化人员。科技成果转化部门内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临时工作组,专门负责某项科技成果在某一阶段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事业单位应鼓励科研人员自主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建议对于三年以上没有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事业单位应将成果拥有权转交给科技成果完成人,由成果完成人實施转化,转化收益由成果完成人和事业单位共有。

5 小结

事业单位“产品类”和“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是依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政策确定的最适合事业单位的转化程序。事业单位通过与科研团队提前约定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权力和义务,能够树立科研人员的科研主人翁意识;在单位制度中规定完成科技成果和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范围,确定正副职领导、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收益比例,能够消除项目负责人对转化收益分配不均的顾虑;将部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前置为科研人员的研究补助,能够解决科研人员科研补助占事业单位工资总额的问题;成立科技成果转化部门和成果转化临时工作组,能够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程序不完善、人员专业不对口等矛盾。

猜你喜欢
激励措施科技成果转化
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线上平台解决“转化难”
福建省:出台新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探析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措施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学生喜欢的特色评价与激励措施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