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昕
摘 要:作为一种著名的艺术舞蹈形式,芭蕾舞在世界得以流行开来,其除了在舞台表演之外,还能在课堂训练中彰显出自身的地位。芭蕾舞讲究形体优美、优雅夺目,因此在具体训练的过程中,具有非常严格的细节规划,训练的标准也在不断总结和完善中趋向统一。本文将重点分析古典芭蕾舞教学训练方法的特点。
关键词:古典芭蕾舞;训练方法;特点
芭蕾舞是优美的形体艺术,其在每一个动作中都能感受到优雅的气质,所以对于舞者来说,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意义重大【1】。在芭蕾舞舞者进行表演的时候,观众会依照他们的基本功展示给予评价,因此舞者应该积极的参与训练,在拥有扎实的基本功之后,展现出最优美的舞姿。在古典芭蕾舞教学中,舞者应该严格的依照教学的规律掌握基本的知识,对于每一个动作的练习,都应该重视一些细节性的问题,积极的做到尽善尽美,在舞蹈表演中,凸显出芭蕾舞的吸引力【2】。
一、古典芭蕾舞的基本特点
(一)规范性
古典芭蕾舞的影响较大,结合其艺术价值加以分析,明确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最初起源于欧洲,之后走向全世界,这种影响力的彰显使得芭蕾舞拓宽了自己的范围,融入了更加多元的因素。芭蕾舞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艺术形式,其会伴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不断地更新,同时又能随时的吸收一些精华,让古典芭蕾舞逐渐的规范起来,踏入国际化的领域。不管是哪一个类型和学派的芭蕾,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训练的过程中动作体系的训练趋向统一。
(二)系统性
古典芭蕾的基本训练主要是经过了特定的美化过程和规范化的动作整合,虽然表现的形式多元化,但是还是存在着较为系统的程式,在训练的过程中,主张有序科学,需要按照特定的标准落实实际的行动。世界各国的古典芭蕾舞训练能够凸显出特定的风格,但是可以在其中探寻出他们的相似之处,多是较为固定的动作。这种特征就是古典芭蕾舞在实际教学中的基本要求,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按照一定的程序开展,不可盲目进行【3】。在数百年的实践中证实了一个真理,想要让学生们的基础性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就应该严格的依照他们的实际情况,对统一的动作做出科学的教学规划。
(三)科学性
古典芭蕾舞的科学性重点表现在其具备着一套相对科学且系统的训练体系,在稳步发展的进程中,这个体系仍然在逐步的完善。古典芭蕾舞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科学的动作要领,想要让学习者对其及时的掌握,应该在每一个动作细节上展开分析,由此才能确保学习者掌握更为科学的动作,使用规范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古典芭蕾舞教学训练方法的特点利用
(一)规范动作,优化教学成果
芭蕾舞这一舞蹈流派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就是其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彰显出深刻的影响。古典芭蕾舞教学训练中,主张积极的关注四个动作标准,分别是开、绷、直、立,这几个动作标准是做好芭蕾舞表演细节的关键。“开”的动作重点是让练习者将自己的脊柱作为一个中心,然后适当的向外延展,从最大的限度上完成延展的目标,使得舞台的表现效果更加明显。所谓的“直”就是指的训练中舞者的后背和双腿等均适当的进行拉伸,然后达到一个极限,这能符合芭蕾舞审美的标准,同时也能让舞者们逐步的提升自身的平衡力,为做出更加高难度的动作做好充分的准备。“绷”就是让舞者的身体各个关节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之下,这样能够表现出一种紧张的状态,身体的姿态也会随之出现变化,表现出一种芭蕾舞特有的姿态。“立”的动作技巧重点是在“绷”与“直”的基础上较为严格的要求,舞者们需要给欣赏的人一种较为直观的感受,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动作标准,能够展现出优雅的气质。
(二)系统训练,强化教学成果
芭蕾舞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表演者需要重视动作的规范性,因为这种舞蹈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所以应该重视不同风格的展露,依照芭蕾风格的不同设定出不一样的流派,在进行表现的时候,可以借助于对统一动作的不同理解和反映加以阐述【4】。不同流派的芭蕾舞教材具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但是同样的点在于开展的训练活动需要符合人类认知的发展规律,彰显出系统性的基本层次是关键。在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时,教师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出对应的教学方针,安排科学的训练方案,保证稳步的提升芭蕾舞者的基本技能水平。古典芭蕾舞的训练中,会涉及到较多的动作训练,比如大跳、大劈叉等等,这些基本动作对于舞者的神态和身体协调性等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结合着人体生理特点做出合理的分析,设定出科学的训练方案,保证凸显出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让训练者们可以系统的认识到自身训练的目标。芭蕾舞教师应该确定科学的教学体系,让学生们可以掌握专业的演奏知识,通过和实践表演活动相互结合到一起,促使相关的培养方案加以确定,将专业演奏培训及学生的其他教学实践有效结合,从而保证学生们在提升舞蹈技能的过程中,也能进一步巩固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科学训练,提高教学成效
教师们在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时,应该积极的关注相关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逐步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的运用合理的训练体系开展相应的工作,在确保学生们稳步提升舞蹈技能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科学防护举措,规避练习中受伤的问题。对于芭蕾舞训练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应该进一步的分析,使得学生们对理论知识拥有較为清晰的了解,由此带着相应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具体的行动中,保证训练的效果得以提高。老师们在开展专业的技术培训时,需要让学生们了解芭蕾舞训练的技巧,之后为学生们阐述芭蕾舞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适当的整合相关的知识,督促着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符合自身年龄结构的技能,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认识,保证打好基础舞蹈的基础,依照素养要求和未来规划,积极的践行分类培养模式。在芭蕾舞训练的过程中,脚腕的要求较高,多种高难度的动作均是需要靠着脚腕去完成,需要学生们在展现出规定动作时,也能凸显出基本的美感【5】。在进行脚腕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相关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最大的限度上降低意外出现的概率。基本的实践中,需要运用到勾绷脚的方式强化脚腕本身的力量,此类训练方式对于学生们的要求极高,主张通过不断的拉伸脚腕和落实弯曲的动作强化基本的力量,这样能够保证整个训练过程更加的安全可靠。只有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细节要领,才能更好的熟悉一些技巧,稳步的提升基本的舞蹈水平。
结语
芭蕾舞属于形体艺术,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彰显出十足的魅力。本文通过解读其训练的基本特点,明确了在相关特点基础之上开展教学活动的各个细节,希望通过本文的概述,能够为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可靠的借鉴,在落实芭蕾舞教学训练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的将一些细节问题扎实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孙佳.领悟芭蕾舞训练,探究足尖上的艺术——评《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147.
[2] 杜继红.古典芭蕾手臂训练教学研究——兼评《一根羽毛的重量》[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01):182-184.
[3] 原阿敏.从《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教程》一书窥探芭蕾基训课程安排特点[J].戏剧之家,2014(18):191.
[4] 张英.有效教学在舞蹈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孟广城《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教程》的课程特点分析[J].学理论,2014(06):239-240.
[5] 刘菲.芭蕾舞教学训练方法的特点——从古典芭蕾舞蹈基本功教学训练谈起[J].大众文艺,2013(13):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