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涛 程旭
摘 要:地铁运营期间发生突发事件时,行车调度员(以下简称行调)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线路线型、技术设备等资源通过灵活的行车调整手段维持最大程度的运营服务,同时为尽快消除事件影响并恢复线路正常行车,行调针对故障区域实施抢修。本文结合无锡地铁1、2号线运营实际情况,从行调角度出发,着重阐述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原则与措施。
关键词:应急处置 行车调度 行车调整 抢修
1 概述
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为广大市民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其安全性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地铁突发事件主要划分为:设备故障(例如车辆故障、供电故障、信号故障、通讯故障,轨道故障等)、恶劣天气(例如大风、雪灾、地震、暴雨等)、人车冲突、列车冲突、列车挤岔、列车脱轨、异物侵限、车站大客流、应急疏散及其他特殊类事件(例如火灾、恐怖袭击、毒气等)[1]。本文旨在总结无锡地铁的突发事件行车调度和应急抢险组织的经验教训,凝练出异常情况下的处置原则与做法,为进一步提升行调应急处置能力和调度水平提供参考。
2 行车调整
在突发事件情况下,行调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通过行车调整,充分利用既有设备设施功能,尽可能按照列车运行图要求组织列车运行,确保地铁的运输能力满足线路的客流变化,为乘客提供安全的运营服务。
2.1调整原则
2.1.1 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地铁公司的生命线,任何形式的行车调整都必须将“安全第一”的理念列在首位,按照“先救人后抢物,先重点设备后一般设备”的原则,积极开展应急处置,组织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确保地铁行车安全、设备设施安全及乘客人身财产安全。
2.1.2 准确性原则
调度应急指挥必须坚持准确性原则,即现场情况的确认准确、信息接报及流转准确、命令的上传及下达准确、设备的操作准确。
2.1.3 快速性原则
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求行调要快速响应,前期快速汇报、快速处置,把握住事件初期的关键阶段,及时人工介入进行调整,降低事件影响,为事件的后续处置营造有利条件,尽快恢复正常行车。
2.2常用调整手段
2.2.1 列车停运
该调整方式在列车运行图中显示为列车实际运行线数量少于列车计划运行线数量,又称“抽线”。当列车因故无法按照图定计划行驶时使用,主要用于两端站。
2.2.2 列车下线
列车因故不具备上线运行条件而中途进入存车线或者返回场段即为列车下线。
2015年06月24日19点17分,地铁1号线文化宫站上行出站的00316次0108车因车门故障采用门关好旁路紧急动车,行调令沿途车站人员添乘列车监护的同时组织该列车终到堰桥站折返线退出运营服务。
2.2.3 列车替开与加开
受列车下线影响或客流的变化,行调可使用正线的备用车进行替开或者加开,也可从场段加开列车。该调整方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线路上运用车的数量,确保运力满足客流。
2015年07月15日08点30分,地铁2号线上马墩站下行出站的00403次0223车因车载ATC中等故障,行调组织梅园开原寺站备用车替开故障列车。
2.2.4 延長列车停站时间或者降低列车运行速度
该调整方式主要用于列车早晚点的控制或者为了保证某一受影响区域有充分的处理时间,扩大行车间隔,调整运营节奏[3]。
2016年01月23日11点15分,地铁2号线査桥站下行进站处发生异物侵限事件,行调组织后续列车限速20km/h进出车站观察线路情况。
2.2.5 列车救援
列车因故障行驶缓慢或者停滞不前时,采取其他列车牵引或者推送其进入存车线或者返回场段检修的调整方式即为列车救援,该调整方式避免了因列车故障导致线路局部堵塞,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工程列车救援。
2014年08月26日22点20分,地铁1号线刘潭站下行的施工工程列车1604车因车辆故障列车无法动车,行调组织西漳车辆段开行救援编组列车前往救援。
2.2.6 列车小交路运行
当线路局部拥堵较为严重或者线路中断时,会导致部分车站某一方向由于长时间无列车通过导致乘客的积压,为了减少这种影响,行调可组织列车在中间站清客后折返至另一线路投入载客服务,疏导客流。
2.2.7列车单线双向运行
又称“拉风箱”,即某一段固定线路上在同一时间内只有列车往返运行[4]。夜间主要用于施工配合,运营期间,该调整方式配合列车小交路运行时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列车单线双向运行两端站必须严格把控列车进路,防止与其余列车产生冲突。
3 应急抢修组织
针对非正常情况下受影响的线路区域,行调根据其故障类型、影响程度等对其适时实施抢修。
3.1 组织原则
3.1.1 适用性原则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行调可组织抢修[5]:
1)运营时间内发生行车设备故障需抢修的作业;
2)运营时间内发生影响或可能影响行车安全需抢修的作业;
3)运营时间内抢修后须在运营时间外继续进行的行车设备检查及维修作业;
3.1.2 安全性原则
运营期间的抢修作业伴随着诸多不安全因素,在抢修作业开始前,行调必须逐项确认不安全因素是否可控,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为受影响区域创造一个安全、可控的抢修环境。
3.1.3 阶梯性原则
运营期间的抢修组织与行车调整是并行的,行调根据抢修不同阶段结果的变化,在行车上作出相适应的调整。行调必须要遵循“正常运营--有限度的运营--中断运营”的阶梯性原则,避免出现由正常运营直接进入中断运营或者由中断运营直接恢复正常运营的现象。
3.2 组织方法
3.2.1 不影响运营的抢修
该方式适用于对运营影响较小的突发事件,可在不影响客运服务和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立即排除或做临时处理,安排专业人员看护,待运营结束后修复[7],未对列车的通过能力产生影。
3.2.2 对运营产生限制条件的抢修
该方式适用于对运营有一定影响但尚未导致中断的突发事件,即便临时处置后依旧会降低当前列车的通过能力,主要表现为列车在受影响区域指定区段内降低速度运行,或者为列车进入受影响区域数量受到限制。
4 结论与改进方向
突发事件情况下,行调按照“先通后复”的原则组织开展应急处置,依据故障类型及影响大小,灵活采取有效的行车调整手段与合理的抢修组织方式维持最大限度的运营服务。其最终目就是利用科学的调度手段消除影响,降低损失,确保运输秩序的安全。
结合后期地铁1号线南延线、地铁3、4号线的建设,无锡地铁即将面临网络化运营,结合运营实际,应急处置将不断得到优化,笔者将进一步就应急处置措施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对线路客流变化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OCC应急处置程序[R].无锡.2014
[2]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运营事故调查处理规则[R].无锡.2014
[3]刘浩江.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调度调整方式[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11(1):54-55
[4]孙伟东. 论述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调度调整方式[J]. 中国科技博览, 2013:609-609.
[5]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施工管理规则[R].无锡.2014
[6]广州地铁有限公司.调度作业安全守则[R].广州.2011
[7]王营. 浅谈地铁线路设备故障行车调度抢修组织[J]. 科技风.2015(1):15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