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进
【摘 要】我国在国际上被誉为“基建狂魔”,各种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等设施越来越完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自1965年北京第一条线路开通,已经经历了50多年发展,尽管发展时间长,但前期发展速度缓慢,2008年以前基本停留在规划设计阶段,只有北上广深等几个城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08年后,随着我国加大对交通投入,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3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185条线路,拥有8条以上,换乘站3座以上,实现成网运营的轨道交通城市有8个,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网络化运营。单一的车站运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化运营的需要,需要寻求新的管理方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作管理;措施
引言
伴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的稳步推进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网络呈现出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态势,而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虽然日益发达的交通网络已然于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方便人们日常出行等层面发挥了较大价值,但伴随着人们交通理念的进步,对于交通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上升到了新的台阶。
1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作管理现状
1.1大客流车站情况复杂,人员调度困难
在线路成网运营之后,线路出现多个大客流车站,地铁车站设计一般以远期客流为标准,导致在某个建设时期内,一些车站承担未来线路的客流,客流远远超出现有车站承受能力,致使车站客流情况复杂,当发生突发事件,人员不足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员调度,但这个调度过程存在一定时间差,另外,调度人员需要从临近车站调度,如果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无法进行人员调度。
1.2人员对整个线网情况不清楚,无法提供优质的乘客服务
线路增加成网后,由于车站数量增多,乘客出行问题增加,员工对于线网整体情况不明,无法及时提供准确的出行信息,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2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作管理措施
2.1智能服务
从智能化管理发展方向来看,结合现有客运管理的具体业务,要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乘客体验度,必须以精细化客运管理的管理思路,以最终实现乘客自助化、服务拟人化、设备自动化的智能化客运管理体系为目标,研究发展方向可从人机交互、信息发布、移动应用三条技术路线着手研究。具体实施对策建议如下:
(1)人机交互方面:如可通过与ATS接口,实时获取本线路以及全路网的运行动态、首末班车、故障调整情况;可使用具备人机交互功能的一体化查询机、异常票卡处理机等,提供自动处理和咨询功能。
(2)信息发布方面:如可通过站内PA/PIS等多种媒体途径向乘客即时发布,发布内容结合媒体和受众特点有效设计;可配套站点实时客流监测,动态发布客流信息,同时涵盖应急及突发信息的灵活调整、发布等。
(3)移动应用方面:如可增加智能车站乘客显示终端及丰富METRO大都会手机APP功能,向乘客提供站内导航信息、列车信息、换乘信息、车站信息和客流信息等;可充分应用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功能,实现智能化布岗、多线程任务派发、客运组织应急调整等功能辅助运营人员开展日常客运组织工作,提高作业效率。
2.2客流状态的实时监测与预测预警
乘客是车站服务的主要对象,对于客流的流量、流向和密度的实时监测是提升客运服务的关键。智慧车站的建设需要融合多种检测技术(如视频、红外、热敏、Wi-Fi、手机信令、蓝牙等),实现多场景、多维度的客流实时监测,实现各类数据的互联共享和及时传递。客流监测主要包括3个层次:从网络的宏观层面上,需要即时掌握网络内各车站、各趟列车的客流分布情况;从中观层面,需要即时掌握各个车站的不同出入口、不同换乘方向的客流分布;從微观层面,需要即时掌握客流在不同区域(如换乘通道、楼扶梯、分方向的站台)的流量、密度、流动速度以及滞留人数等。同时,通过多种监测技术,还可以还原或预测每位乘客在网络上的出行轨迹,自动识别乘客个体行为及状态,实现短时的客流预测和预警评估,为乘客提供个性化出行引导、运营信息推送等服务。另外,还可以从人群聚集、边界侵入、非法入侵等角度对车站的客流进行安全监测,如实现对敏感或可疑人员的追踪定位、自动识别运营异常事件和状态、自动识别能力瓶颈等。
2.3设施设备的智能检测、智能控制和高效整合
车站(包括车场)都安装了许多设施设备,各类设备的状态应能实现自感知、自检测、自控制,并且可以实现硬件设备的高效整合、设备与管理手段的联动,如车站出入口卷帘门的控制、进出站闸机的开关和方向控制、标志标牌的智能切换和信息的自动更新、照明系统的自动开关和调节、自动楼扶梯运行方向和速度的控制、空调和通风系统的智能控制等。与人工操作相比,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既可以满足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设备控制需求,还可以节约可观的能耗。同时,可从多源数据融合的角度出发,基于海量历史运营数据的车站客流特征挖掘,结合设施设备可靠性和维护保养规则与要求,在数据驱动的模式下进行车站设施设备的智能化运用决策,实现设施设备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由人工驱动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方向转变。
2.4智能决策
通过多源数据进行多层次组合优化融合,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交互式探索方式、可视化仿真技术,结合乘客、列车、设施设备、站外交通环境、天气等状态监测数据,可以实现乘客精细化出行需求预测、网络承载能力分析、网络能力状态实时评估、车站设施设备与人员智能管理调度,以及联动预警、应急疏散决策、协同限流决策、列车运行调整决策、信息智能发布、智能导航等。如:通过历史列车和客流状态的全息感知,基于处理、分析、计算、试验和建模等过程,提取出城市空间、交通方式间、轨道交通线路间乘客的出行特征信息;从群体和个体乘客出行时空轨迹大数据中提取出各类出行活动(通勤、通学、生活、游憩)的时空规律信息,结合实时采集的客流状态,精准预测客流和客流分布、大客流的流向,为网络列车开行方案和客流组织方案的优化提供支持。
2.5建立良好沟通关系,营造和谐班组氛围
首先,从实际来看,不同车站不同班组的成员在年龄、性格、家庭等方面均有着较大的差异,而想要协调好各成员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件易事,因此,班组长要加强沟通,及时了解不同成员的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并通过定期开展爱心帮扶活动来营造和谐有爱的班组集体氛围,最终借此激发班组成员的集体意识,使其能够于互帮互助中提高班组工作水平;其次,要进一步就员工激励方式进行创新,其中,除了应在原有物质激励基础上加大精神激励力度外,还应适当以提高员工尊严感为最终激励目标来开展大型激励会议,要让员工认可自身,并愿意就自身能力进行发展。
结语
当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后,车站增多,员工增多,无论是客运还是行车比以往都有较大的不同,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也不断扩大,因此,需要调整对车站的管理方式,调整相应的处事方式,提高车站的运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何霖,方思源,梁强升.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挑战与对策[J].都市快轨交通,2015,28(2):1-5.
[2]李志阳.“互联网+”与地铁生活[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7.
[3]尤旭东.建设基于BIM的新一代智慧地铁[J].城市轨道交通,2017(3):19.
(作者单位:常州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