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秋文
分层教学法是指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身心发展特征等各方面因素,对其进行合理、有效地分层,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均衡发展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和手段。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改變了以往忽视学生差异性、片面追求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应积极研究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策略,以此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使体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从我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出发,针对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番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一、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分层教学的基本前提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个体间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具体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体育技能等方面各不相同。为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及能力测评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对各类体育项目的喜好、运动能力的高低以及身体素质的高低等相关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级别,确保分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有序开展。
例如,在充分了解到学生的情况后,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及其对某一运动项目的爱好,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等级。A等级是体育运动能力强,且十分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B等级是对体育运动有着较高的兴趣,但是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C等级是对体育运动没有什么兴趣,身体素质也较差的学生。同时,为了培养一些体育特长生,教师可以从A等级中挑选一些学生出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运动技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设置分层教学任务——分层教学的重要依据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分层后,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针对不同运动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置不同的任务,保证给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的任务都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既定目标的前提下,向前迈进一小步,完成更高的目标。
例如,在进行“短跑”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性别及运动能力出发,给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如男生进行“百米跑”所需的时间为15秒左右,女生则相对长一些,18秒左右。同时,教师又可根据男生、女生的运动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给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确保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潜能;运动能力相对较差的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完成任务。如此,通过设置分层型的教学任务,满足了不同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推动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开展分层教学评价——分层教学的有力保障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流程和环节,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在于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和目标。然而,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学评价方式,刻板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没有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因而是低效、无效的。
以“篮球”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从学生的运动能力出发,对其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对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应从他们投篮的准确度、投篮的姿势、运球的动作和力度等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对于B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采用标准型的评价方式即可;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降低要求,对于他们在课堂中的微小进步给予奖励,以激发他们的信心为主。
总之,分层教学作为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并对优化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为促进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责编 孟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