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湘
《金竹花》创作于2018年寒假,那是我工作几年又重回学校读书所获得的一个珍贵的寒假。当时为了参加系里的小说创作大赛,我构思了这篇以反映乡村传统血脉文化现状为主题的小说。因为寒假时间充裕,我回到从小长大的村子,花费大量的时间走访村里的老人,以采访所获的资料,再融入我童年时期的经历,最终写成了这篇《金竹花》。“金竹”是我们当地出产的一种竹子的品种,长得细长而坚韧,可能这种竹子的学名不叫“金竹”,但为了保留方言音律的特点,我还是使用了这个名称,并作為某种象征性的事物贯穿全文。
我从前是理科生,硕士才进入中文系,我自嘲是“理科生的叛徒,中文系的水货”,对于写作,我的经验非常少,在《金竹花》之前没有一篇像样的作品。《金竹花》的开篇大概有五六个版本,每次写完都被我删掉,我一度怀疑这篇小说能不能写出来,直到我想起并反复阅读了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丽丝的一朵玫瑰花》之后,情况才得以改变。不得不承认,我确实从福克纳的小说里借鉴了创作经验,有些地方有模仿的痕迹;可是,《金竹花》也确确实实来自我的真实经验,其中大部分的人物和情节都有原型。
小说里的主人公祖爷爷岳永金来自童年记忆里的两个老人。一个驼背独身,可是他却没有单身汉的邋遢,他的屋子里干净整洁、水泥地板泛着光亮;他的屋旁有一丛金竹林,用金竹制作的长扫帚很好用;他还是裁缝,常常看见他在家里踩着缝纫机,拿着冒烟的熨斗;可是他的性情严肃冷漠,经常呵斥小孩,以至于我们对他心生害怕。另一个老人则以“活神仙”的名声远近皆知,他拥有通灵的禀赋,游走在阴阳两界,为阳间的人们占卜未来、追究病因,他那悠长而悲怆的吟唱、抛向空中的阴阳卦、在门前燃烧的纸钱,以及给病危的小孩灌下的黑乎乎的符水,构成了我童年里难以磨灭的记忆。这两位老人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男性子嗣,驼背老人没有成家,膝下无子,“活神仙”老人有三个女儿,唯一的幼子早年在堰塘溺亡;这与传统的血脉观念有所相悖,所以在小说构思之初我便想起了他们。
我们村里大部分的人都姓岳,有严格的字辈排序,但到了我们这一代很多人开始无视字辈而随意起名,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进城务工,对故乡和祖辈的情感越来越淡薄。几年前,我得知我们村里有老人在编纂族谱,甚至还有人说要重建祠堂,而这一现象在全国其它地方也在进行。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意味着曾经遭到破坏的宗族意识在乡村破败的当下在作回归的努力,传统的血脉观念死而不僵,又无法真正复活重生,于是变成奇怪的东西。2018年寒假,我走访了编族谱的老人,看到了他们搜集的资料,我才弄明白我们村的岳氏祖先从何而来,我发现,这里有太多的故事,太厚重的内容,因此,从这里切入小说便顺理成章了。
现在回头看《金竹花》,我的创作并不成熟,塞进去的内容太多、太散,完全是一部长篇的体量,导致节奏上不理想。可是,写作这篇小说时那种充沛的表达欲,沉浸于写作的快感,却是我十分珍视的,不论未来我在创作上有没有什么成就,我都希望永远拥有写作的初心。
这篇小说虽然获得了那次征文大赛的一等奖,但发表之路十分坎坷,现在得以在《陕西文学》上刊载,也算修成正果。在这里,要感谢编辑部的各位老师,特别是频阳子老师,他们对文学热忱的追求,对新人的包容,让人感动、振奋!
2019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