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及治疗

2019-09-10 16:13韩瑶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4期
关键词:恶心呕吐消化内科临床分析

韩瑶

【摘    要】    目的 分析对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及呕吐的治疗,探究其病因,提高治疗质量。方法 从本院消化内科患者中选取200例恶心呕吐患者,从1至200随机编号,前100例为一般组给予常规止吐药物治疗,后100例为试验组根据病因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观察疗效差异。结果 胃肠道疾病、药物因素、肝胆胰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都是造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其中胃肠道疾病的比例最高为74.00%(148/200),精神因素比例最低为2.00%(4/20),各因素比例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效87.00%(87/100),有效13.00%(12/100),无效0;一般组的总有效率为82.00%:显效46.00%(46/100),有效36.00%(36/100),无效18.00%(18/100),差异性十分明显(p<0.05)。結论 消化内科患者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影响病人的饮食、休息、生活及工作,胃肠道疾病是发生此种现象的主要病因,其次药物的使用也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还有肝胆胰疾病及精神因素。在治疗此病时首先对病因进行分析,然后实施针对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恶心呕吐症状,促进消化内科患者的身体康复,比常规药物治疗更安全、高效。

【关键词】    消化内科;恶心呕吐;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86-02

恶心呕吐是消化内科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恶心的临床表现为患者上腹部感觉不适,有欲吐的感觉,而且面色苍白、多汗、血压低等,一般是呕吐前期的表现;呕吐表现为患者胃部强烈收缩使胃、小肠的内容物经口腔排出[1]。恶心呕吐会影响患者的饮食、消化,造成患者脱水、疲惫、血压降低等,尤其对于消化内科患者需要及时治疗以减轻痛苦。本文为探究合理的治疗方式,分析了常规药物与病因针对性治疗的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研究对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果对象的治疗环境不统一就会使资料失去可比性,因此本次研究的对象均选自本院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同时对象的治疗时间范围过大就会受医院治疗环境的影响使可比性较低,因此本研究患者的治疗时间设定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间,例数共200例。将研究对象从1至200随机编号,前100例为一般组,男57例,女43例,平均(36.13±4.18)岁,病程2h~4d,平均(1.33±0.18)d;后100例为试验组,男56例,女44例,平均(36.12±4.19)岁,病程2h~3d,平均(1.35±0.16)d。两组基本资料的差异性直接决定接下来的治疗效果差异比较是否有意义,如果差异太大则证明影响治疗结果的因素太多,不适宜比较,将一般组与实验组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性较小(p>0.05),因此可以比较。

1.2 方法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病状以及结合X线、CT检查、B超、胃镜及肠镜等检查结果对其病因进行判断[2]。一般组应用常规止吐药物,实验组行病因针对治疗:胃肠道疾病患者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消炎,纠正电解质代谢、酸碱平衡失常等;药物因素所致需要使用强效镇吐药物,合理调整用量;肝胆胰疾病患者需要应用保肝药物并对胃肠进行减压;精神因素所致需要应用镇静剂及胃肠动力药物,结合心理指导等。

1.3 指标评价

显效为症状消失,发病频率明显降低;有效为症状好转,发病频率减少;无效为症状没有缓解,发病次数没有减少或次数增加。总有效率是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在小组总例数中的比例。

1.4 数据统计

将研究中记录的信息及数据进行整理并用SPSS20.0统计,若p<0.05则证明组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病因分析:胃肠道疾病、药物因素、肝胆胰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都是造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其比例依次为74.00%(148/200)、15.00%(30/200)、9.00%(18/200)、2.00%(4/200),各因素比例均有明显差异(p<0.05)。

2.2 疗效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效87.00%(87/100),有效13.00%(12/100),无效0;一般组的总有效率为82.00%:显效46.00%(46/100),有效36.00%(36/100),无效18.00%(18/100),差异性十分明显(p<0.05)。

3    讨论

通过研究可知,胃肠道疾病是造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比例高达74.00%,在治疗时需要先针对胃肠疾病进行治疗,一般是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消炎处理,然后给予补液治疗,纠正电解质失常,同时补充体内需要的维生素,再根据症状的缓解程度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止吐药物。化疗、放疗等药物所致的恶心呕吐需要使用强效止吐药控制病情,由于用药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需要严格把控药物的用量[3]。而肝胆胰类疾病造成的恶心呕吐需要对胃肠进行减压,并针对具体的肝胆胰疾病种类治疗原发疾病,通过改善原发疾病症状来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对于精神因素造成的恶心呕吐则需要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负面情绪无疑会加重病情,因此要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科学的心理辅导,积极主动的和患者进行交流,对其进行消化内科疾病知识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等。

本次研究中针对病因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止吐药物的应用效果(p<0.05),证明病因针对性治疗是治疗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理想方法,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维.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3):98-100.

[2]黄河.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120例临床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v.22;No.532(16):81-83.

[3]曲俊玫. 针对恶心与呕吐患者的消化内科护理措施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35):186-187.

猜你喜欢
恶心呕吐消化内科临床分析
化疗后恶心呕吐辅以音乐治疗效果与观察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阿瑞匹坦预防乳腺癌中致吐方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
托烷司琼用于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