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归来

2019-09-10 07:22谢丫乂
锦绣·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评剧唱腔京剧

谢丫乂

商汤在盘器铸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体现了作为君子之本的修身过程,即是一个不断精进,不断完善的革新。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也需要一个盘器,警醒我们,只有革旧布新,才能换回传统的灵魂。

任何事物,不顺应时代潮流,便是自取灭亡。李斯曾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不是所有事物都必须沿袭前人的步伐,走出新路至关重要。反观大清,当他国的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大清帝国却故步自封,落得个受尽欺辱。

当然,要想创新,那么必须学会传承。传承,对于当今中国而言,正如梅派戏剧的几缕悠长流丽之音唱得响亮却无法彰显艺术魅力。传承,应该在于两方面,一个是“守”,一个是:“传”。“君子之伤,君子之守。在坚守的过程中往往是痛苦,也正是痛苦才能成就坚守。老一辈的艺术家们可以坚守,那么新一辈的呢?说以说“守”是“传”的前提,没有守那么“传”便失去了意义。对于“传”而言,最重要的是如可传,如何使文化传。传承便是那源头的活水,只有传承的暗流涌动,文化的池塘才能“清如许”。

如何传,便是创新了。正如前人所述。“创新”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最最重要的。

“创新”首先在于“新”新形式,新内容,新对象都是新的所在。一带一路便是很好的例子。穿越千年的沙漠。去触摸千年之前的温度,一带一路当今以新的形式出现去沟通中外。像如今声名鹊起的《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大会》等等都是对创新的全新注解。曾经听过周杰伦的《青花瓷》、李玉刚《新贵妃醉酒》,这便是以新内容,新对象为出发点去诠释经典。对于当今的传统文化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快速转型,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其中,甚至可以尝试乘上数字化的快车,走一个复兴的捷径。只有了新的基因,新的血脉,传统文化这一潭水才能真正地“活起来”。目前,国家不仅提倡全面读诗词,而且会借助现代声乐文化来吟唱诗词,教导全民用格律和用韵来吟诗填词。在七夕节来临之际,《中华好诗词》公众号发布了古代大量描写七夕的诗词,同时以文化奖励的方式鼓励民众以七夕为话题自行诗词。

但是,文化的创新不能只在于新,重要的是在巨人的肩膀上,而非空中楼阁。《孟子》中曾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对于传统文化而言,“赤子之心”便是他的本。北京有一剧院曾将京剧改编为比基尼秀,个人觉得这算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若说是邯郸学步,却比之更糟。文化的创新如果是滥竽充数般夺取眼球,赚够收视,无异于火上浇油,只有像评剧大家戴月琴那样,踏踏实实地创新,在《花为媒》中加上现代轻音乐却不改变整体的格局技巧,才能使创新稳中前进。从发展视角来看,中国文化一直在创新,无论是戏剧、文学还是音乐以及民俗文化。就拿中国戏剧发展创新来讲,全国地方戏曲丰富多彩,遍及各地,剧种多达300多个,可称世界之最。除了京剧、越剧以外,还有评剧、黄梅戏、豫剧、汉剧、粤剧、川剧、秦腔、吕剧和沪剧等。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以高超的表演艺术和拥有众多名角、名剧目而成为中国戏曲的杰出代表,饮誉全世界。京剧的前身是安徽徽剧,清朝,四大徽班入京后,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融化、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后来,京剧经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程式。在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了武术技巧,多用虚拟动作,节奏感强,唱腔悠扬委婉,念白也具有音乐性。越剧因发源于古代越国所在地浙江绍兴地区而得名,唱腔委婉,表演细腻,抒情优美,深受群众喜爱,并涌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传统剧目,如《梁祝》、《红楼梦》、《西厢记》、《碧玉簪》等。而且,还创作、改编了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越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名家和流派,上世纪30年代有“三花一娟”,40年代有“越剧十姐妹”,50年代又有“越剧小百花”等。中国越剧团多次到俄罗斯、德国、朝鲜、越南、新加坡等国家演出,并颇受好评。评剧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山,流行于北京、天津、华北和东北,1910年,由民间说唱形式过渡到舞台戏剧,从此产生了评剧艺术,它具有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擅长表现现代生活。目前,各城市文化剧团一直在致力于创作新剧本,像《再续红梅缘》、《焚香记》、《新别窑》等,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对唱腔、念白、台词、舞台表演艺术和剧本内容进行了有效创新,这样不仅能加强国民对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了解,而且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在传承中创新,这样才能呼唤回他的灵魂。

另一方面,在创新民族文化的同时应适当吸纳现代优秀文化和外来文化,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古今、中西合璧。目前,在很多音乐会上,艺术家们会合作演奏古筝、玉笛、排箫等传统乐器和钢琴、扬琴、小提琴、萨克斯等西洋乐器,以此推动音乐文化创新,使中国文化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猜你喜欢
评剧唱腔京剧
评剧产业的特色文化版块发展模式探析
新形势下唐山评剧如何焕发生机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评剧《良宵》海报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