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养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2019-09-10 07:22汪洋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培养

汪洋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国家在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应对民族振兴、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课程改革目标和教育战略思想。其重在突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提出,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也呼之欲出。本文旨在参照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对当下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做几点思考。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 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社会需要学校教育培养出能健康发展,可幸福生活,并能适应各种挑战的人,现代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升级。在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目标,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而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由于初中生科学知识、生活经验、社会活动累积较少,理性思考弱,认识事物直观性较强,心理素质不稳定,所以教师需要在关注学生成长,落实课程目标,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一些更有效的思考。

一、教师应与时俱进,转变育人理念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的课程改革,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学科文化专业知识.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在当今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非常广阔。教师已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还应是与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好伙伴。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努力学习现代科技教育手段和方法,积极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导者,才能在面对不同环境中的学生时,将学科核心素养活化成“可教”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调整学生学习目标,引领学生走向、靠近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成为真正“学高为师”的好老师。

教师长期生活、工作在校园内,思想也容易与社会脱节。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走出校园,与企业家、文化者、科技者、管理者、社会精英多接触,聆听他们对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终身学习的看法,了解什么样的人是受社会欢迎的人,未来社会又需要什么样的人,重新拉近自身与社会的距离,与时俱进地改变育人观,让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只有这样才可更好地成为“身正为范”的优秀老师。

二、批判性继承传统教育的优良成果

教育改革不是城中村改造,把原有的建筑、道路全部推倒重建就能完事,它是继承发展的。传统的应试教育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使学生学习过于被动,随之素质教育课改推出,提出三维目标。在三维目标下“双基”虽不能完整展示各学科的体系要求,但仍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核心部分,只是不再一味强调这一核心,开始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及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而如今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是在完成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育人的目标。这一过程体现我国教育从重知识发展到重能力、从教书走向育人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一脉相承的,每一次的变革都是对前一阶段教育的升级而不是抛弃。在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教育不再强调学科本位,而是提倡各学科的融合,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发展、终身学习的欲望和情趣的培养。就物理教学而言,对传统的情景教学、探究教学、研究性教学、实验教学、问题式课堂教学等模式,仍要有效继承,因为它们仍可很好地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物理课堂仍要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利用理想化模型等手段去丰富课堂,达成教学目标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物理学科素养。如教“欧姆定律”一课时,在“双基”教学要求下,学生须熟记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去进行各种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计算,进行大量的纯理论推导,这让学生苦不堪言。“三维目标”的教学重点则放在让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去设计实验,按书本方法探究出欧姆定律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在“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开展教学,会让学生自主尝试利用不同的电路器件,利用不同的方法去实践欧姆定律,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感悟科学探究中的创新与坚持,认知自然科学规律的内在和谐与统一。

三、关注科学前沿,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总是走在科学发展的最前沿,把现代最前沿的科学信息、成果引入物理课堂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初中物理课堂适时引入潜艇的导航、“天眼”、隐形战机、无人机、超导托克马克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引力波、3D打印等最前沿科技,必然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我们关注和追踪前沿物理知识,一方面可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下教学形势,另一方面也可更准确地把握世界最新科学技术的动态及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和紧迫感,早日在他们心中种下献身科学的种子。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适度负荷的学习就不再是负担。“物理难学”是初高中学生的普遍认知,解决这个难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做好物理实验教学。物理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活动还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归纳与综合能力、组织与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于书本中的演示实验,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对于分组实验,教师更应该投入时间让学生去做。这样既能唤起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增加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深度。

四、积极推进均衡教育,优化教育评价

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多个要素,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在实施中它又分解到各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中,所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靠各学科的整合。我国当前中考和高考仍是一卷定结果,名校的功利性让家长、学生过度投入到文化知识学习中,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对教育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要想把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首先应减轻因教育不均衡对升学机会不平等的影响;其次要改革、优化教育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變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我们要围绕这个评价导向性原则去构建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得到落实。例如物理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物理课堂学习及学习情趣、探究实验能力、实践活动参与度、作业完成度、实验和科技创新精神等给予评价,这些评价结果必须加入学生升学考评中去,才能让“学生考试分数就是教育生命线”的应试教育彻底变革。当然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对教师评价也要有导向性,让教师从传统的评优、晋职、晋级、考绩等被评价模式的困境中走出来,让教师提升职业责任感和幸福感。体验到职业幸福感的教师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身到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去,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创造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环境,培养学生社会参与的兴趣和责任,最终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Z].(2016 - 09 - 13).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培养
留言板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