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9-09-10 00:25金雯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2期
关键词:想象创设多媒体

金雯华

摘要: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感氛围,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通过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场景,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通融,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可以从多媒体资源,语言情境,问题情境等方面出发进行创设。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情境创设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通过创设各种生动逼真的生活场景,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通融,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教学情境尤其得注意情境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情境中,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相结合,教学课堂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不知觉间即进入情境。这种互动在学生看来是自然而然的,其实具有情境暗示的特点。语文教学情境,可以从多媒体资源,语言情境,问题情境等方面出发进行创设,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共同发展。

一 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成为了新的教学资源环境。多媒体具有能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象、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还具有形式灵活,资源共享,超媒体交互性等特点。情境教学是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将学习和音乐、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引起学生极大兴趣,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95%来自视觉、听觉和触觉,而人们能记住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只占50%。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求,在多媒体环境下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境,让他们在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从而优化语文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学习《小小的船》时,]开篇可以用月亮剪影导入课文,将学生置于一片月夜星空图中,之后把一个小朋友的剪影放到月亮上,把小朋友的想象推向高潮。在运用语言激发想象的同时,播放《小小的船》这首曲子。在情境的渲染下,孩子们真正感觉自己坐在月亮上眺望星空。一闪一闪的星星挂图,也使孩子们对星星有了更直观和真实的认识。

二 语言情境

所谓语言情境,是指“运用语言描述某一情境,通过语言的意义、声调、形象、感情色彩激起学生的情绪、情感及想象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4]语言描绘与直观手段的结合是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伴以直观语言的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起到关键性的导向作用。语言描绘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这使得情境效应更加明显。学生带着兴奋的感官感受,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主观感受,从而激起情感,促使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一)饱含情感色彩,创设语言情境

课堂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传递的过程主要靠教师的语言。教师在讲课时要使语言表达充满感情,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实习期间,我的指导老师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曾这样导入的:“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每个人的心中都各自藏有一幅迷人的画卷。对于春天,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美丽的诗篇。有人吟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惆怅,有人唱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伤,而朱自清却由春的活力引发心灵的震动,谱写了春的赞歌……”老师诗情画意的语言打动了每个学生,可见有感情的语言有多么大的感染力。的确,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都很善于用语言去调控情境。假如没有这位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课堂气氛就会黯然失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在使用感情语言时必须首先注意感情语言要体现出主导性,这是清晰把握教学目标的关键。其次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刻感受,只有自己有深切的感受才能使感情真挚,打动学生。

(二)发展联想想象,创设语言情境

联想与想象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没有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可言。这也是学生创造性学习必须具有的品质。语言精炼的诗歌散文,需要让学生假想成文章中的角色,引导他们身临其境的联想和想象。例如,我在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时,首先生动地介绍背景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脑海里有个具体的感性形象,激发起他们想象的火花。然后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诗歌,结合课文插图,如观其景,展开想象。在学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启发学生思考:当你在月圆之夜,一个人喝着闷酒,与自己的亲弟弟相隔两地,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心情?由于把学生引入了诗歌所表达的情境中,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诗人乐观情绪和美好祝愿。”“藉明月而寄相思互相劝勉。”对这首诗的内涵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他们的想象在空间上得以驰骋,领悟诗歌的精髓。

三 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通过创设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不知和求知的对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再学习,由不知达到知,从而实现学生心理上的暂时性平衡。教师又进一步抛设问题,激发学生更高求知欲望,使学生再一次产生更高层次的不平衡状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深化和发展,激发学生兴趣。

(一)结合生活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结合文本环境和生活环境,创设问题情境。鲁迅的小说《社戏》是一篇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文章。它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连山的起伏,月色的朦胧,水气的含香,令人自失的笛声,还有那一大帮无私友好又顽皮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然而生活阅历和时代变迁的不同,学生对小说中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感知认同程度也各不相同。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学生,觉得课文描述的就是自己的童年,而没有这种生活体验的学生,根本体会不了乌篷船和豆子的魅力。为了让学生体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课堂上,我的实习指导老师让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由自己童年的趣事说起,接下来跟学生说起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轶闻趣事。这样学生听得有味,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自觉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

(二)利用故事事例,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生动的故事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上乘之作。实习期间,我在讲到“是进亦忧,退亦忧”时,考虑到学生只能理解其字面意义,而全然不知作者何出此言。所以,课前我查阅了范仲淹的有关故事,课堂上我给学生讲范仲淹“三光贬黜”的故事,都是為了朝廷和国家的利益,以此来印证“是进亦忧”这句。同时,我还给学生讲范仲淹兴办水利、发展教育、减免赋税、扶危济困的美谈,以此说明“退亦忧”的原因。课本知识中蕴含的一个个小故事,将它有机地穿插于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同时,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知识通俗化,给学生良好的启迪和智慧。

教学情境进入语文教学,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语言,问题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而且可以加强教师自身语言修养,丰富教师自身学识,使教师以严谨的态度深入分析教材。

总之,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只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就一定会创设出各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让情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徐林祥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

[2]张中原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猜你喜欢
想象创设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快乐的想象
创设未来
一生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