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发展中培育和实践出来的家庭精神财富,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传承红色家风最为重要的是在大力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精华的基础上,在家教、家规、家训中,体现共产党人的真理追求和人格力量,让“红色”之魂植根于家风建设之中。
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共产党人家风建设的深刻总结,也是他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内容。
红色家风是指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由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老一辈共产党人所构建的,以先进性为引领、以中华传统家庭美德为底蕴、以革命家庭为载体而形成的,适应中国革命事业发展和家庭文明进步的一种精神风貌、道德素养和行为品格。它包涵着坚定的家国情怀、严明的政治品格、律己的清廉本色、担当的历史责任。“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的,“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大力倡导的美德。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一代代優秀共产党人鞠躬尽瘁的同时,也留下了红色家风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从毛泽东倡导的“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到周恩来在家庭会议上定下的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十条家规”;从万里坚持的“朝里有人难做官”,到曾志毕生践行的“ 开怀天下事,不言身与家”; 从焦裕禄教导子女,“千万不能搞特殊”,儿子看戏一样交钱,“不搞特殊化,俺爹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父亲的光环是他的,自己的路还要自己走。”焦守凤始终坚守父亲的嘱托,到杨善洲公权为民,“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如此红色家风,蕴含着爱党爱国、忠于理想的家国情怀,体现了严守纪律、廉洁奉公的清廉本色,包含了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持家传统,成为激励后辈、光照后人的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家风,他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他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随着从严治党不断纵深推进,从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来看,贪腐“夫妻档”“父子兵”“兄弟连”中的领导干部家人利用其手中权力搞寻租,不良家风成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堡垒从内部被攻破的重要原因。家风不正、家教不严,以致家族式窝案、家族式腐败频发。
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任务不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好,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增长孩子的善心、爱心、恭心,纠正孩子的不良言行和过失。家教靠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道德力量潜移默化的感化孩子的心灵。此外,需要建立家校合作的良好教育生态,通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父母学校等形式强化家校共育机制。良好的家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终身的财富。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不仅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还是民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要素。中华民族的传统家风可归纳为“仁义礼智信”五常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家风好,则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则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高度重视家风,在矢志不渝、坚定不移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奋斗的实践中,从“齐家”做起,处处率先垂范,开创了红色家风,成为全党全社会称颂的家风表率,为我党和中华民族留下了立家、持家、传家的宝贵财富。
可以多形式的弘扬好家风传播好家训,比如通过举办家庭公益讲座、好家风文艺演出、好家训女性画展等等,营造出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引导人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营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美德、树家风蔚然成风。因此,必须牢牢抓住党员干部家庭这个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家庭在党员干部党性锤炼修养上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充分发挥家庭成员在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所拥有的知情优势、亲情优势、心理优势,为全党9000多万党员筑牢在党为公、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第一道堤坝,为全面拓展党内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开辟更广阔的阵地,为建设先进党内政治文化增添坚实的家庭力量。
作者简介:刘晔(1972-),女,河南开封人,开封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