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核心经验的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探索

2019-09-10 07:22包娟
家长·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教研区域

包娟

让教师在现有课程的背景下,探索出符合本园实际,设计、开发符合幼儿需要和与主题活动相融合的科学区域游戏活动,整理出大、中、小班系列方案集,供园内教师进行有效合理的运用,提高教师组织开展科学区域游戏活动的能力。

一、研究背景

(一)科学素养是未来人才的基本素养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及其对人类和社会发展日益巨大,使提升全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凸显出更为重要和迫切的实现意义。而幼儿期是培养年轻一代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幼儿科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二)科技启蒙是幼儿园的园所特色

我园是一所以“科技”命名的幼儿园,经过十多年的探索,科技作为我们的特色品牌始终不离不弃,幼儿园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常州市做中学项目单位”“钟楼区项目特色幼儿园”。研究科学教育十余年,初步形成了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特色。

(三)课程融合是开展实施的有效途径

科学特色活动是我园教育教学的一大亮点,与主题活动并存于我园的课程中,成为组成我园课程的两大部分。在我园课程体系中,两者虽然不是截然分开,也让人感到泾渭分明,两者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二、研究内容

(一)基于主题核心经验科学区域游戏活动内容的梳理、选择研究

现有省编教材主题课程中的游戏活动建议内容笼统简单,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对一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会觉得很盲目,不知如何做,我们会进行主题核心经验下科学区域游戏活动的内容梳理、选择研究。

(二)基于主题核心经验科学区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研究

我们定期开展阶段性的评比交流,以此提升教师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能力,分别从区域活动空间的设置、材料的丰富性、材料的多样性玩法,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以及班级特色创意等方面进行评比、交流。

(三)基于主题核心经验科学区域活动设计与指导策略研究

让教师在现有课程的背景下,探索出符合本园实际,设计、开发符合幼儿需要和与主题活动相融合的科学区域游戏活动,整理出大、中、小班系列方案集,供园内教师进行有效合理的运用,提高教师组织开展科学区域游戏活动的能力。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做中学”理论,“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理论”、现状发展趋势等,对近年来出版的理论书籍和杂志中的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作比较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在对这些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可借鉴的经验,加以验证,并补充完善,形成综述。

2.调查研究法:采用经验总结分析与访谈等调查方法,梳理出各主题的核心经验和科学素养内容。进行归类,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一起制定方案、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并进行教师指导策略的研讨、总结,交流阶段研究成果。

四、實施步骤

1.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6年9月~2017年2月)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2月~2018年6月)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9月~2019年12月)

五、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以健全的教研制度保证教研活动

建立园本教研制度、师徒合作式研究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建立交流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教研组工作职责等,以制度规范教研工作,并由教研组主抓教研活动的落实,保证了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以求实创新的态度开展丰富的教科研活动

课题组以“学、观、思、行、悟”五步走扎实推进课题研究,探索多种形式的教研培训和教研机制,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参与式讨论、头脑风暴、专家讲座、案例评比、外出学习心得分享、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等形式,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研环境和学习氛围,让教师体验教研活动的快乐,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实现“教、学、研”三位一体的教研形式,实现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的良性循环。

1.理论学习、专家引领。 “学”包括“理论学习、专家引领”。课题组开展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书籍的学习,理论的丰盈为实践前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前行的步伐离不开专家的指引,幼儿园邀请了市级幼教专家,高效指导,为我们的课题实施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有力的保障。我们把文件和当前有代表性的幼儿科学教育著作中有关科学素养的阐述进行梳理和汇总,再通过细化和分解,最终形成了适合幼儿园教师的在实践操作中对照参考的幼儿科学素养体系。

2.拓宽眼界、提升理念。五步走的第二步“观”,包括“观摩视频”“外出参观”“跟岗培训”。推荐一些优秀的科学区域游戏的精彩视频,让教师们观看学习,汲取他人之长,也创造机会让每个教师都能外出参观、学习,多元的平台提升教师的思维。为了开阔教师的眼界,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课题组安排了骨干教师去上海科技实验幼儿园定期跟岗学习,并将所观所获全园共享,带动全园共同进步。

3.静心笃思、真扎实干。“思”包括设计分析了“主题分析表”和“科学统整表”

(1)活动设计与开发流程

在科学区活动设计过程中,我们以主题为单位,每一个主题的研究包括:分析主题经验——寻找主题核心经验与科学经验的联结点——讨论活动设计——设计制作活动材料——投放材料——观察调整——撰写活动方案——集体交流——修改完善等环节,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反复过程。

(2)主题核心经验的分析和梳理

首先我们结合主题的核心经验,把集体活动和区角活动的活动点、操作难易、领域分析梳理出来。其次,将主题核心经验中与幼儿科学教育相关内容抽离出来,进一步进行分析和探讨。目前已完成各年龄段上半学期各主题的分析梳理工作。

(3)科学区统整表的分析和梳理

为了进一步将指导框架转化为便于教师操作的实践框架,我们将主题核心经验与幼儿科学素养相互搭配组合,形成了基于主题核心经验的幼儿园科学区活动统整表。其中,纵向代表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的主题名称,横向代表11项科学素养维度的具体内容。“行”包括“环境创设区域评比”“方案评比”。在项目探究过程中,我们有成长,也有收获。区域游戏活动逐渐完善,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各类方案评比中,方案设计别出心裁,别具一格。“悟”包括“分享交流”“策略调整”“反思实践”。在课题组研讨活动中我们注重分享交流,促进自我反思,学会取长补短,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反复打磨,实现了同伴互助、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教研目的,真正体现了智慧共享,优势互补。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一)教师素质不断提升

教师的创新意识和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型和具有特色的骨干教师数量还需增加,不断完善自我,教学理念与定位的转变,对教师专业能力是一个考验,需要教师将科学启蒙的理念变成一种自身的专业意识,并在践行中作中获得价值的认可感。

(二)活动评价继续完善

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不到位,组织活动过程中的教育策略方面考虑不周:如活动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等。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更多扮演的是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他们需要改变主导型的思维方式,更加细致地对幼儿进行观察与解读。

七、下阶段研究计划

1.继续分析梳理大、中、小班下学期各主题,完善主题分析表、科学区活动统整表。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把大、中、小班上、下学期各主题的主题分析表和科学区统整表分析梳理出来,形成一整套各年龄段的主题分析表和科学区统整表。

2.汇编《基于核心经验的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案例集》。通过本项目研究,形成符合本园实际、具有本园特色的区域游戏方案集,供园内教师进行有效合理的运用,从而指导教师开展日常游戏活动,提高教师组织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能力。

3.提高了幼儿的科学素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多样有趣的科学探究空间,使幼儿在这些活动中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这不仅使幼儿对学科学产生了积极的态度,而且对他们长大成人后正確对待周围事物也有着良好的影响作用。

4.有效开展家园互动,形成教育合力。幼儿园不仅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关键是引导了我们家长怎样去培养孩子爱动手,爱动脑,在这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中获得了主动探究的活动空间,形成了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责编  唐琳娜)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教研区域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分割区域
擦桌子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区域发展篇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