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2019-09-10 07:22高艳芳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37期
关键词:运算数学知识素养

高艳芳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什么是数学文化素养?其实数学是一种文化的理论。广义的文化指的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的是社会意识形态。在农村的这个环境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文化”的数学,要充分展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及其应用的过程,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而其中“数学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是“数学文化”的核心。

“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等影响,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我们课题组从“数学文化、数学思想、数学素养”领域入手,来对本课题进行实践探究。

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农村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数学思想、数学素养方面存在着文化知识浅、缺乏构建解题思路的的数学思想指导,学生素养不高等问题。

具体表现为:农村环境下,家庭构建方面的原因,父母外出打工的多,孩子与家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较多,平时的数学家庭作业及实践活动作业,高质量完成的较少,除了在学校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家里很多的时间内都无法使数学知识有拓展性的提高和延续,造成了农村孩子普遍数学知识面较窄;其次,数学课堂中,有的教师过度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的,讲的过于细致,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不用说给学生留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所以学生的数学思想应用技能没有很好地被开发;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不高,“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但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太差。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尤为重要,要提升文化素养,在学习具体知识的过程中,务必注重以问题为载体,注重学生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数”的学习中贯穿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新知学习的意义。“数”及其运算都是基于现实需要的。现实情境中产生了数量的比较、归并、分配等问题,自然需要研究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因此,在“数”及其运算的学习中,务必基于现实问题,让学生从情境中自发地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自然地习得新知。从情境入手,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适当地梳理问题,先行解决简单问题,借助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思考较为复杂的问题,最后梳理问题解决的经验这样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这樣的学习经验对学生来说将终身受用。

二、感受抽象,抓事物本质

在“数”的认识学习中感受抽象抽象就是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正因如此,数学成为培养学生抽象能力的很好载体,抽象成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直观、现实背景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或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形成抽象的初步经验,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但要注意,小学生年龄小,抽象能力较弱,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抽象的度,更不要强调“抽象”这个抽象的词。    三、关注推理能力

在“数”的运算学习中重视推理能力尤为重要。“数”的学习也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很好载体,特别是在运算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运算法则、运算规律的建构过程,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教学“存零用钱”,教师一般会首先呈现一个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得到相应的算式。如呈现下面的问题:一袋妙脆角4.8元,一瓶尖叫2.8元,买1袋妙脆角和1瓶尖叫一共花去多少元?学生不难列出算式4.8+2.8。这是一个新问题,但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根据生活经验,学生知道大约花去7元,这个猜测过程中已经蕴含了推理,在进行实际计算时,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探究一位小数加法的竖式运算,并说明其中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显然,算理的探求过程是很重要的推理活动过程。    小学数学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们要“抓文化、思想、素养”为立足点,以培养农村小学学生数学课堂文化素养整体提高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丰富数学文化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加强自身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运算数学知识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