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

2019-09-10 00:55朱永倩叶江彬陈绵绵钟秋凤蒋怀滨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2期
关键词:探析影响因素

朱永倩 叶江彬 陈绵绵 钟秋凤 蒋怀滨

摘要:为探讨大学生手机形成行为成因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深刻了解手机形成的概念以及危害,根据生理层面,心理层面(认知方面,情绪方面等),本身特性,客体因素(家庭方面,社会环境方面等),主体因素等不同方向角度分析其危害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手机成瘾;影响因素;探析

1 概念

当前,手机依赖在心理学界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界定。国内关于手机依赖的研究相对较晚,研究者对其概念的界定也有一定分歧。大多研究手机依赖的学者都认为手机依赖有以下方面的特点,对手机依赖概念的界定包含三方面特征。首先,手机依赖是一种成瘾行为,其次,个体过度使用手机无法自控。最后,手机依赖会导致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基于以上总结的三种特点,可以将手机依赖定义为个体由于过度使用手机而导致行为失控,使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

2危害

2.1生理层面

手机依赖可以看作是睡眠质量的“杀手”,伴随手机入睡,二十四小时开机,醒来之后第一件事检查手机成为手机依赖者生活的常态。对高中生手机依赖与睡眠质量、日间嗜睡存在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手机依赖程度越高,睡眠质量越差,日间嗜睡越显著。通过手机依赖水平的评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睡眠质量。

伴随着手机依赖的生理问题还包括颈椎病、手部肌肉和关节疼痛、视力下降等。睡眠质量等问题还会影响白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睡眠剥夺的影响很多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包括知觉、记忆和执行功能[1]。虽然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尚无定论,但已有研究证明手机辐射的确对某些器官有损害。韩国研究者等人通过 PET 技术发现手机辐射对大脑前额叶新陈代谢有抑制作用[2]。

2.2心理层面

2.2.1认知层面

手机依赖会给个体在认知方面带来消极后果,手机依赖伴随着内在问题,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注意力集中困难,这可能和手机使用过程中的多软件使用及手机应用软件的频繁切换有关[3]。过度使用手机常常存在冲动性和抑制控制能力异常,王正翔使用冲动性量表和手机依赖量表测量了420名大学生的冲动水平和手機依赖情况,结果发现手机依赖大学生存在冲动性问题,手机过度使用可以看作是对冲动控制的失败。

2.2.2社会层面

手机作为人际交往工具正常使用可以提升人际关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人们的孤独感,但过度使用则会使人关注虚拟世界而忽略现实生活的亲情和友情。过度的手机使用会导致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出现问题,如忽视交往对象,造成和交往对象之间的疏离感等。

2.2.3情绪方面

手机依赖会导致对现实生活朋友和家人的交流减少从而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当个人的社会能力较低时,即便建立了较多的社交软件交往联络人和保持较频繁的互动,但仍然无法摆脱孤独、自卑、不自信等消极的体验。而当手机使用时间替代他们现实交往时间时,这种消极情绪体验会更为强烈。过度依赖手机进行人际交流会让手机依赖大学生会体验到孤独和无聊。

2.2.4学业和绩效层面

研究发现手机依赖往往伴随着糟糕的学业结果,分散了大学生的注意力,疲于应对复杂、有难度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大大浪费了学习时间,降低了自身的课堂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在课堂上随意使用手机对他人学习也造成了极大影响。

3影响因素

3.1手机自身的特性

手机本身的易得性和便利性为手机依赖倾向的形成提供了外部诱因。手机首先是一种社交工具,非智能手机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智能手机上的社交类 APP(微信、微博)是手机下载安装最多的 APP 之一。手机具有的多功能性,所有在现实情形中能够完成的事情,借助于虚拟化的手机设备几乎也能够完成,这样一来也增加了手机依赖的风险。手机具备内容的丰富性,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下载安装APP,使用其偏好的功能,手机内容的个性化和定制化也容易使个体对手机产生依赖。

3.2客体性因素

3.2.1环境因素

手机依赖的产生往往与个体周围的社会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良好的社会支持等能够提升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因而较少借助虚拟网络工具来寻求自我价值的认可。个体的人际适应性以及人际关系的好坏也能够对个体的手机依赖水平产生影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亲密感的获得也能使得个体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满足个体的归属感,较少体验到孤独感等不良情绪。

3.2.2家庭因素

手机依赖容易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家长对学生的关心不够、忽视等不恰当的教养行为易导致个体的孤独感从而致使个体在网络世界里排遣孤独、寻获关爱。相反,温暖的家庭养育行为,能够改善个体的心理幸福感,从而使个体的手机依赖发生率降低。王小辉在中学生手机依赖与教养方式研究中发现教养方式为溺爱型放任型的中学生比民主性专制型中学生更容易手机依赖[4]。此外,丁倩等人研究发现父母监控在父母低头族与中学生手机依赖之间起调节作用,父母低头族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的作用仅存在于低父母监控条件,而不存在于高父母监控条件[5]。父母低头族是中学生手机依赖的风险因素之一,父母监控可以有效缓解该不利影响。

3.3主体性因素

3.3.1人口学变量

性别因素对手机依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影响:(1)在手机依赖的检出率上女性也高于男性。(2)女性手机依赖者通常过度使用电话短信等社交功能,出现问题大多涉及人际交往过程中情感问题;男性手机依赖用户的使用场景多是有关工作和游戏的,较少涉及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3)在“戒断性”因子性别差异显著,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表现为手机无法使用时女性产生的负性情绪较多,这可能与女性感性思维高于男性,容易受情绪影响有关。

3.3.2人格

人格因素是手机依赖研究最关注的影响因素,最初MMPUS编制者就是从手机依赖群体的人格特征切入编制手机依赖量表,后续也有大量研究探索不同人格特质对手机依赖的影响。比安奇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试手机依赖青少年发现,该群体的外倾性水平高于正常群体,神经质水平与正常群体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他对此的解释是外向性格的人喜欢人际交往,手机作为人际沟通工具被较多的使用。

3.3.3孤独感

内心对于社交活动渴望和实际社交活动之间的差距产生了孤独感,通常表现为隔离感和被拒绝感。刘红、王相英通过各自的研究证实孤独感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

3.3.4自尊

高自尊的人可以在某项活动中获得积极的自我情感体验。不论物质依赖还是行为依赖领域,众多的依赖者都存在低自尊的特点。这一结论在手机依赖中也有许多佐证。我国学者韩永佳发现手机依赖组的自尊量表得分低于正常组,并且自尊得分与强迫性、戒断性得分均负相关[6]。

3.3.5情绪体验

研究者发现沉浸体验直接影响智能手机依赖,且在便利性和智能手机依赖间起中介作用。个体在使用智能手机时体会到的愉快和满足感,使其易成为智能手机的忠实粉丝,导致手机依赖,陈崇阳、张克志和赵世嘉针对基本用户(主要使用电话和短信功能)和高级用户(主要使用相机、社交网络、音乐、视频等功能)的比较分析发现,高级用户比基本用户获得更高水平的快乐,依赖程度也更高。巴特和菲尔普斯的研究强调焦虑,手机依赖之间存在正相关。

3.3.6冲动性

DSM-IV 中有关物质成瘾的判断标准包含冲动性行为。瑞士研究者研究發现,手机依赖者冲动性行为的四个维度(紧迫性、无计划性、感觉寻求、耐心不足)得分均高于正常组。王正翔研究发现注意冲动性对手机依赖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即注意冲动与手机依赖存在显著相关[7]。进一步发现,注意冲动性对手机依赖的单独解释率最高,可以认为,在冲动性上注意冲动是影响手机依赖的最主要的因素。高分组的手机依赖者其注意冲动性得分显著高于手机依赖低分组,可以说明注意冲动能反映手机依赖者的特点。

3.3.7使用动机

已有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手机使用动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手机依赖的“戒断症状”“心境改变 ”维度与手机使用动机的“人际沟通”、“自我表达”、“休闲娱乐”维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手机的使用超越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仅仅出现在少数的手机过度使用者身上;更重要的是,手机使用动机更能解释手机依赖的变异。

基金项目:

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DC19007)

参考文献:

[1]Killgore W D.Effects of sleep deprivation on cognition[J].Prog ress in Brain Research,2010,185(1):105-129.

[2]Kwon M S,Hämäläinen H.Effects of mobile phone elect romagnetic fields:Critical evaluatio n of behavioral and neurophysiological studies[J].Bioelectromagnetics,2011,32(4):253-272.

[3]Lepp A,Barkley J E,Karpinski A 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ll phone use,academic performance,anxiety,and Satisfaction with Life in college student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31(1):343-350.

[4]王小辉.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5]丁倩,张永欣,周宗奎.父母低头族与中学生手机成瘾的关系:父母监控的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9(01):66-71.

[6]韩永佳.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

[7]王正翔.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冲动性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3.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探析影响因素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