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9-09-10 07:22王和平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生心理改革创新初中教育

王和平

摘要:初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奠定学生物理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当今教育体制全面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关键需要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此,本文特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针对课程改革之路进行了探索,旨在对广大初中物理教育同仁有所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育 物理教学 学生心理 改革创新

引言

“教不好,师之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跟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水平息息相关。“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传递知识、传授理论、解答疑惑的导师,是学生技能、习惯的塑造师。要提升教学效果,教好每名学生,作为教师,应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新时代加强教育工作的思想,把握新时代教学工作的精髓,紧密联系当前青少年思想心理特点,把准教学的技巧点、增长点、推进点,进而提升教师教学技巧,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强化过硬的教学能力。在此,笔者进行了一定探索,感到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调动”热情,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认知点

学生的兴趣是无穷的,学习的潜力是巨大的。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学生提出的每个想法都可能是教学的一个折点,抓住这些折点就容易抓住教学的主动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展正常教学的过程中,要敏锐捕捉、挖掘这些“热点”,一嗅到苗头,即充分利用,并不断扩大、放大,尽最大限度进行引导,把其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爱好甚至人生的有益追求。其关键环节,需要教师练就火眼金睛,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甄别学生的兴趣、关注和价值取向,一有所动,即“当即出击”。既要及时表示肯定,也要有意识加强引导,引导至教学预期设计,就是最好的效果:“你能说出如此有见地的见解,真了不起。”“你的回答很深刻,说明你深入思考这个问题,钻进去了!”“好样的,你的见解很有深度。”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顺着学生思考,进行有序引导,让学生思维跟进教学步骤;还可以以一个问题为契机,提出连段问题,进行连段启发,进而不断强化教育说服力。

二、“激荡”思维,形成思维与知识的碰撞效果

知识是死的,学生是活的。精彩的教学从不是死气沉沉,往往是思维和知识的有机结合。在教师课堂教学的预设之外,往往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的疑惑、思考的偏差,甚至与正常观点的对立面。有心的教师会巧妙利用这些特殊情况,盘活这些特殊资源,以辨析、讨论的方式加以引导。如:在进行《浮力》教学时,可以先通过乒乓球漂浮实验设问:“乒乓球受重力吗?方向如何?”“既然受重力为什么不下沉而是漂浮在水面?”“支撑乒乓球不下沉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通过以上一系列简单的问题思考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浮力知识,然后再设置有难度的下沉物体受浮力问题,“水中下沉的石头是否受到浮力?”学生通过实验回答老师设置的问题。例如在进行《运动的快慢》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在描述物体运动时首先要选择什么?物体运动有快有慢,生活中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这样既回顾了上一节的知识,又诱导学生为新知识做思考,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三、积蓄“底蕴”,加强对意外因素的有效应对

课堂教学,不可能按部就班完全按照教师备课设计路线行进,特别是新时代课堂教学,最讲究与学生的互动,最讲究教学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发挥随机应变的能力,用广博的知识,灵活的策略去应对,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智慧储备和教学底蕴。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准备,要在平时“修身养性”,预设突发情况,注重“见招拆招”练习。比如,在讲解一道电学习题时,如果学生提出另外想法,或者询问教师不同的路径,而教师对此没有准备,是不按学生所提要求推演,还是以一句含糊其辞敷衍过去。这两种情况对学生影响都比较大,处理不好甚至在会学生心理留下多年疑问。正确的办法是,教师备课时,就应预想相应情况,把握“插曲”的可能性,做多一步推演,进而在课堂中从容应对。这样,也是积蓄教师实力的好机会,也是教好每名学生的见证。

在实施授课过程中,一名教师往往会遇到学生提出不同的“疑虑”、疑问甚至特别想法,给授课带来一定的分散性“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有必要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归档汇总,形成一个有系统、有分列、有明细的教育情景库,设计好应对举措、应对语言、应景话术,并有针对性地做好练习,确保遇到情况能够从容应对,切实防范好可能出现的“尴尬”。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适当涉猎研究一些心理学,特别是青少年心理,了解掌握他們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把握住他们的兴奋点,进而掌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提升教学的把控力。

四、把握“情景”,强化教学的渗透性、穿透力

教好每名学生,设计学生宜于接受的情景十分重要。循着情景教学的思路,联系中学物理课例,笔者做了一定调研和分析。笔者根据代课情况,有意识做了这样调研和思考,即把条件相同的学生分三组,面对同样的课业、同样的授课,第一组的学生,仅限于普通的教学,学生的分数应该在及格左右。第二组学生,有丰富的教具,有图文并茂的插画,有丰富的多媒体渲染,也有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配套案例,课堂上互动效果也比较好,学生成绩应该在良好左右。第三组学生,面对同样的课业,学生们是教学的参与者、思考者,甚至也是教育者,大家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在思考交流中摩擦思想火花,在主动思绪中产生创造,甚至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情景式”教学是提升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积极运用。笔者在一次授课中,有意与尽可能多的学生进行引导,结果这节课学生印象很深,甚至据个别回答问题卡壳的学生说,能够久久不忘,记忆犹新。同理,我在另外一个班级,尝试让学生轮流做我的教学副手,让他们也参与到教学中来,结果学生对本课的思考非常深刻,甚至是他们上学以来记忆最为深刻的一堂课。

五、自我“设计”,提升教学推进的技巧

教师,提升全方位教学技巧,应加强自我研究和自我设计,在把握教学方向的前提下,注重在教师自身上挖潜,切实提升教师自我的格段水平。要把握角色代入这个关键,通过对教师个人角色观念的重构,来提升教师自我教学实践水平的方法。应注重的核心理念是,加强教学观念上的重塑重构,颠覆以往我讲你说式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思想、思维实际,注重扎根各类学科教学情景,设立模拟化、场景化、仿真化的实验环境进行教学,进而形成浓厚的熏陶气场。这其中,自我研究的关键在于,教师加强对自身教学主动研究,主动跳出角色限制,以第三者的视角,进行批判式反思教学,第一时间查漏补缺,第一时间调整方法、优化手段,第一时间建立场景、优化模型,并注重调整思维方式和应变方式。另外,提升教学效果,教好每名学生,教师应以自我否定、自我改进、自我优化的方式,收集、组织和分析教学涉及了各类资料,并生成、输出为学生急需的知识,以场景教学和现场模拟、学生互动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公开陈述或发表,并在接受他人评审与批评中,不断提高学识、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使得学生人人受益。

结束语

教育,出自努力的备课、不懈的尝试。精彩的教育,出自瞬间的灵感、突发的顿悟。但二者并不矛盾,都归结于刻苦的训练、用心的思考。教师必须发自真心的热爱,全身心投入对教育的思考、设计、实践、探究中,不断升华思想、发散思维、精巧切人,真正教好每名学生,让精彩走进课堂,不断为课堂教学“高潮迭起”“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l]谢鼓平.特级教师教案优化设计(九年级物理)[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

[2]吕世虎.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裴帔

猜你喜欢
学生心理改革创新初中教育
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升华
合理把握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度”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