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自然观视域下的现代中国健康建筑

2019-09-10 07:22:44赵志坚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19年4期
关键词:自然观天人合一

摘  要:自然观是人对自然的全面性认识,是中国自古以来人类对于自然的观点和看法的总结,是源自于中华文化历史上的儒家与道家看待自然的观点。儒道二家相互斗争并且融合成为现在有机的统一体——“天人合一”自然观。《论衡·偶会篇》中说:“同类通气,性相感动”,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相互感动、相互制约,本质上是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现代提出的“健康建筑”观点在我国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现已成为全社会推进“健康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符合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发展总体思路。其初衷与“天人合一”自然观不谋而合,这说明 “健康建筑”所表现的设计理念在中国是有源之水、有根之木。

关键词:天人合一;自然观;健康建筑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19)04-0000-00

在1987年和1988年,在瑞典召开了关于“健康建筑”议题的国际学术会议,在技术与功能层面上探寻“健康建筑”的可行性。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类改造自然进程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带来的问题给自然带来的破坏和影响已为人类敲响了警钟,空气污染、雾霾天气、水源污染等问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治理环境问题的指导思想实质上是顺应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自然观,从建筑设计层面上讲,这也成为了我国“健康建筑”相关政策落地的指导思想。

1“天人合一”自然观理念的起源

“天人合一”自然观从现有资料看起始于中国上古至殷周时期,当时的人们通过巫术来感应并沟通神秘而又威力无穷的自然界。生产力低下的中国古代社会屈服于自然界的天灾,从而形成极度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空泛神秘学,把自然界当作神祇崇拜,把巫术感应的结果理解为神的启示。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了“天人合一”自然观的雏形。“天人合一”自然观的思想起源于《周易》,孔子“知天命”的理解正是来源于对《周易》的整理和学习,这种理解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随后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强调把人对自身的认识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相统一。与之相对的老子提出“道”为世界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是“道”的一部分。辩证地看待儒家与道家的自然观: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又相互独立,有各自的发展规律。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行有伦理副天地”的自然观,他将人的命运与自然相连。人的行为不仅影响着他人,也影响着天地,诸如旱灾、水灾等天灾归咎于皇帝的失德行为。这种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完善了“天人合一”自然观体系,首次提出人类影响着自然的伦理关系。虽然董仲舒的观点缺乏科学根据,但是它将人们从对自然界的盲目崇拜解脱出来。宋明时期,“天人合一”自然观彻底服务于封建政治,这也促使道家和儒家“天人合一”观点真正的融合在了一起,构建出全新的“天人合一”学说的理论基础和结构。朱熹把“人伦”等同于“天理”将董仲舒的理论扩大了范围,不仅约束皇帝的行为,同时约束了人民百姓。王阳明提出“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进一步强化了人与自然的伦理联系,将这一套学说应用于实践,“天人合一”自然观至此陷入了封建思想的泥潭。时至今日,随着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才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关系,“天人合一”自然观的核心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中国“健康建筑”的理念雏形

上世纪70年代末,建筑工业的发展带来的如甲醛等多种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人类第一次意识到我们居住的环境暗藏着威胁健康的“杀手”。1990年,英国建筑研究所发布了全球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起初,绿色建筑只是从降低建筑能耗入手,建立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随后渐渐地发展成为积极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同时兼顾节能减排的建筑设计理念,在这一点上,开始将影响人的健康因素纳入设计考虑的范畴。但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非常之多,从物理角度来看,有温度、通风、水、声音、光线等;从心理角度来看,有环境色差、室内布局、环境视角等。由此看来,绿色建筑的评估标准已然达不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健康建筑”的理念应运而生。

在“健康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中,“以人为本”必须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建筑的方方面面。首先,对于建造室内健康环境,对空气品质的至高追求是建筑师们最先关注的部分,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合成材料的使用,如何利用绿植摆放与空调系统的平衡关系以达到最舒适的空气状态,这都是建筑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其次。“健康建筑”将部分建筑中出现的光污染问题尽可能地避免,利用太阳光制造出柔和美观的光线分布,并通过对实验调节出人体最适应的光线。另外,声音环境也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之一,设计时通常将产生噪音的设备与房间隔离,并控制室外噪声级。“健康建筑”是最能体现科技落实到“以人为本”理念之上的建筑,也是最能体现科技普惠大众的建筑。通过科学评价建筑的健康性能,建立可感知、可体验、可测量和可验证的健康建筑评价体系。健康建筑是建筑学与医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它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新时代建筑理念——以落实健康效果为前提,以使用者的良好感受为目的。毫无疑问,“健康建筑”将对现代居民的身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天人合一”自然观对于现代中国健康建筑的启示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已不同于往日的传统哲学思想,古时候的“天”、“地”、“人”统一成宏观的、有机的、結合的整体,强调的是天和人之间的互相沟通和感应。在强大的自然界之下,人是弱小和落后的,人作为意识主体,想要彻底看清这个系统的、循环的、规律的宇宙,必然过度注重自然界而忽略了自身。现代的自然界也不同于往日,人为满足自身的需求积极能动地改造自然,这与古代文明有了质上的差别。量变必定引发质变,科技的发展给人带来安康的生活和先进的文明,实现了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跃迁。与此同时,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和过度的开发自然资源使得自然界遭受到了破坏,人类终于从反客为主的喜悦中醒悟过来,合理、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应该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國古代的“天”、“地”、“人”形成有机且循环的宇宙系统,从现当代看来,应是“自然”、“社会”、“人”在宇宙系统中的感动共存、和谐发展。随着自然界规律被人类一层又一层的揭示,现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重心回归“人”的本身,“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渗透进了“天人合一”自然观。当人类具备改造自然的能力之时,人类便不是一味的服从于自然,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关系也越发明了,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实现和谐共处的重中之重。健康建筑承之以重,旨在以建筑为介质实际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4中国健康建筑的展望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号召。在健康中国战略的领导下,健康建筑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推动各项政策落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老百姓对健康生活的向往越发殷切,我国于2017年1月发布了第一部《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02-2016),坚决落实建筑使用者在建筑环境中的各项健康保障,通过对样本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人体舒适度最高的最佳方案。“健康建筑”使用节能环保无害的材料,利用社区基础设施,强调楼间距的布局与绿化的净化作用,为居住者提供了安全、健康、便利的居住环境。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健康建筑”,同时也正迎合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自然观思想,这也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科技化的一次完美结合。在近两年对“健康建筑”的调查中得知,我国 “健康建筑”的比例在全国各类建筑中不断攀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相关职能部分、各研究单位与关联企业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的健康建筑设计理念一定会更加的系统更加的完善,“健康建筑”的设计理念将会成为实现“健康中国”伟大目标的一股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健.论道家与儒家“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形成与演变[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634-636.

[2]熊志军,李思孟.评中国特色的“天人合一”自然观[J].广西社会科学,2005(02):28-30.

[3]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J].智能建筑,2008(04):77.

[4]王清勤,孟冲,李国柱.健康建筑的发展需求与展望[J].暖通空调,2017,47(07):32-35.

[5]刘倩.浅析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内涵及其现代意义[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6):62-64.

[6]叶海,罗淼,徐婧.健康建筑及其评价标准[J].建筑科学,2017,33(02):113-119.

[7]王清勤,孟冲,李国柱,等.我国健康建筑发展理念、现状与趋势[J].建筑科学,2018,34(09):12-17.

收稿日期:2019-07-15

作者简介:赵志坚(1966—),男,江苏南京人,本科,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Health Architecture in Moder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ZHAO Zhijian

(Nanjing Chaoran Art Design Engineering Co., Ltd,Nanjing  Jiangsu  210000)

Abstract: The view of nature i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It is a summary of human views and opinions on nature since ancient times in China, It is derived from the view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on natur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The Confucians and the Taoists struggle with each other and merge into an organic unity -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It is said in the chapter of Lun Heng and even society that: "The same kind breathes, the sexual phase moves", In essence, it is to seek the way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viewpoint of "healthy architecture" put forward by modern times is in a stage of steady development in China, It 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y for the whole society to promote "healthy Chin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line with the overall thinking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of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s original intention coincides with the natural view of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This shows that the design concept of "healthy building" is active water and rooted wood in China.

Key words: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View of nature;Healthy building

猜你喜欢
自然观天人合一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武术研究(2016年7期)2016-12-15 08:46:33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学之意境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3:56:30
“中国学派”动画片的审美解读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09:51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人民论坛(2016年31期)2016-12-06 11:41:46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6:32
论工程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企业导报(2016年17期)2016-11-07 20:50:23
浅谈传统审美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浅谈园林艺术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17:20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商(2016年14期)2016-05-30 17:32:28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演变与发展
商(2016年8期)2016-04-08 09: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