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喜
开展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维护和促进发展、稳定的社会环境与政治局面的客观要求。那么对于农村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如何实施行之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呢?对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挖掘教材,渗透课堂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也是课堂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当前现实生活向我们提出的一个严峻课题。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语文、劳技、音、体、美、综合实践等各学科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如祖国地大物博、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优良传统、名人业绩、中华之最。再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含哪些方面?怎样维护祖国的尊严?介于此,我们教育者就要认真地挖掘和探究有关教育内容,并将其有机地分解、渗透、融汇、贯穿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言传身教的诱导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接受传统文化知识,提高爱国主义觉语,从而接受现实的、深刻的传统文化教育。
二、立足学校,充实活动
学校是农村广大青少年集中活动的主要场所,自然地应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农村小学要联系实际,根据具体情况,充分挖掘和利用内在的优势,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1、利用墙报、宣传栏等阵地,刊登、摘录弘扬传统文化的文章。
2、利用小广播,宣传革命先烈、先进集体、英模人物。
3、利用图书角、英雄角,收集传统文化书籍,举办书展,开展“爱
我中华,兴我中华”读书征文比赛活動。
4、举办“我爱中华”、“祖国在我心中”等主题演讲会、诗歌朗诵会。
5、开展“爱国名言”、“中华名人知多少”、“中华之最知多少”征集、汇展活动。
6、开展“祖国在前进、家乡在发展”集邮、摄影、图片展览。
7、组织观看、欣赏关于弘扬传统文化影视、戏剧、音乐、文学作品等,并积极编演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内容的文艺节目。
8、整持升国旗、唱国歌等礼仪教育。利用传统节日、大型纪念日庆祝活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三、面向社会,扩展基地
农村中小学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注重强化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而且还要注意广泛联系社会,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以下具体活动:
1、联系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少年宫及重大建设工程,组织学生瞻仰、参观,并对新生实施军训和国防教育。
2、积极组织开展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以增强社会责任感。
3、组织编写、收集乡土教材,开展乡风乡俗教育,培养热爱家乡、献身家乡的真情实感。
4、利用夏令营,组织学生游览名胜古迹,以培养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使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