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
教学中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物理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让生活中的物理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我们的物理课堂,使物理学习变得更具体、生动、直观,让学生感悟与发现物理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物理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物理教学 生活情景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4-0120-01
我们知道许多的物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很多的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能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充分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失误联系起来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内容,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抽象概念生活化--从“网购”来认识使用滑轮组匀速竖直提升重物机械效率问题
关于使用滑轮组机械效率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一些迷惑,分不清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也对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不理解。为了更形象更生动的解决这个问题,我结合网购来帮助学生认识这个问题,比如,网上购买一支水笔2元(网购目的即“有用功”),但需要支付5元运费(额外费用即“额外功”),那么网上购买一支水笔总价就是7元(“总功”),这次网上购物的效率就是(2/7) ,由此引出,如何提高网上购物的效率?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就可以得出两个方案,一是选择免运费或运费低的卖家(减小额外功),二是在同一家网店里多买几支水笔(增大有用功)。在这个例子的基础上,对学生理解滑轮组匀速竖直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时),从推导公式得出,通过增大物重,或减小动滑轮重可以提高机械效率的结论更到位更贴近生活,简化了抽象概念的理解。
2.创设情景生活化--从“搬运水”认识使用机械的效率问题
学校三楼突然停水,需要学生来回上下楼梯,到楼下运水上楼,许多学生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我注意到这个场景后,上物理课时,就请学生算一算,
一个学生在搬运一次一桶水的过程中的效率。学生分别讨论什么是有用功?(克服水的重力做功),什么是额外功?(克服桶和人的总重做功),怎么算总功?(有用功+额外功),怎么计算此次搬运水的效率?能不能想方设法提高搬运水的效率?(有用功不变时,减小额外功,最好使人不要爬楼做功)怎么才能让人不动,但把水搬运上楼?(使用机械,如杠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等),接着可以让学生分别比较使用不同机械完成相同的搬运水上楼任务(有用功一样),额外功有何不一样?机械效率哪个更高一些?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使用机械的好处,影响更深刻,激发学习兴趣。
3.实验设计生活化--从家中灯的使用情况设计电路问题
电灯学生并不陌生,让学生连接电路完成控制一个灯泡的亮和灭并不困难,而且有些单调。在现实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一样的电路设计,布置学生仔细留心身边一个灯泡不同使用情况,尝试设计不同的电路。学生带着好奇新鲜的心情去发现生活中不同的开关,如光控开关、声控开关对楼梯灯的控制,压敏开关、光控开关对闯红灯时闪光灯的控制,单刀双掷开关对房间灯的控制等等。观察了生活中的各种灯泡,熟悉他们的使用情况后,再来尝试设计电路,动手连接电路来模拟这些灯泡的使用,学生的想象力、应用知识能力得到了更大提高。
4.练习题生活化--从饮水机、电热水器、电饭煲等家用电器认识电热、电功率问题
家用饮水机的简化电路图、电热水器的铭牌、电饭锅的保温和加热档电路图都可以收集起来作为给学生的练习题,对于学生来说熟练地应用电学计算公式解决这种性质的练习题既有挑战性,又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很有趣,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活学活用,比起解单纯的计算题来说,有趣而又有成就感。比如以饮水机为例,既可以让学生训练识别串联电路和局部短路电路,计算加热档和保温档电流、电功率的不同,又可以让学生计算某段时间内加热水消耗的电能,水吸热升温所吸收的热量,进而求解出热效率,知识应用综合性强,知识点面很广,还可以把电加热水、太阳能热水器、锅炉烧水等不同的加热方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说说各种加热水的方式有何优劣,联系生活的同时渗透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思想,一举多得。
教学中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物理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让生活中的物理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我们的物理课堂,使物理学习变得更具体、生动、直观,让学生感悟与发现物理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物理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生活情景教学比之课堂情景教学而言,多了一份生活的自然,不牵强、不刻意,在不经意之间便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生活的魅力也大概在此体现了。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应尽量创设接近自然的真实情景、模拟生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较真实的生活情景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类物品模拟生活、进行物理学习。这样不仅培养学生探索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还能培养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晓明.浅谈教育的生活回归[J].丹东师专学报,2002(01)
[2]培荣.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7
[3]王鉴.课堂志:回归教学生活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