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显荣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4-0003-02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志码: A
摘 要:水分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水稻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因此,水稻根系是否具有较好的发达度,其直接影响水稻能否具有较好的长势与产量。同时,光照、温度等因素也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影响。详细分析了影响水稻种子发芽的因素,并阐述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水稻;种子发芽;影响因素;控制途径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资料,其自身质量的优良对农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要跟踪种子的质量,并进行有效监督,而该工作也是农业部门的重点工作。
水稻种子在发芽的过程中会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外界因素等,对其发芽质量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当前,控制种子发芽的措施仍旧以前期预防和后期检测为主,基于此,本文对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1 影响水稻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
1.1 水质
不管任何一种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水,其在植物总体中占据50%的比例。一般种子都要进行浸泡,完成初期胚芽催化。水稻主干吸收充足的水分,再将其转化成液化养分,通过输导组织使其向水稻全体流入,对身躯慢慢进行充盈。水中含有十分丰富的养分,对种子发芽有较好的维护作用。
要严格检测水质,若水中含有不合格的化合物与微生物,则十分容易导致微生物死亡[1]。另外,还要经常更换水源,水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容易滋生与聚集,长时间将种子浸泡其中会出现发酵、腐臭等问题,进而把各种病菌微生物吸引过来,最终导致种子死亡。
1.2 贮藏
在贮藏种子时,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对其进行加工和水分检测,如果种子具有较高的含水量,那么在贮藏的过程中则十分容易发生腐烂、生虫、发霉的现象,并且这些问题还会扩散,最终导致种子大面积的损坏。
1.3 浸种催芽
在水稻种子进行播种的时候,要使用药剂对其进行浸泡、催芽,在减慢种子发芽时间的同时也对真菌、水稻恶苗病、病菌毒虫等病害作出有效预防。使用药剂浸泡催芽的方法成本比较低,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药剂量把握不当,那么十分容易导致种子死亡,从而无法进行后期的发育。
2 水稻种子发芽率影响因素的控制途径
2.1 对种子的含水量加以控制
在种子贮藏的过程中,水分含量较高会发生腐烂、生虫、发霉等现象,对种子的质量以及发芽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种子入库前,必须严格控制其水分含量,不能超过国家相关标准的13%,并且还要对种类以及等级不同的种子進行分类保管[2]。
2.2 贮藏方法
在贮藏种子的时候,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注意:第一,不可以使用塑料材质的包装物对种子进行包装;第二,存放时与农药、肥料等化学物保持较远的距离;第三,不可以遭受烟气熏染;第四,存放时防止种子与土壤发生接触。此外,还要对种子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优化设备和仪器,从而更好地控制种子的水分含量。
在贮藏种子的时候,除了对种子加强注意,还要加强处理仓库的力度,定期换气,保持仓库环境的洁净以及空气的流畅。种子在未入库之前,要全面地对仓库进行杀虫消毒处理,且温度要符合相关标准。
2.3 浸种
种子浸泡之前要进行晒种,通过太阳照射,对种子表面的细菌进行消除,加强种子中酶的活性,从而使种子发芽率得到有效提高。晒种时,天气温度不可以过高,将其在晒场、水泥地上平铺,并且还要不断地翻动,晾晒的时间需超过3 h。
浸泡种子就是种子对水的吸收过程,当具有充足水分的时候,种子当中的酶开始发生作用,将胚乳中的淀粉转化为糖,然后给种子各个部位的生长提供养分。当水稻种子对水分的吸收量为种子本身重量的1/4时,胚部开始发生萌动[3]。当水分重量达到40%的时候,种子开始正常发育,这个时候水稻种子的吸水量被称作是饱和吸水量。而水稻种类、温度对该临界点也有一定的影响。
2.4 催芽方法
水稻催芽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火炕催芽、蒸汽催芽、限水催芽等。
在使用蒸气催芽时,必须要有专业的燃料与设备,该方法需要较高的成本,并且对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难以准确把控;火炕催芽方法对种子较少的农家较为适用,因其需要对火候进行充分把握,时间太短或者太长都影响种子后期的发芽;限水催芽方法简单易操作,大多数人可以使用,但是也存在缺陷,需要多人对其进行照看,并及时进行处理,对于种子数量较多的农户不适用。
3 结合语
综上所述,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其中一个环节,那么对种子的发芽率会造成严重影响。为了使农户经济收益得到进一步提高,必须要提高水稻种植的各个环节。种子发芽率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因此要加强对其的关注度,不断增强水稻种子的发芽率。
参考文献:
[ 1 ] 王炳钦.影响水稻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及控制途径[J].种子科技,2018(01):104.
[ 2 ] 詹福云.影响水稻种子发育因素及控制途径[J].科学技术创新,2016(19):266.
[ 3 ] 王立春.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探讨[J].种子科技,2016,34(07):55.
(收稿日期:201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