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2019-09-10 07:22李晴
关键词:特色文化乡村振兴发展

李晴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恒久动力是文化振兴,福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以地方特色文化为支点翘起乡村振兴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关键词:发展;特色文化;乡村振兴

地方特色文化是当地经济社会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沉淀,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与物两大载体的外在体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只有传承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繁荣发展,才能延续地方文脉,打造地方文化名片,以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一、福鼎市具有多元的地方特色文化

福鼎市,是福建省宁德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东南濒东海,因其境内山太姥山之覆鼎峰而得名。福鼎文化底蕴深厚,是闽越和瓯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原文化的传入也比较早,自秦汉以来,就是闽浙之间的重要城镇。典型的山海文化,深厚的宗教文化,独具民族特色的畲族文化、闻名遐迩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与闽东老区的红色文化等共同构筑现代福鼎多元的文化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动力源泉。

(一)山海文化

福鼎市境内素有“山海大观”美誉的太姥山,是典型的山海文明交会之地。它从汉代起就与武夷山并称“闽山双绝”,名列天下名山行列。而早在五千年前,太姥先民依海而生,在这里发展出了灿烂的海洋文明。如今,太姥山不仅是养育闽东人民的一方水土,也成为了世界级的旅游胜地,向全世界绽放“山海大观”的魅力。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结合了山、海特点的文明体系缩影,太姥文化当之无愧是山海文明的代表。

(二)民俗文化

福鼎作为民俗特色极其浓厚的地域,有国家级非遗3项: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鼎沙埕铁枝和瑞云四月八“牛歇节”;省级非遗4项:饼花工艺、佳阳乡双华二月二歌会、提线木偶戏、前岐马灯;宁德市级非遗9项;福鼎市级非遗9项。这些民俗文化是福鼎地方特色文化的缩影,还是福鼎形象的“名片”。

(三)宗教文化

据《福鼎佛教志》记载,1983年昭明寺出土砖头证实,佛教应是南北朝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传入福鼎,迄今已有1481年历史。桐山昭明寺便是南北朝梁武帝长子昭明太子敕建,它是现存福鼎最早的一座寺院,也是福建省较早的寺院之一。佛教传入福鼎后,历朝僧人便在太姥名山和秀美山村,陆续兴建清静佛,创造了名胜圣地,至今还遗留有国兴寺、灵峰寺、瑞云寺,昭明寺等古寺。佛教传入后,对我市的文化、建筑、雕塑、民俗等方面产生广泛的影响。

(四)红色文化

福鼎是福建省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闽东革命根据地和浙南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留下了中国工农红军刘英、粟裕等革命前辈战斗的足迹:八处战斗遗址;王宏文、郑丹甫等一批革命志士: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井、宣传标语等革命遗迹;《要跟刘英找红旗》、《打铁歌》、《农民歌》、《福鼎民歌》等的革命歌谣;《八英革命姐妹花》、《阿掌嫂智擒胖连长》、《李家山村好儿童》等革命故事,这些红色文化有很现实的教育意义。

(五)畲族文化

《福鼎畲族志》载,明初畲族从广东潮州凤凰山而来进入福建,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福鼎畲族人口约四万九千人,分布在沿海各区,并形成聚落。畲族聚落是畲族民众肇居派衍的发祥地,也是能保留下比较完整的传统文化空间,至今他们的生活习俗、居住建筑、道路交通、歌言习惯,仍能找到一些特色的印记。如:硖门乡瑞云村水尾畲族自然村是目前保留下来的生态畲族聚落,瑞云村保留有四月八传统歌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火头旺习俗。佳阳双华畲族村保留有二月二歌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姥山镇方家山村畲族主要有钟、蓝、雷、李,传承“三月三”歌会习俗。以上三个村落2014年列入闽东畲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是福鼎畲族迁徙沿海奠居的典型。

(六)饮食文化

福鼎背山面海,物产富饶,山珍海味河鲜,应有尽有,为美食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原料。福鼎美食闻名遐迩,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早在199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就授予福鼎“福建美食名城”的称号。福鼎美食多以本地特产為原料,用料地道工艺传统,几乎每一道都有一个传奇式的故事。如:福鼎芋是国家命名的槟榔芋,其他地方是没有的,用它制作小吃,享誉海内外,被选为人民大会堂的国宴佳肴,福鼎太极芋泥为清大臣挽回面子的故事广为流传。

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一)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依赖性高

现代社会财富的大量增加使多数人进入了“过剩经济”时代,人们用于物质生活的开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更多的钱向非物质的方向,娱乐的、休闲的、旅游的方向消费转移。休闲、娱乐以及旅游业已成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休闲、娱乐以及旅游业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依赖性尤其突出,如果毫无取舍地抄袭外来文化,在收获短暂的经济效益后,就会逐渐失去竞争力而消亡。如:畲族的银饰是最能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珍化堂和银盛号是闽东经营畲族银饰比较成熟的品牌,但是在市场竞争中畲族的银饰设计在审美取向上逐渐汉化,而且机械代替了手工制作,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短期内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已经被异化的文化产品经营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要靠政府大力支持才能勉强维持。

(二)地方特色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支点

在物理的杠杆原理中,杠杆是一个能绕支点转动的杆,如果找到正确的支点,往往能用最小的力量翘起重量很大的物体,即让“小力”完成原本需要一个“大力”来完成的任务。地方特色文化是翘起乡村经济振兴的最佳支点,现实生活中一幅画,一部电视剧、一个爱情故事往往使一个地方一举成名,从此来自全国名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如:著名的周庄因为陈逸飞的画而出名,几乎成为江南古镇第一镇。黄果树瀑布是因电视剧《西游记》而出名,浙江丽水下樟村名为“泡茶等花开”的民宿是因经营者在其微博上描述的美丽爱情故事成了网红。这些画、电视剧和爱情故事所反映的正是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特色等地方特色文化,因此通过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代言,就找到了乡村振兴的最佳支点。

三、发展地方特色文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福鼎市政府很早就意识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地方特色文化,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收效甚微,地方特色文化發展缓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缺乏“主题”,文化氛围不浓

长期以来,福鼎市因经济不发达,财力有限,开发的重点是太姥山景区,对各乡镇有特色文化元素的开发,主要靠各乡镇财政筹资投入,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出现各个乡镇“自扫门前雪”,又因财力的限制,只能进行低水平的开发,全市的特色文化开发利用没有统一的文化设计,导致缺乏文化主题,不能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大部分游客反映到福鼎感觉是文化氛围不浓,不能吸引他们对福鼎进行深入了解,只是走马观花式短暂游玩,离开后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缺乏“特色”,发展模式雷同

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特色文化元素的开发,比较急功近利,完全放弃自身的特色,一味照搬照抄成功地区的建筑、经营模式,一个地方取得一点经济效益,其它乡镇也纷纷效仿,甚至打价格战,进行恶性竞争。这种做法不但破坏了特色文化的“原生态”,而且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逐渐消声匿迹。

(三)缺乏“品牌”,没有核心竞争力

福鼎具有地方特色文化体系中有四大重量级“名片”;白茶文化、红色文化、畲族文化、饮食文化。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市政府在这四个方面平均施力,通过多方面渠道进行宣传,结果是经过多年努力,这四大名片仅在地级市范围内有一定的知名度,更没有在国内树立龙头品牌,号称“白茶之乡”的白茶文化在国内也是有名气无效益。缺乏文化品牌的福鼎地方特色文化,没有核心竞争力,一直在原地打转,无法走得更远。

(四)缺乏“交流”,不能与时俱进

过去,福鼎市政府为了开发地方特色文化,相关部门每年都派出人员到成功的地区“取经”,但这种没有互动交流的单纯“取经”,不能引进开发地方特色文化所需的行业想关人才和理念,导致对特色文化的开发利用只停留在模仿阶段,主要以易操作的文化展示、民俗表演等为主,缺少创意,特色文化资源不能向现代文化产品转化,不接地气,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因此就算参加一些文化推介平台,也无法真正融入,更无法走出福建走向全国。

四、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地方特色文化是当地群众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人文积淀,最能体现当地群众的民风民情和文化习俗,带有地域性、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发展地方特色文化能使当地群众产生对家乡的自豪感而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乡村经济的振兴提供智力和精神的支持。近几年,福鼎市紧扣“特色”深挖并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借助地方特色文化的翅膀异军突起,打开知名度,登上全国乃至国际舞台,掀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一)结合实际,明确主题

福鼎群众正在以“鼎力争先”的福鼎精神全力建设“滨海旅游工业”城市,紧抓这个主题,结合历史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的地方特色文化,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建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文化特点的建筑、道路、公园、雕塑,突出地方特色文化氛围。如建在福鼎“母亲河”——桐山溪畔的“鼎文化”公园,鼎文化公园中心铸有一鼎,鼎高5.9米,直径5.25米,总重量达15吨。全鼎由青铜浇铸而成,鼎身刻有秦汉纹样,表面刻有千福字。鼎的基座镌铸一篇由本地知名学者薛宗碧撰写的铭文:禹铸国器,以安邦治;邑立宝鼎,乃励民志。鼎之象,去故取新,福之本,泽被苍民……铭文大气磅礴、催人奋进。广场一侧是长133米、高4.3米的历史浮雕墙,雕刻有先民足迹、海上仙都、风水雄关、龟峰讲学、畲家儿女、抗倭壮烈、兰社风采、沙埕良港、红旗不倒、鼎力争先等10幅讲述福鼎历史、文化、人物、风景的巨幅浮雕画面,以上全面展示了57万福鼎儿女继往开来、鼎力争先的良好精神风貌,成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来福鼎重点观光的景点和了解福鼎文化的窗口。

(二)紧扣特色,区别开发

福鼎市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多种特色文化,市政府组织专业人才深入各个乡镇搜集整理地方特色文化资料,通过比较筛选,从各类中选出最突出的,符合乡镇实际的特色文化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实施方案,开发休闲度假、养生游学、亲子体验、农旅结合、茶旅结合等新型业态的旅游度假产品,满足游客多层次的旅游需求,再以故事、歌曲、电视节目等形式进行推广。如:磻溪镇赤溪村是全国扶贫第一村,通过央视报道而家喻户晓,每年观光旅游的人数都在30万以上,“中国扶贫第一村”成为赤溪的一块烫金招牌。硖门乡瑞云村水尾畲族自然村是目前保留下来的典型的生态畲族聚落,保留有比较完整的传统文化,至今他们的生活习俗、居住建筑、道路交通、语言习惯,仍能找到一些特色的印记,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打开知名度,吸引大量来自周边省市的游客。这种区别开发,打破了过去游客只为太姥山慕名而来的局限,各乡镇多点开花,增加了看点,提升了品味,使全国各地来鼎的游客流连忘返,全面提高了游客文化消费水平。2017年仅国庆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35.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5亿元,同比增长15.7%和24.4%。

(三)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文化产品重在特色,其推广重在创意。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中,福鼎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是白茶文化,福鼎白茶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如果茶没有文化只是树叶,如何让福鼎白茶与文化相遇,让这一抹拥有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清香底蕴,绽放更多芬芳,不能靠杜撰和捏造,也不能照搬其它地区文化开发发展模式,因此福鼎市政府立足本地实际,对现有的白茶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包装、提高,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通过白茶文化品牌带动其它特色文化元素发展。

1. 深挖历史底蕴:组织陈椽、张天福等茶业专家研究史料,发现唐代陆羽著的《茶经》引用隋代的《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文中的白茶山就是福鼎太姥山。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宋代吕氏家族墓的发掘中,发现了铜质渣斗里有30多枚极品白茶芽头,据专家推断,这些距今1000多年前的茶叶来源于福建福鼎,这些发现表明福鼎白茶文化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2. 整理巧用民俗文化:白茶仙子用白茶给村民治病,不断矜贫救厄,于农历七月七日羽化升天,村民们怀念她的善良和恩赐,而后尊之为“太姥娘娘”的故事在福鼎民間已流传千年。时至今日,福鼎白茶与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依旧紧密相连。在福鼎,不论扫墓祭祖,还是祭祀神灵,亦或是祈福消灾,都喜欢白茶来做祭祀品。通过以上故事的诠释丰富了白茶文化的内涵,拓宽白茶的用途。

3. 多渠道品牌推广:福鼎市政府聘请专业人才利用“白茶仙子”和“太姥娘娘”这两大福鼎特色元素,制作成了动画,在电视荧屏上绽放异彩,既展现出绿色生态福鼎的品质,又讲述了福鼎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旅游风味,除了百台电视台联播外,又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播出。此外,福鼎白茶的第一部连环画——《画说福鼎白茶》福鼎白茶微电影《最美的样子》等陆续制作播出。2017年9月3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召开,地道的畲族婚嫁习俗、海上仙都太姥山都被搬上厦门会晤文艺晚会的舞台,欢迎四方来客。福鼎白茶被作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指定专用茶以及国礼赠送给各国元首和各方宾客,至此福鼎白茶文化在全球舞台上获得新认知,福鼎白茶成为福鼎市一张金灿灿的城市名片,福鼎白茶也从过去的“少人问津”变成现在“相见恨晚”而身价百倍,带动茶产业焕发渤渤生机,当地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给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四)全方位交流

1. 与高校合作提升交流高度:福鼎市政协与厦门大学有关专家团队合作,经过两年的艰苦探索,大型乡土历史文化书籍——《太姥文化:文明进程与乡土记忆》于2016年5月底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发行,全面解读福鼎地方特色文化。7月福鼎市再次联合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智力力量,以高起点的方式举办“山海文明高峰论坛”,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国内外对于福鼎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认识,为吸引各类投资打下基础。

2. 举办各类文化节扩大影响面:福鼎定期举办太姥山文化旅游节、白茶开茶节等,其中以白茶开茶节知名度最高,节日中以民俗踩街、传统祭茶、采茶歌舞的形式,表演了福鼎白茶的采茶、晒茶、制茶工艺,展现了韵味十足的茶文化,以民间风情浓郁的民俗表演方阵展示福鼎特有茶乡风貌和民俗风情,邀请新华社APP、央视电视、湖南卫视、福建卫视等全媒体直播联动,现场遥相呼应,让全球无数电视观众一睹“中国白茶之乡”的开茶盛况,白茶开茶节成为福鼎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福鼎白茶公用品牌价值从2006年的零开始,到2011年升至24.45亿元,2016年再次刷新升至33.8亿元,连续七年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位列第六,福鼎市也因此荣获“2016年度中国茶业发展示范县”。福鼎茶农收入实现了连年增长,年人均收入从最初的几百元增长至目前的4500多元。如今在点头、管阳、磻溪等产茶重点乡镇,茶叶已成为广大农村群众的主要经济作物,茶树成为他们实实在在的“摇钱树”。

3. 搭建区域交流平台:为了建设形成宽领域、多渠道、全方位的文化交流格局,福鼎市政府除了重视闽浙两省边界文化交流、鼎台经贸文化交流以外,还与全国其它7个以“福”命名的城市(县、市、区)共同商定,举办“中国福”城市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部分福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在中国传统的福文化基础上,深入挖掘中国福文化内涵,弘扬和传承福文化,搭建全国城市间的交流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引进新时代特色文化产品创新研发和营销的人才和理念,扬弃地借鉴其它城市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成功推介福鼎地方特色文化走出福建走向全国乃至国际舞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福鼎市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加强交流、打造品牌构筑乡村振兴的灵魂,发挥地方特色文化的支点作用,翘起乡村振兴。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发展地方特色文化需要长远的眼光、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开发,才能在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中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

[2] 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5.

[3] 习近平.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人民日报,2018-07-06(01).

[4] 张鸿超.锦州市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1).

[5] 刘建凯.民间特色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与思考——以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为例.大众文艺,2011,(14).

猜你喜欢
特色文化乡村振兴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区域发展篇
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实现园所特色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财经类高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