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

2019-09-10 12:55张云华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题创设课文

张云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新课程不仅要改进教师“教”的方式,还要改变学生“学”的方式,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创设机会,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维,让学生动起来。

学习兴趣 积极思维 创设机会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4-0127-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新课程不仅要改进教师“教”的方式,还要改变学生“学”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教师不再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教师,而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学生也就如鱼得水,在课堂中找到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中动手动脑,学有所获。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尝试和做法。

1.激发兴趣,让学生动起来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原动力,是学习获得成功的主要条件,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便会产生迫切的愿望,就能促进自己去克服困难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发兴趣

要让学生動起来,首先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在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效进行。教师是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积极营造者。法国教育家卢俊曾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活动空间,运用最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教学语言和最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爱,把学生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要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讨论、研究,以朋友的身份创造可亲的、轻松的、民主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学习的压力感才会自然消除,精神才会获得极大的愉悦,身心才会得到健康发展,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2)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增加兴趣

在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课间十分钟》一课时,由于文中有许

多激烈、紧张的场面描写,灵活多变的动作描写,扣人心弦,如果学生只凭抽象的语言文字描写,学习兴趣肯定不高。于是,我为学生创设了玩中学的情境。在让学生初读课文质疑后,我便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一边玩一边学,一边问一边答,一边读一边背,在欢快笑声与琅琅书声中,学习兴趣很浓地学完了这一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创设机会,让学生动起来

语文课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衡量的标准就是看学生个体活动的程度,即每一位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这就需要教师调配、鼓励、积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

(1)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

为彻底打破教师在课堂上“包打天下”的局面,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保证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的自主学习要保证在25分钟左右,教师的提问、讲解、点拨控制在15分钟左右。二是要合理使用学习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2)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读是阅读教学的最主要形式之一,是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体味文章精妙之处、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手段。因此,阅读教学中要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把课文读熟、读懂。尤其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精彩片段或精妙之处,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品味。例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读时这样启发学生:“谁能读出小兴安岭的美丽,读出林中小动物的可爱,读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春天的喜爱之情?”这样以读引思,引导学生循路—入境—悟情,通过朗读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同作者一同去观察、去体会、去想象、去思考。通过教师的点拨,师生的评议,然后再美读,赏读,真正读出语言文字的韵味来。

3.积极思维,让学生动起来

(1)鼓励质疑。

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法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从发现问题开始。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自主学习的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会质疑是思维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

第一,从课题入手,学会质疑。

每上一节新课,当揭示课题后,我都会向学生提两个问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两个问题,看似相同,其实迥然不同。第一个问题从课题中捕捉相关信息,第二个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由课题延伸到课文。在教学《一个这样的老师》时,有的学生说:从课题中我知道了这是一篇写人的课文;有的学生说:从课题中我知道课文写了一件在学校发生的事;还有的学生说:这个老师肯定与大多数老师不一样,因为课题中说的是这样的老师。当问到第二个问题,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还有的学生说:这个老师让他的学生懂得了什么呢?学生的提问虽然五花八门,但不可否认都有思考的价值,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也慢慢得到提高。

第二,从句子入手,学会质疑。

由于年龄特点,学生有时心有所惑,但又问不明白,问不清楚问不深入。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质疑,打破砂锅问到底。我在教学《落花生》时,有学生问:我们都有父母,为什么作者说“那晚上天气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这个问题是从学生的生活經验出发,但问题提得大而笼统,听了学生的疑问,我就对学生说:“老师看这句话至少可以提三个问题,你还能提什么问题?”这位学生再读再想,真的提出了另外的问题。“父亲不在家,会在哪儿呢!”“为什么天气不好,父亲也来?”“父亲来了就来了,作者为什么加个‘也’呢?”“父亲来就是为了吃花生吗?”当这位学生说完,全体学生立刻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由此可见,从句子入手,不但教会学生质疑,还让学生产生了读书探究的强烈欲望。教学完全由学生支配,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真正动了起来。

(2)展开讨论

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所以说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有深度、有争议的问题,一些搞不懂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辩论中明析。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景阳冈》一课时,有一位学生提出武松打虎是违法行为。理由是老虎属珍惜动物,受法律保护。教师当即顺势引导:“武松打虎究竟是英雄行为还是犯罪行为?”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武松的行为如果在现代社会中就应算违法行为。有的说,猛虎扑来,你死我活,武松醉酒后尚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不愧为英雄豪杰。有的说武松的行为属自卫,至多算防卫过当。也有的说,看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不仅要看他的目的和后果,还要看当时的情况。北宋时期,山区人烟稀少,猛兽出没横行,伤人性命。武松打死老虎,在当时是为民除害,无疑是英雄行为,不然,怎么会千古传颂呢?在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交流,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了实处。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全力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动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质量才能提高,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现,才能实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徐振宝.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1):263-264

[2]何燕.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动起来[J].中华少年,2016(1)

猜你喜欢
课题创设课文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端午节的来历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背课文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