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莉
摘要:户外营地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以及互动交流能力,以团队合作为主要形式在户外学习、生活的教育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教师的教育水平与自身发展以及营地教育的落实与完善,学校教师和营地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体制的变革与教育方式的创新为这种交流合作提供了可能和机遇。
关键词:户外营地教育;营地教师;学校教师;合作
户外营地教育兴起于欧美地区,近年来在国内盛行,受到了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创新、发展及完善,越来越多的学校相继开展户外营地教育活动。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现已取得十分可观的成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交流合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校教师突破了传统教育方式的束缚并进行新的教学实验,实现了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自身能力的提升;营地教育得到充分落实,从而推动了户外营地教育的发展与完善。
一、户外营地教育中营地教师与学校教师合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创新教育体制新理念的广泛传播,户外营地教育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受到了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户外营地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以日常生活为出发点,把独立思考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有效结合起来,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寻求最佳解决方式,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探求新的规律。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动能力,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拓思维,不断创新。其中,学校教师与营地教师的合作问题是户外营地教学的关键。只有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效合作和相互配合,才能使户外营地教学这种新兴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实现学生、学校教师、户外营地的共同发展进步[1]。
二、户外营地教育中营地教师与学校教师合作现状分析
为使户外营地教育更好地发挥作用,调研组对本市几个不同区域的户外营地进行了走访观察并对调研结果加以总结和分析。通过观察,调研组发现,在户外营地教育进程中,学校教师和营地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不是十分密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户外营地教学中,学校教师主要负責学生的安全问题与生活问题。他们把工作重心放在确保学生在营地的人身财产安全、解决学生在营地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以及配合营地教师的教育行为上,没有积极发挥同样作为一名施教者应当发挥的教育作用。
(二)营地教师主要负责教授学生课业,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日常生活的了解。他们通常是按照既定教学方案和计划进行一种形式化的填鸭式教育,没有事先了解学生平常的受教模式和学习习惯,这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教学效率下降等问题。
(三)户外营地教育结束后,学校教师和营地教师需要分别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出评价。由于学校教师和营地教师之间缺乏良性互动、相互配合以及评价标准的不一致,对学生做出的评价也就缺乏客观性和有效性。
(四)由于学校教师和营地教师分工过于明确且教学交叉点相对较少,使得学生在户外营地教育中不能充分发挥所学理论知识,也不能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效运用户外实践收获的体验和成果。理论和实践无法做到有机融合,户外营地教学的作用则显得微乎其微[2]。
三、完善户外营地教育中营地教师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
户外营地教育进程中,营地教师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自我完善以及教育营地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使户外营地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必须加强学校教师和营地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户外营地教学中收获的体验更加具有价值性。
(一)共同参与户外营地教学的准备工作
为了避免户外营地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营地教师对学生平常的学习习惯不了解而产生的盲目教学,营地教师应该提前联系学校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完善。学校教师也应主动参与到户外营地教学的准备工作中,积极配合营地教师,保证户外营地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共同参与户外营地教学的授课过程
为了避免学校教师在户外营地教育过程中仅仅担任“生活教师”从而导致人才资源浪费的问题,学校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授课过程。把学校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情况和营地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效结合在一起,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得学生能够在户外营地教学中收获更好的学习体验。
(三)共同参与户外营地教学的评价过程
为了确保户外营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客观有效的评价,营地教师和学校教师应当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标准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用客观有效的评价激励着学生不断发展进步[3]。
四、结束语
户外营地教育应当引起学校教师和营地教师的高度重视,二者只有加强交流合作,才能充分发挥户外营地教育活动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户外营地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发展户外营地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陈笑颜,李家成.户外营地教育中营地教师和学校教师的合作[J].基础教育研究,2015 (11):81-83.
[2]黄一鸣,孙英俊.学生户外营地:构建综合素质评价平台[J].上海教育,2015 (Z1):56-57.
[3]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中国当代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