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实融合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2019-09-10 18:55:43张莉徐秀丽韩英慧
锦绣·中旬刊 2019年4期

张莉 徐秀丽 韩英慧

摘 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对实践技能较强的专业,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实践证明基于虚实融合的教学模式适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基于虚实融合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研究,希望为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虚实融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1 虚实融合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内容丰富,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实验条件存在不足问题,高校为了解决实验条件不足问题,通常采用模拟软件完成部分实践教学,这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主要手段。虚实结合是借助于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仿真实验室等技术,应用虚拟模型或是仿真软件来模拟实际企业运营,以达到真实市场环境的经营效果的应用系统。虚实结合教学,把理论作为基石,重在真实的环境虚拟的条件或是仿真实验室中真实的环境设置的直观体验来验证理论,总结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符合本科学生认知的理论、实践培养体系。虚实融合是现代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对解决高校实验硬件条件不足,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主要手段,符合现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需要,同时也能为现代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需要。

2 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不足

2.1理论课程内容守旧缺乏创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普遍的专业,大多数高校都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是电子电路理论知识,特别是电子电路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集成电子电路仍然是小规模的数字电路,而我国目前的数字电路主要以大规模和大数据的集成电路为主,特别是在一些IT产业,需要用到的算法更加复杂,需要更强劲的后台电子运算设备。这些课程的内容设置是符合现代大学生发展需要,是否能为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课程设置需要结合高校、学生、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整合需要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的电子信息课程就显得与时代发展脱节,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会感觉课本上的知识与社会企业所要求的根本不符,而学校的课程中又没有时代所需要的知识理论。这些都导致学生对这些课程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也就自然下降,同时也违背了现代高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高校的课程设置需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结合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能科学合理的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2.2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现在高校都在持续扩展,多数高校实验设备不足,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实践教学,并不是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学习,而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电路,或者通过对目前电子信息技术上的某一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研究的实践。而学校中的实践课,大多都是该课程的实验课程,其主要内容和目的都是对课本中的定律公式进行验证,并不能反映在实际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脱节。学生的实践教学设置需要结合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让学生完成一些综合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实验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和目的性较强的特点,学生对于实验课的态度也较为敷衍,往往都是在老师指导下快速完成实验,回去之后再完成实验报告,老师进行批改。这就是目前大多数实践课的内容。学校的实践环节一般都在所有理论结束之后,学院统一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单位进行课程实践,其实本质上还是对该企业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企业本身的相关技术车间和办公室也不会对学生开放,学生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能够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对于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并没有实质性帮助。

3 基于虚实融合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3.1实现虚实融合的学生主导式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部分知识均为电子电路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课堂内容基本以理论的回顾与梳理,教师指导为主,点评及充实相关知识点,学生学习以讨论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为主。利用虚实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2加强虚实融合的知识探究式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不再是教师教一步,学生走一步,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在具体的项目中,引导学生在相关的知识领域里自主学习,主动去复习书本学过的知识,主动去相关领域探究、钻研课堂上教师没有讲过的知识,广泛收集图书馆、电子图书馆、互联网、报纸杂志等一切能收集到的信息、分析整理,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现代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3.3实施虚实融合的业界导师指导教学

在整个教学過程中,业界导师要配合学校专任教师协同参与授课,将自身丰富的实务经验与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了解实际职场环境和市场需求,帮助学生端正职场态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实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之我见[J].刘义.福建质量管理.2016(03)

[2]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林鸽.信息系统程.2019(05)

[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孟晗.科技经济导刊.2016(28)

[4]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包永强,王青云,刘化君.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5]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挑战和机遇[J].张力智.科技创新导报.2018(20)

[6]农林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蔡剑卿,陈日清,冯德旺,程丽.福建电脑.2016(07)

[7]探究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思考[J].欧阳光卿.山西青年.2017(21)

[8]浅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陈龙.知识文库.2016(10)

课题:

1、虚实融合的双创教学模式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的实践研究 2019年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课题 2019CSLKT3-257

2、依托产业学院、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研究 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 GJC1319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