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工业遗产空间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

2019-09-10 07:22岑贝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工业遗产空间分布

[摘要]通过梳理北京现存工业遗产名单,对现存工业遗产利用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根據空间分布现状形成了城市工业遗产沿轴线、节点和片区建构的空间特征,即纵轴线与北京传统中轴线平行且向左偏移,横轴线与长安街大致吻合;以容积率、工业遗产保护等级、建筑遗留情况与保护再利用情况、建筑类型与风格这几项指标都较高的首钢、北京大华电子集团、北京炼焦化学厂和798艺术中心4处工业遗产为节点;以节点为中心,整合节点周边具有相似特征的工业遗产形成保护片区,进而提出将北京城市工业遗产从轴线、节点、片区上进行整体的保护利用,以保护近现代优秀工业遗产建筑,传承城市文脉,留存城市记忆。

[关键词]工业遗产;空间分布;空间建构;整体保护

[中图分类号]TU 984.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19)04-0030-08

Study on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Beijing Urban Industrial Heritage

Cen Bei

(Marine Economic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orts out a list of existing industrial heritages in Beijing, conducts a field survey of the existing industrial heritage utilization status, and forms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industrial heritages along the axis, nodes and areas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status, and the longitudinal axis is parallel to the traditional central axis of Beijing, off to the left, and the horizontal axis is roughly consistent with Chang’an Street. The four industrial heritages of Shougang, Beijing Dahua Electronics Group, Beijing Coking Chemical Factory and 798 Art Center as nodes have higher indicators in terms of floor area ratio,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level, building legacy and protection and reuse, building type and style.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surrounding the nodes is integrated to form a protected area. Furthermore, it proposes to protect and utilize the urban industrial heritage of Beijing from the axis, nodes and sections to protect the modern industrial heritage buildings,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urban culture, and retain the memory of the city.

Keywords: Industrial heritage; Spatial distribution; Spatial construction; Overall protection

工业遗产作为城市工业发展史的见证,对于保存城市历史与记忆具有重要意义。从2007年公布的《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中有6处北京城市工业遗产入选,到2010年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所公布的北京工业遗产名单,其中整理了北京现存的30处工业遗产,再到2018年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承办并联合公布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全国100处工业遗产中,北京有9处工业遗产入选,工业遗产的保护正在被重视起来。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中提出,针对城市工业遗产,制定完善相应政策法规,鼓励发展符合城市文化的特色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和文化区[1]。

1工业遗产保护发展历程

工业遗产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工业考古”,1955年Michael Rix在 Journal Amateur Historian 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工业考古”的理论概念,强调对工业革命与工业大发展时期的工业遗迹和遗物加以记录和保存,这一学科激发了人们对于工业遗产保护的意识[2]。由于欧洲工业遗产的分布较为集中,因此,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研究热潮从英国迅速延伸到世界其他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陆续成立了专业的工业遗产保护组织,工业遗产保护开始得到国际社会关注。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于2003年7月10日至17日在下塔吉尔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将工业遗产定义为:工业遗产是指工业文明的遗存,它们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的价值。这些遗存包括建筑、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场和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和教育设施等[2]。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首先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自此之后欧洲的各个国家都陆续爆发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改变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更新了动力结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现象的开端,它影响了全世界范围内的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前进形式。工业遗产作为工业革命的遗留物对于工业发展历史的见证具有深刻的意义。

我国的工业遗产主要产生于近代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产生的年代不同,近代产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和现代工业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承载着工业历史记忆的建筑构成了我国如今工业遗产的主体。

2006年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的《无锡建议》[3],标志着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开始。工业遗产保护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随着一批工业遗产进入各级别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和一些城市出台工业遗产保护的相关地方法规,工业遗产渐渐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保护,但相对国际社会已经成熟的工业遗产保护和管理体系,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仍面临着众多问题[4]。

国内现今对于近现代工业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近现代工业遗产的改造,大多数对于工业遗产的研究都着眼于借鉴西方的改造方法对国内的工业遗产进行传承再利用,其中,

主要是利用工业遗产地建设科技文化创意产业,且主要针对单个工业建筑保护利用,很少通过工业遗产之间的联系,对整个地区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提出整体性的改造建议。如

上海市根据城市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前景,借鉴西方的改造经验,对19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工业遗产进行改造[5];东北地区根据工业遗产的分布空间特征,提出工业旅游开发模式[6],以及从工业社区出发,提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措施[7]。

此外,在对工业遗产的研究中,分类体系研究也占一定的比重,如根据工业生产行业及相关环境、尺度层级与构成要素、历史阶段、价值等级、区位特征、创办主体、再利用模式和工业建筑本体特征等,对我国现存工业遗产进行分类[8]。而针对北京工业遗产的研究,有学者建立了北京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以及量化的评价方法,划分了工业遗产的保护分级,为北京工业遗产保护奠定了科学的基础[9]。

2北京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现状

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文物局聯合公布的《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以及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承办并联合公布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和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公布的北京工业遗产名单,整理出现存北京城市工业遗产28处(表1)。

根据现今政府出台的各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现存的北京城市工业遗产可分为国家级、市级与普通工业遗产3个等级。其中,国家级的有9处,包括二七机车厂、西直门火车站、北京印钞厂、清华园火车站、首钢总公司、北京焦化厂、718联合厂和中国海军无线电台等;市级的有6处,包括东直门水厂、清华园火车站、首钢总公司、北京焦化厂、718联合厂等(见图1)。北京现存工业遗产中最多的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热电厂。清华园火车站与东直门水厂虽然既属于国家级工业遗产又属于市级工业遗产,具有悠久的工业文化内涵,但由于该工业遗产可承载的开发容量较小,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上会有一定的局限。同类型的工业建筑具有相似的建筑特点,因此,在工业遗产的保护中根据其类别来分析其建筑特色,构筑同类工业遗产保护圈。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中提出:“针对四合院、工业遗产、近现代建筑等特色存量资源,制定完善相应政策法规,鼓励发展符合核心区功能定位、适应老城整体保护要求、高品质的特色文化产业。挖掘近现代北京城市发展脉络,最大限度保留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发展印记。建立评定优秀近现代建筑、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的长效机制,定期公布名录,划定和标识保护范围,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在保护的基础上,创新利用方法与手段。”[1]说明北京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已经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为进一步了解北京城市工业遗产的现状,笔者在2018年4月份对789艺术区、中国铁道博物馆(原正阳门火车站)、清华园火车站、北京北站(原西直门火车站)、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创意集聚区(原北京新华印刷厂)、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首钢总公司和北京炼焦化学厂这8处工业遗产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进入工业遗产内部了解其现状。

由于大部分的工业遗产处于未开放或改造利用状态,因此,其余20处工业遗产现状先通过判读百度卫星影像确定工业遗产的现存边界,后再进行实地的外部考察,确保根据卫星影像所划的工业遗产边界的正确性。最后,再结合实地考察与访谈判断边界内工业遗产地的现状。其中,判读卫星影像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通过工业遗产具体位置的经纬度信息找到包括工业遗产的卫星影像。

第二,根据地物的形状、大小、纹理等特性,在卫星影像中划出工业遗产的边界(一般在划分过程中以工业遗产地的围墙以及周边的道路为依据)[10]。

第三,依照所划边界,确定现存工业遗产的范围以及内部的建筑遗留情况。

第四,以此为依据初步确定工业遗产地的现状。

根据现状调查可知,北京城市工业遗产各处之间的联系较少,大多进行了单独的保护利用改造,其中有几处大型工业

遗产地,工业厂区的面积大部分都较大,因此工业遗产的现状利用大多将原有厂区划分为几个部分进行不同的改造利用(见表2)。保护利用方式大致有以下4种类型:

1) 将遗留下来的特色工业建筑进行内外部改造,将其改造为文化艺术基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798艺术区,利用原先具有独特外形的工业建筑,将其打造成为工业文化的展示广场与艺术产业的展示中心。

2) 对于遗留的工业建筑进行拆除,在原先的土地上进行重新建造。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新华印刷厂改造的西城区文化创意集聚区,利用原有工业遗产所遗留的建筑轮廓,进行翻新改造,建设成符合文化创意产业需求的特色园区。

3) 保留原先工业建筑,对其进行一些内部改造,成为企业或政府单位日常行政办公和科研的场所[11]。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在其原址上改造成为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利用其遗留下来的建筑进行改造,在功能上由原先的生产改为研发为主,但仍然保持着原先的工业名称与记忆。

4) 保留工业遗产的特色部分,将其打造成为博物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正阳门火车站,在停用之后,正阳门火车站作为北京优秀建筑与工业遗产遗留下来,依托原有的建筑改造成为中国铁道博物馆,很好地保留了原先车站的主体建筑,并将工业发展的历史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博物馆中。

3北京城市工业遗产空间建构特征

从北京城市工业遗产地的分布可以看出具有明显的空间建构特征(图2)。

3.1轴线结构特征

北京城市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轴线结构,现存的城市工业遗产大多分布在东西长安街和传统中轴线的两侧,位于轴线两侧的工业遗产的等级、建筑类型与建筑遗留情况均较好,保护再利用的情况也较好。轴线结构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中起到统领作用。横轴贯穿东西,与长安街大致重合,南北向的纵轴与中轴线平行但有所偏移。横纵轴两边的工业遗产大多为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为发展生产型城市所建设的工业企业,靠近城区的企业,其职能大多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服务的小型轻工业,如纺织厂、造纸厂、印刷厂等;靠近外围的企业则是大型重工业,如焦化厂、钢铁厂、机械厂等。

3.2节点结构特征

以工业遗产的现状为基础,从容积率、工业遗产保护等级、建筑遗留情况与保护再利用情况、建筑类型与风格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考量(见表3),发现首钢、北京大华电子集团、北京炼焦化学厂和798艺术中心等工业遗产的各项指标都较高,特色突出,可以成为在工业遗产保护中的节点。

利用这几处工业遗产的空间强度和遗留的特色工业建筑,依托原有的建筑进行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由外向内扩散影响。通过外围的特色工业遗产保护来带动城区内工业遗产的保护发展。

3.3片区结构特征

根据轴线节点结构,依据重要节点的空间强度、交通条件、自身工业遗留情况和距周边工业遗产的距离,确定该节点的影响范围,并综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中对于工业遗产所提出的策略:“北部继续完善以奥林匹克中心区为重點的国家体育、文化功能。东部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载体传承大运河文化,建设服务全市人民的文化设施集群。西部重点建设首钢近现代工业遗产文化区。南部通过南苑地区改造预留发展用地,未来塑造首都文化新地标。”[1]将特征较为相近的工业遗产点进行整合,从而得出首钢近现代工业遗产文化区、北部工业遗产科技创新区、798创意产业区和东部工业遗产历史景观公园区4个片区。

首钢近现代工业遗产文化区包含首钢总公司、北京燕山水泥厂、石景山热电厂和首钢通用机械厂。该区内的几处工业遗产地均相距较近且工业的类型也相近,容积率、工业遗产等级、建筑遗留情况、建筑类型与建筑风格指标也较为相近,可以进行综合的保护利用,形成同种工业类型的工业景观保护圈。

北部工业遗产科技创新区包含北京大华电子集团、北京牡丹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园火车站。北部的几处工业遗产靠近海淀区学院路,周边高等学府众多,有利于依托工业遗产的遗留建筑作为科技创新的基地。工业建筑的格局大,有利于科技创新活动的进行。

798文化创意产业区只有798艺术区这一处工业遗产,但是798艺术区包含了北京电机总厂、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下辖706、707、718、751、797、798厂)、北京有线电厂(738厂)等多处工厂,空间强度大,范围广,并且在工业遗产的改造利用方面起步早,已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是对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先导。

东部工业遗产历史景观公园区包括京棉集团二分公司、北京第一热电厂、北京炼焦化学厂和北京制浆造纸试验厂。北京第一热电厂和北京炼焦化学厂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工业,见证了北京工业的发展,有着强烈的历史印记,并且强度都较大,可用于进行保护再利用的建筑遗留较多且都保护较为完好。借助京棉集团二分公司已经建成的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北京制浆造纸试验厂特色的工业背景,将文化创意与工业景观相结合,连成一条观赏参观性质的工业景观旅游路线。

4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建议

4.1定期进行工业遗产普查,制定遗产名录

现今对于北京城市工业遗产的现存名单仍然没有一个具体的统计,很多分散的工业遗产土地被售卖开发成为房地产项目的屡见不鲜。为保护北京城市的工业发展记忆,落实北京市总体规划,需要定期对北京城市工业遗产进行普查,制定遗产名录,确定现状和土地用途。制定工业遗产名录能够从政策上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提供保障,并且通过名录中工业遗产的登记制定,激励低等级的工业遗产通过改造利用向高等级工业遗产转化。

4.2从整体出发提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策略

通过北京城市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遗产自身的空间特点,确定其保护利用的种类以及传承的价值。从北京现存的所有工业遗产整体上,通过轴线、节点、片区进行整体的规划保护。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等的规划经验,从整体出发,规划北京城市工业遗产文化线路,将文中所规划的首钢近现代工业遗产文化区、北部工业遗产科技创新区、798创意产业区和东部工业遗产历史景观公园区4大片区作为线路中的重点,由4大片区串联起整体的北京城市工业遗产脉络,并且凭借4个片区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丰富规划线路的多样性。在线路规划过程中,不能只挑会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不能只局限于一处工业遗产进行孤立地保护,而忽视与周边的联系。

4.3保护工业遗产的节点轴线

北京城市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存在轴线的形态特征,大部分的工业遗产沿中轴线与长安街两条轴线分布。但在现今的研究保护中,轴线的存在并没有得到公众的认识,因此,应当用规划手段打造工业遗产的保护轴线,对轴线周边的工业遗产进行集中的保护利用。根据工业遗产的容积率、工业遗产保护等级、建筑遗留情况与保护再利用情况、建筑类型与风格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考量后,得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条件较为突出的几处工业遗产,可以将其视为重要节点。重视节点工业遗产的规划保护,来辐射带动节点周边工业遗产的保护,再由外向内促进城区内的工业遗产保护。

4.4创新工业遗产保护策略

如今保护工业遗产的对策较为单一,应当根据工业遗产的特点,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保护再利用所产生的文化效益,在对工业遗产进行改建时尽量减少对原有建筑的改造和破坏,在确保原有建筑可用的情况下,合理保护建筑外观和风貌,保持其原有的建筑特点,对建筑的内部功能和环境进行适应性的改造再利用,努力实现工业遗产的功能多元化,做到简量提质。

原有已经改建完成的工业遗产,如由京棉集团二分公司改建的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798艺术区等,都需要对已经改变的工业建筑做出说明,可以在园区内开辟一处场馆对现存工业遗产的发展历史以及建筑原貌进行展示,保留住工业建筑和工业文化在人们心中的记忆。

对于已经被拆除但是极具历史意义的工业遗产点,可以在其原址处设立纪念碑(牌)或建立纪念馆,展出被拆除工业遗产的历史,尽量做到最大程度上保留工业记忆。

[参考文献]

[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EB/OL]. (2017-09-29) [2019-05-17].http://www.beijing.gov.cn/zfxxgk/ftq11GJ20/gh32j/2019-05/17/content_1c5698489dfc415098b44d8debb17e6c.shtml.

[2]单霁翔. 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 中国文化遗产,2006(4):10-47+6.

[3]刘伯英.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J].建筑学报,2012(1):12-17.

[4]崔卫华,王之禹,徐博.世界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7, 37(6):198-205.

[5]董旭,张健.旧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为创意产业园的空间形态研究[J].华中建筑,2015,33(8):113-117.

[6]韩福文,许东.试论东北地区工业遗产的空间特征与旅游开发模式[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1):53-56.

[7]张健,姜阳,隋倩婧.城市工业遗产社区化转型模式初探[J].工业建筑,2010(10):140-143.

[8]刘抚英.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分类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11):64-71.

[9]劉伯英,李匡.北京工业遗产评价办法初探[J].建筑学报,2008(12):10-13.

[10]王芳洁,杜渊会.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宜昌城区地图编制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25):102-104.

[11]张艳,柴彦威.北京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文化内涵挖掘——基于城市单位大院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2):23-28.

(责任编辑李亚青)

[收稿日期]2018-11-29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基地委托项目(13JDCSD001)。

[作者简介]岑贝(1996—),女,浙江慈溪人,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地理。E-mail:971961675@qq.com

猜你喜欢
工业遗产空间分布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工业遗产数字化路径研究
连云港716创意产业园区文化营销研究
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开发
基于SWAT的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白龟山湿地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工业遗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江苏省臭氧污染变化特征
基于Kriging插值的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对克拉玛依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