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内博物馆时空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2019-09-10 07:22刘世杰杨钊程豪江丙瑞何豫皖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时空分布安徽省博物馆

刘世杰 杨钊 程豪 江丙瑞 何豫皖

[摘要]以安徽省为例,采用数理统计,

利用ArcGIS10.3和GeoDa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分析,从整体、局部和类型3个角度对1976—2018年安徽省博物馆时空格局演变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中国省域范围内博物馆空间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 安徽省博物馆总体呈多中心,沿安徽省轴线从北向南扩展,空间集聚表现出“集聚—扩散—集聚”的阶段性特征,空间差异逐年增加,重心由皖北向皖南迁移。2) 局部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市域梯度分布明显,县区HH和LL集聚区发展不足,呈分散式空间分布格局。3) 安徽省博物馆类型和数量都呈逐年递增态势,各类型博物馆空间分布格局异质性突出,均具有显著的向心性,合肥市的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

[关键词]博物馆;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G 269.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19)04-0038-

08

An Analysis on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Museums in the Province

——A Case Study of Anhui Province

Liu Shijie, Yang Zhao,Cheng Hao,Jiang Bingrui,He Yuwan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3, China)

Abstract: Taking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use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spatial data analysis, ArcGIS10.3 and GeoDa software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of Anhui provincial museums from 1976 to 2018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whole, the part and the type, and to revea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useums within the provinces of China.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1) The Anhui provincial museums are polycentric in general, extending from north to south along the axis of Anhui province.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shows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agglomeration - diffusion-agglomeration”. The spatial difference increases year by year. 2)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oc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bvious gradient distribution of the city, the county HH and LL cluster area is underdeveloped, showing a decentralize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3) The types and number of museums in Anhui province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ll types of museums is heterogeneous and has significant centrality. The radiation-driven effect of Hefei city keeps increasing.

Keywords: Museums;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hui province

0引言

博物館作为公共服务设施,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它对于一个地域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989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向大众开放、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1]。博物馆作为文化基础设施,又是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2]。因此,研究博物馆的空间格局演变对衡量区域文化竞争力和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博物馆的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建筑学、环境学、旅游学、博物馆学等学科领域。从地理学空间视角对博物馆的研究较少,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对博物馆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研究。马会丽[3]和唐穆君[4]分别对民族民俗类博物馆、西安民办博物馆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自然等博物馆空间分布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从方法上看,对影响因素的探讨多采用定性方法[3-4],定量研究尚显不足;对空间的格局研究以定量为主。从研究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全国范围和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如马会丽等以2014年中国博物馆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法,对全国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多尺度的分析和探讨[5]。杨云鹏[6]、周曼妮[7]、刘晚停[8]等分别对北京、上海、西安市博物馆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北京和上海等市域范围博物馆分布呈中心向外扩散的特点。

总体来看,目前对博物馆的空间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全国和北京、上海、西安等经济发达的城市,从地理学视角对省域范围内博物馆的空间进行研究较为少见,同时对博物馆的空间研究多采用单一的数理统计对现状进行描述,缺乏多种方法对博物馆的空间格局演变的研究。中国省域和市域范围内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存在显著差异,而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区域范围和不同时期等都会对博物馆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影响,因此,省域范围内不同区域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研究能更好地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安徽省位于中国中部,文化资源丰富,各种类型博物馆发展迅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博物馆及博物馆规模最大

的省份,国家领导人和老一辈革命家等曾相继到安徽省博物馆进行参观,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参观安徽省博物馆后对安徽省文博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中国博物馆事业作出了重要指示[9]。安徽省在中部地区省域内具有典型性。基于此,为了揭示省域范围博物馆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本文选择安徽省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对安徽省42年间博物馆的空间格局演化规律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博物馆合理布局、提高安徽省文化竞争力提供科学参考。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官网公布的全国博物馆名录(http://gl.sach.gov.cn/sachhome/service/nation-museum-direct.html),提取出安徽省230家博物馆的名称、地址以及部分博物馆的建立时间,并运用网络搜寻和电话咨询等获取其余博物馆建立年份数据,考虑到安徽省博物馆数量发展态势,以1976、1988、2007、2018年为4个时间截面进行分析。依据《中国博物馆概论》以藏品性质和博物馆所反映内容来划分博物馆类型,包括历史类、革命史类、纪念类、民俗类、文化艺术类、自然类、科学技术类、综合类等[10],用以分析安徽省不同类型博物馆的空间格局特征。通过高德地图提取出地理坐标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研究中,将各地级市和市辖区均作为独立的县级研究单元,考虑到研究期间安徽省部分县区的行政区划发生改变,为保证研究的连续性和研究单元的统一性,安徽省行政区划以2018年安徽省地级市和县(县、县级市和市辖区)为准,并利用ArcGIS10.3建立数据库进行空间分析。

文章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来探究区域内要素在空间上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变化,以此反映空间要素的分散或聚集分布状态[11]。采用标准差椭圆、重心迁移轨迹、标准差指数和变异系数衡量博物馆的总体演进趋势及空间分布差异,

并借助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对博物馆的空间分布模式进行探讨。

2安徽省博物馆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2.1总体时空格局演化特征

2.1.1总体呈“多中心,沿轴线从北向南扩展”的空间格局

博物馆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其地域空间格局的演变,是对区域内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的公平和效率性、人民文化素质水平的反映。安徽省博物馆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图1),1976、1988、2007和2018年分别为博物馆数量增长的拐点。借助ArcGIS10.3软件中的核密度工具,分别计算1976、1988、2007、2018年4个时间断面下安徽省博物馆的密度分布图,并利用自然断裂法将其密度值划分为7个等级。从安徽省整体来看(图2),安徽省博物馆主要集中在合肥、黃山市,并沿安徽省中部呈条带式向两侧扩散发展。1976年安徽省博物馆总量少,在淮南和蚌埠交界处集聚,呈“一中心,多轴线”分布,并沿淮南—阜阳—亳州、淮南—合肥—六安和淮南—合肥—马鞍山—黄山3条轴线呈“3”字型结构扩展。1988年安徽省博物馆呈“多核串珠式”分布,合肥与黄山市高集聚中心开始形成,整体呈“十”字型扩展,纵向沿淮北—合肥—马鞍山—黄山,由北向南推进,横向从合肥向两侧六安和马鞍山扩散,安徽省南部与北部博物馆数量分布差异缩小。2007年安徽省博物馆以合肥和黄山形成高集聚中心,在六安和马鞍山形成次级中心,并趋于连片集聚,安徽省南部分布密度高于北部,合肥与黄山两个高集聚中心开始连接并逐渐融合。至2018年,安徽省博物馆数量增加迅速,“多中心,条带式”分布格局开始减弱,并沿南北轴线向两侧扩散,博物馆空间分布格局集聚进一步增强,形成以合肥和黄山市为高集聚中心的“双核”模式格局。

2.1.2总体空间集聚格局呈现“集聚—扩散—集聚”的特征

从表1中可看出,各年份全局Moran’s I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可根据Global Moran’s I指数,将博物馆空间集聚过程分为3个阶段:一是急剧扩散期(1976—1988年),Moran’s I指数由0.117 1下降到-0.165 0,该时期安徽省博物馆空间格局变化剧烈,由显著集聚演化为分散格局。二是平稳增长期(1988—2007年),Global Moran’s I值有所增加,但检验结果不具有显著性,博物馆数量持续增长,但空间上呈无规律的随机分布状态。三是缓慢集聚期(2007—2018年),Global

Moran’s I值持续增长,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博物馆空间分布逐渐呈集聚增长态势,区域发展关联度逐步增强。标准差指数(S)和变异系数(CV)用来分析1976—2018年安徽省博物馆空间分布格局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标准差指数(S)值越大,表示安徽省博物馆空间绝对差异越大;变异系数(CV)越大,表示安徽省博物馆空间相对差异越大[12]。1976—2018年标准差指数总体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表明安徽省博物馆的发展水平相对差距逐渐扩大,1976—2007年间标准差指数增长速度相对稳定,2007—2018年间,整体发展水平相对差异大幅增加。从绝对差异来看,安徽省博物馆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同样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76—2007年为稳定增长期,2007—2018年为加速上升期(极化),但整体速度相对于标准差指数增长较慢,整体来看,安徽省博物馆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逐年增大。

2.1.3重心沿直线位移,总体沿安徽省中轴线从北向南扩展

各年份重心主要在116°89′E~117°51′E,32°37′N~31°46′N之间变动,地理位置主要集中在淮南和合肥两个城市(表2)。从图3可看出,1976—1988年间重心从淮南市迁移到合肥市,博物馆空间分布表现出向南部加速发展的态势。1988—2007年重心迁移速度明显变缓,总体上趋于向中部迁移,表明安徽省中南部博物馆建设速度加快,2007—2018年重心位移距离较小,速度趋于平缓。1976—1988年重心移动逐渐靠近安徽省几何中心合肥市,但1988—2018年逐渐远离几何中心,表现出非绝对化的均衡发展。从标准差椭圆的面积来看,1988年之前,面积呈加速增长,1988年之后开始缓慢减小,面积大小变化趋于平稳,表明博物馆分布更加集聚。各年份标准差椭圆的方位角呈直线增加的趋势,整体上博物馆空间布局呈北(偏西)向南(偏东)方向分布,但这种空间分布逐渐呈弱化态势,省域内趋于集聚态势。各年份的形状指数(短轴/长轴)总体上不断减小,博物馆标准差椭圆空间分布上更加扁平,表明博物馆不断沿短轴方向分布,向安徽省东西两侧扩散。

2.2局部时空格局演化特征

2.2.1从市域范围分析,城市间博物馆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呈水平梯度演变

根据城市内博物馆数量,利用自然断裂法,将安徽省16个城市划分为5个梯度,从表3可知,1976年以前安徽省博物馆处于发展阶段,数量较少。1976—1988年间安徽省博物馆数量增长缓慢,合肥、安庆、黄山、六安4个城市进入第二梯度,表明安徽省博物馆空间格局开始呈扩散趋势。1988—2007年第三梯度开始出现,黄山、合肥和安庆市博物馆数量增长迅速,六安市博物馆发展速度呈下降趋势。2007年,马鞍山、芜湖、淮北、宣城等4个城市进入第二梯度,安徽省博物馆空间发展集中趋势有所增强。2007—2018年间安徽省博物馆快速发展,11年间安徽省博物馆由93个增长到230个,空间上依然以合肥和黄山为集聚中心进行扩散增长。2018年第一梯度城市消失,安徽省博物馆空间格局向黄山与合肥集聚,形成高集聚中心。整体来看,从1988年开始,黄山、合肥和安庆3个城市博物馆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首位城市一直是黄山市,且黄山与合肥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集聚趋势进一步加强。

2.2.2从县域尺度分析,空间格局分布差异性显著

本文运用GeoDa软件分析,得到安徽省博物馆县域空间分布的LISA散点图,并整理得出表4。局部空间自相关可识别具有高值或低值的要素的空间聚类。HH类型,表示自身为高值,周边也为高值,为高高集聚区;HL类型,表示自身为高值,周边为低值,属于离散区;LL类型,表示自身为低值,周边为低值,属于低值集聚区;LH类型,表示自身为低值,周边为高值,属于离散区。从表4中可看出,1976年,县域单元空间类型主要集中在LH和HL类型,均表现为负的空间自相关,表明安徽省博物馆县域单元空间分布趋于分散,LH类型单元主要分布在皖南地区,HL主要分布在皖中及皖北地区,表明安徽省博物馆空间分布皖南皖北具有显著差异性。1988年阜阳市市辖区、泾县及繁昌县3个单元处于HH集聚区,LH类型变化不大,HL区域变化显著,由7个县区减少至1个县区,表明空间格局趋于集聚态势。2007年HH和HL类型单元变化显著,但高高集聚区依然分布在皖北,HL类型单元逐渐向皖中及皖南地区转移。2018年不存在高值集聚县区单元,LH类型变化不大,HL类型单元迁移到皖南地区。

总体来看,安徽省县域博物馆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分布相对离散,空间集聚性不明显,空间联动性效应较弱,表现出明显的“单体式”发展模式,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集聚区。低值县区单元主要分布在皖南地区,高值县区主要分布在皖北及皖中地区,并具有由北向南演变的发展趋势。HL类型单元逐年变化明显,受邻近极化与扩散的县区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发展模式,说明以扩散作用为主的地区呈现不均衡化的发展态势。

2.3不同类型时空格局演化特征

2.3.1博物馆类型丰富,总体时空分布呈现“平稳—迅速”的发展特征

根据《中国博物馆概论》中分类标准,安徽省博物馆共有8种类型,且各类型博物馆总体呈不断增加的趋势。1976年仅有综合类、纪念类、历史类和革命史类4种传统类型博物馆,主要因为安徽省早期博物馆是由政府推动,在市区和具有历史文化纪念意义的地方建立。改革开放以后,文化经济快速发展,政府加强了对文博事业的管理,安徽省博物馆突破了传统类型的格局,1988年出现了科学技术类和文化艺术类博物馆。从表5中可知,2007年安徽省博物馆进入一个新发展时期,出现了自然类和民俗类等新型博物馆,各类型博物馆总体由平稳阶段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至2018年,安徽省博物馆发展达到了高潮,历史类博物馆数量激增,处于领先地位,文化艺术类博物馆速度加快并与纪念类和综合类博物馆齐平。总体来看,博物馆类型不断丰富,新型博物馆呈加速发展,而传统类型博物馆趋于平稳。

2.3.2不同类型博物馆空间分布格局特点鲜明,且重心位移变化显著

由图4可看出,历史类博物馆重心沿“L”型轨迹迁移,重心在庐江县内移动,1976—1988年向西北方向迁移,1988—2007年转向东南方向,2007年以后逐渐向东北方向迁移,表明历史类博物馆呈低水平均衡分布的空间格局。科学技术类博物馆重心沿皖南向皖中呈近似直线型快速移动,且主要分布在合肥市和黄山市,空间上呈跳跃式发展。文化艺术类博物馆最先出现在黄山市,1988—2007年重心向北高速移动,2007年重心转向西北方向迁移,表明空间上在黄山市和合肥市之间先沿直线零星分布,并逐渐向两侧扩散蔓延。革命史类博物馆重心呈波动曲折式迁移轨迹,1976年安徽省仅有2座,且位于宣城和六安市,1976—1988年间主要在合肥和六安直接平行分布,重心沿西北方向迁移,到2007年主要在安庆、黄山和合肥南部共新增5座,重心向南部变化,2007—2018年间向皖北呈零散式扩散。皖北地区革命历史文化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皖南地区,因此文化开发也较晚,2007年之后重心才转向东北方向加速移动。综合类和纪念类博物馆重心均沿皖北向合肥市迁移,综合类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而纪念类空间分布更加均衡。自然类和民俗类博物馆均在2007年以后出现,重心都向东南方向遷移,自然类在空间上以合肥市为中心呈破碎化点状的分布态势,民俗类则呈轴状南北延伸扩散趋势。

2.3.3各类型博物馆空间分布向心性特点突出,合肥市辐射带动效应增强

由图4可看出,尽管各类型博物馆空间分布异质性突出,但总体重心均向合肥方向迁移,不断趋近安徽省的几何中心(合肥市区,117°311′E,31°854′N),说明各类型博物馆空间分布虽然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却表现出均衡化的发展趋势。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的几何中心及省会城市,对周边的辐射影响力逐渐增强,有助于形成区域联动效应,推动安徽省文化协调发展。由于博物馆的空间格局是由资源禀赋、社会经济环境、历史文化内涵和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艺术类、科学技术类、自然类和民俗类等新兴类型博物馆主要集聚在合肥和黄山市,与两座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传统类型博物馆空间分布也具有显著的向心性,历史类呈更加均衡化扩散趋势,综合类在皖北与皖南之间西侧呈弧形连线蔓延,纪念类不断向合肥市集聚,革命史类主要分布在皖南地区,呈波折发展趋势。总体来看,各类型均趋向合肥市集聚,表明合肥市对安徽省文化建设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利用数量统计及空间分析方法,在ArcGIS和GeoDa软件的支持下,以安徽省地级市和縣(县、县级市和市辖区)为基本研究单元,从总体、局部和类型3个角度对1976—2018年安徽省博物馆空间格局演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安徽省博物馆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空间集聚上经历了“急剧扩散期—缓慢增长期—平稳集聚期”3个发展阶段,符合博物馆发展的一般规律。总体空间格局由单核向多中心、沿“十”字型演变,并从皖北向皖南呈条带式扩散,逐渐向合肥和黄山两个城市集聚,与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博物馆空间格局演变模式差异显著。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北低南高,博物馆空间格局由北向南演变,并且迁移重心与安徽省的几何中心距离减小后逐渐增大,省域范围内博物馆主要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集聚,空间分布呈均衡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 安徽省博物馆局部空间格局差异性显著。安徽省市级博物馆梯度格局演变特征明显,但安徽省的经济中心合肥和旅游要素集聚中心黄山市的博物馆数量一直处于首位。省域范围内博物馆空间格局受经济中心与旅游中心影响显著。县域博物馆高值正相关和低值正相关区发展不足,未形成稳定的高值集聚区,主要聚集在城区,各县呈离散分布的特点,与城市范围博物馆的空间演变规律相吻合。

第三, 安徽省博物馆类型多样,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为博物馆的类型奠定了基础,综合类等传统类型博物馆数量居多。各类型博物馆空间格局特点鲜明,具有不同的集聚空间和重心迁移轨迹。文化艺术类和科学技术类等新型博物馆最早出现在黄山市,自然类和民俗类主要在合肥市集聚,其余传统类型博物馆主要在合肥北部集聚。各类型博物馆空间格局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向心性,重心均逐年向合肥市迁移。省会城市作为一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对省域范围内的文化建设具有显著的辐射带动效应,对博物馆的类型及空间格局演变影响显著。

现代经济、科技、社会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发展的环境下,博物馆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也任重而道远,政府应该重视加强博物馆的发展规范,积极引导省域内博物馆空间分布朝着分散均匀的方向发展,鼓励博物馆类型向多元化发展,推进多种类型的博物馆协调发展,并规范博物馆的建立与发展。在鼓励博物馆百花齐放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博物馆的监督,做好文物保护工作,避免低质量、低水平的博物馆出现,浪费公共资源。要让博物馆更好地发挥保护文物、传播文化、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的功能,改善只保护不传播,只建立不管理的现状。

本文运用核密度、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及变异系数、重心模型与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博物馆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有效揭示了省域范围内博物馆空间演变呈现向心性和方向性的特点,对省域范围内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以及文化公平性的建设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但限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及文章篇幅限制,缺少对安徽省博物馆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这将是之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并且今后应注重对不同省份博物馆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G].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六届全体大会,1989年(海牙).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6.

[3]马会丽. 民族民俗博物馆的多尺度地理空间特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4]唐穆君.区位论视角下西安民办博物馆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3):120-123+128.

[5]马会丽,王宏志,李细归,等.中国博物馆空间分布特征的多尺度分析[J].人文地理,2017,32(6):87-94.

[6]杨云鹏,张景秋.北京城区博物馆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人文地理,2009,24(5):52-54.

[7]周曼妮. 上海市博物馆类型和空间分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8]刘晩停. 西安市博物馆空间分布及微区位因子分析[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

[9]朱世力.安徽省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程[J].东南文化,1991(2):4-7.

[10]文化部文物局. 中国博物馆学概论 [M]. 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5:1-3,32.

[11]李细归,吴黎,吴清,等.中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时空格局演化[J].经济地理,2015,35(8):149-156.

[12]宋晓雨,丁正山,卢晓旭,等.江苏省服务业发展时空格局演变[J].经济地理,2014,34(8):111-117.

(责任编辑李亚青)

[收稿日期]2019-08-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72)。

[作者简介]刘世杰(199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博物馆旅游与旅游地理;程豪(1988—),男,安徽六安人,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人口;江丙瑞(1994—),女,安徽怀宁人,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何豫皖(1990—),男,安徽宿州人,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

[通讯作者]杨钊(1974—),男,安徽六安人,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E-mail:yangzhao@mail.ahnu.edu.cn

猜你喜欢
时空分布安徽省博物馆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博物馆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32年水稻高温热害分布规律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32年水稻高温热害分布规律
露天博物馆
五垒岛湾海域无机氮、无机磷的时空分布和氮磷比值变化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