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优势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由此可见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推动我国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就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本文结合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以及教育形式,开展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探索初中数学教师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策略;创新思维
长期以来,在我国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往往采用“师讲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没有给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预留思考的时间,使得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与教师互换角色,变主为辅,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丧失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长此以往便产生疲惫感,无趣感,厌倦感,而教师也只能凭主观经验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又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实现数学的育人目标。因此,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需要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亟待优化。
一、我国中学教育面临的改革形式
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意见的指导思想指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再一次强调了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育人模式,并在第17条完善考试制度中强调课程标准在各级考试中的重要地位。中学数学教育又将面临新一轮的改革和挑战。
二、初中数学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5G这些网络热门词汇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应运而生。这些热门词汇的背后一方面表明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正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彰显了我国人民创新精神。不论是20世纪初期的“克莱因贝利运动”、20世纪中期的“新数运动”、20世纪80年代的以“大众教育”为思想的改革运动,还是前段时间我国的“华为5G技术”均说明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思维对国家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兴衰、民族的荣誉意义重大。
2、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育变革的关键因素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指导意见》及其对课程标准的再次强调表明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標是育人——关注人的发展。而2011版数学新课标相对于2001版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培养素质教育下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势在必行。然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关键在于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中学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三、初中数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落脚点
在人的一生学习生涯中初中阶段是至关重要的阶段之一,尤其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形成和发展的黄金时代。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做知识学习的引导者,更应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指导,落实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数学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注学生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初步发展。而课堂是数学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数学育人目标得以实施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既是数学教育改革实施的落脚点,也是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培养的归宿。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策略,才能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基本保障。
四、关于初中数学课堂发展创新思维的几点思考
课程教学改革再次强调基于标准的教学,就要求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进行逆向教学设计。首先要有大局观,要依据单元所学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的分析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再细化到每一课时的课时目标。结合教学目标和学情确定本课时的重难点以及核心问题串,发展创新思维;选用恰当的突破重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并建立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内容的引入需吸引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联系生活实际等,激发创新思维;教学过程需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注意选取的内容要层层递进,难易适中,对问题的探究要注意通过问题串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为创新思维奠定知识基础,同时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创新思维;推行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等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方式,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1、设计核心问题串,发展创新思维
现代教育认为:一般的教师是传播真理,好的教师是引导学生发现真理。因此,教学中在突破重难点时,教师应摒弃直接、简单、生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持续运用“核心问题串”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经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处理,生长成为新的知识经验。这也是孔子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例如在一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问题专题教学中,我们依据知识的递进结构设计了如下问题串贯穿整节课:
(1)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
①如何计算一般三角形面积?
②如何让利用单位长度的方格纸求格点三角形面积?
③如何利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求三角形面积?
(2)当三角形有两条边在坐标轴上,如何求该三角形面积?
(3)当三角形一条边在坐标轴上,如何求该三角形面积?
(4)当三角形三条边均不在坐标轴上,如何求该三角形面积?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求四边形面积(还可拓展到多边形)?
(6)在解决问题2、3、4过程中,如何用函数的交点坐标表示三角形面积?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7)学习本节课的感想与收获?
设计如上层层递进,逐层深入的“核心问题串”有利于一节的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课堂的高效推进,有利于引导学生明晰需要达成的预设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差异性思维、探究式思维、优化式思维和批判式思维,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网。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创设引发学生思考或思想共鸣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学生更乐于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积极思考,从而挖掘自身思维的潜能,激发创新思维的发展。良好的交流能激发人的思考,所以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更利于学生在互动中孕育创新思维。
如下关于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材料就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引入例论。
陈献章教授曾说:“学贵有疑”。因此,创设引发学生思考、敢于提出疑问的情景,能培养学生探索和批判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3、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创新思维
郑毓信教授曾经指出“在数学教育中,我们显然就不应该唯一地强调数学知识的掌握,而应更加重视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工作,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无论对于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作为知识的数学出了校门不到两年就忘了,唯有深深唯有深深印在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可能发生”。例如,在探索如图有一条或两条边在坐标轴上的三角形面积问题时,利用下面的探究活动材料,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解面积问题的方法是:运用一次函数求交点坐标,从而得到三角形顶点坐标,用点坐标表示底和高的线段长度,从而求得三角形面积。进一步总结出要求三角形面积则求底和高的线段长,进而转化为求点的坐标,从而确定函数解析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这样的思维转化以及以形助数、以数解形的过程,总结出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国外很多著名企业的智囊团也不乏有数学家的身影,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指出,它们不仅需要数学家的知识,更需要数学家的思想和创新思维。数学思想方法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举足轻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
4、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在思维基础上的推陈出新。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需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问题、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任务分工,先自主探究,待充分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时时关注小组交流情况,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例如在探究活动1中积累了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活动2中开展如下小组讨论: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带着不同的想法进行小组组内的交流学习,再到小组之间展示分享,集集体智慧突破难点,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形成合作意识,鼓励创新思维的发生和发展。进一步使学生感受解决一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的通法,一方面是:函数解析式一点的坐标一线段长一三角形面积;另一方面是:通过让学生体会基本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及分割法,渗透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的核心素養,为后续学习二次函数与三角形、四边形面积奠定方法基础,进一步发展创新思维。
5、设置思维拓展环节,发展创新思维
思维拓展是对课堂内容的总结、补充和延伸。教师要注意设置层层递进的拓展问题,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应用,又能检测学习效果,进行思维训练,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例如,在一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专题中的拓展应用环节,我们设计了如下的学以致用:
本环节先设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拓展问题,再到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再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能使课堂的基础内容得到巩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四能。该环节能很好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分析问题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6、分享收获与感悟,激励学生勤于思考
新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具体阐述课程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中明确提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因此,本节内容通过下面的材料由学生来分享收获与感悟,一方面是学生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一方面是学生体会收获的满足感和喜悦感。
本节内容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尤其是在小组活动环节,学生们思维火花的不断碰撞,集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可见思考的价值。进而运用引入坐标系的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总结升华,渗透学科德育,激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心思考,用心生活,因为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幸福就在哪里。
著名教育家姆斯怀特曾说:“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要坚持鼓励、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教学环境;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生提供必要保障;要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策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当前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之际,面对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取课程改革之势,明课程标准之道,优教学策略之术,合师生全体之众,践创新思维之行。培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数学的去思考的能力、拥有幸福生活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向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章建跃,三次国际数学教育改革运动及其启示[J],《数学通报》2002
[2]郑兴榴,注重数学思想渗透提升创新思维品质[J],《中学数学研究》,2006
[3]姚春玲,浅论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
[4]王丽莹,对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
[5]赵玉辉,加强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J],《科学中国人》,2014
[6]黄素芳,巧妙设计“问题串”激活学生创新思维[J],《物理教学探讨》,2014
[7]唐疏燕,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西部素质教育》,2017
[8]傅聪明,浅谈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
[9]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
[10]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2019
[11]谭东兵,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2019
[12]廖海祥,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