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红军:
教育是一门引导的艺术,我们需要带领老师创造面向未来的学校生活,让学生每天能够沉浸在富有生长性的真实场景当中,能够和未来发生各种各样的链接,要创造无边界的学校生活,创造丰富的多样性和更多的可能性。
创造无边界的学校生活
教育的未来包括:“为了未来”——始终把未来作为教育的参照系,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面向未来”——具有“未来场景”意识,让现在的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创造未来”——未来什么样,由我们现在学生的心智模式、沟通能力、实践本领、审美品位和价值观等综合素养决定,未来由他们创造。
但未来很难预测,甚至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常常活在当下,习惯于谈论过去,习惯于用过去的经验考量当下的生活,且在日复一日的学校生活当中,我们的注意力主要用来解决当下遇到的各种现实的难题,而很难静下心来谈教育的未来,未来的教育。但教育是一门引导的艺术,我们需要带领老师创造面向未来的学校生活,让学生每天能够沉浸在富有生长性的真实场景当中,能够和未来发生各种各样的链接,要创造无边界的学校生活,创造丰富的多样性和更多的可能性。
无边界首先是把校园还给学生,打破空间边界。让学习随处发生,让学生尝试和体验各种资源平台,给学生展示舞台。我们把教学楼四四方方的教室变成开放空间,便于老师和学生们交流沟通,这样他的学习会因为交流和分享得到更多的激发。我们的实验室也是打开的,不是说上课的时候学生才做实验,当有兴趣的一些学生,想要验证他自己想到的或者是课本之外看到的一些情况的时候,都可以向我们实验员申请,老师会帮他准备。我们的体会是,如果你要帮助一个人成长,最好的方法是让他去做,去经历、体验、实验。因此,学校要努力创造让老师和学生可以做事情的校园生活,让老师和学生在实践体验当中交流互动、协同合作、沟通理解,这样,他们就能够提高本领了。
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开放,比如说开学典礼。我们的开学典礼不仅仅是集会,集会是很短暂的一个小环节,集会之后学生会分到将近一百个论坛,他们把自己的经历、实践,把自己的创造,把自己读书,把自己艺术、体育方面的特长,把自己旅行的见闻,把自己的科学探索拿出来分享,整个学校成为一个巨大的开放空间,而学生则在其中探索、畅想。
无边界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用心陪伴。教育需要促进人际交往,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人和人交流合作的边界,培养学生真诚待人的品质和能力。我们现在都在谈论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教师的职业,实际上当越来越多相对复杂的劳动被AI取代的时候,留下来的正好是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和情感相关、和心灵相关的工作不但不会被取代,还会越发有价值——每个人都要和别人去链接才能生存下去,否则就会把自己变成一座孤岛。
无边界还体现在打通学科知识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边界。面向未来的学习,就是学习者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探索和解决未来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学以致用。这意味着学生不仅仅要应对书面考试,解答虚拟的、脱离真实情境的问题,还要把实践和体验作为学习的内核,通过创设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应对不可知、不确定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综合能力。这就需要让学生由接受式的学习转向建构式的学习,由解答考试题目的学习转到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力求让课堂回归教育,让学科回归育人,让学生回归学习。
让老师和学生看见未来的成长
未来是什么?人们更多地从技术的角度“预测”未来,“分析”未来。或对未来有积极拥抱的姿态,或对未来的不确定产生怀疑和恐惧。仅仅从技术角度看待未来,是远远不够的。“未来”并不是只有技术,也不只是以AI(人工智能)为标志。技术可以推动社会变革,技术可以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但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时间尺度内,技术无法改變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未来是什么?从学校、教育这个视角来说,我相信未来是生长的能力和素养,未来是持久的梦想和信念,未来是坚实的责任和担当。这是千年来不变的东西。我们不能把握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就要做好培养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确定性的工作,这是教育的职责和使命。
我校在15年前把学校的育人目标概括为一句话:培养学生“带得走”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素养。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比如说我们强调培养学生外伸内涵高雅气质。所谓“外伸”,中国有一句话,大丈夫能屈能伸,需要你带领一个团队的时候你就要表现出你的领导力,需要你服从一个团队的时候你就要能跟随。能跟随也是领导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内涵是什么?就是要注重修养,内省改进,有品格、有胸怀。
我们成立了学生成长支持中心,让学生和未来对话,引导学生向内发现自己的兴趣、能力、个性,向外探索自己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把自己个人的成长、个人的梦想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联系起来,过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我们学生成长知识中心给学生一对一做学业规划,引导学生探索职业,让他看见未来,让他去讨论未来你要服务什么样的社会,你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养。我们还让家长参与进来,动员了一大批家长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为了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个方面,建立了勋章制度,包括阳光健康、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内涵,每个学期评选,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往这方面发展。
面向未来的教育还需要老师自我赋能和自我变革,需要激活教师的创造激情和陪伴引导学生的热忱。很多老师特别负责任,陪伴学生学,享受教师的职业幸福,他们最可贵的地方在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有价值,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方向和要达到的目标。一个人就是一个领域,一个老师就是一个领地。要给学生多样,广阔的成长平台,先要给老师属于他们的创造领地,为老师的研究和创造留出空间,给他们包容,鼓励他们探索和尝试,让他们沉浸于学术,沉浸于培养人的工作,享受属于他们的乐趣和兴趣。
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学校只是管老师要分数,把老师的注意力引导到要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老师发展动力就会不足,甚至走向倦怠,如果老师走向完整健康的教育,他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激发。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老师持续学习,他们希望成为学习治疗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困难和障碍,还要成为家庭教育的指导师,很多老师通过这样的学习走向职业生涯的二次成长。
也许,现在我们在“封闭”的校园里,学生在四方形的教室里,日复一日学习既定的、过去的学科知识,“面向未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足够的执着,在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中去探究不确定,创造更多可能性,我们就有可能创造“走向未来”的教育。我们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探究无限,有机会进入无限的领域,那么,我们有限的校园就会无限广阔,足以生长每个学生的梦想。“为了未来”,我们必须超越眼前的现实难题,带领老师、学生以及家长,跳出学校的“围墙”,看到通往未来的条条大路,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看见未来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