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兵
摘要:从新课标的理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而根据这一教学要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逐渐突显出来。因此,本文将谈一谈应该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开展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式教学 教学策略
简单来说,探究式教学是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以往的被动接受现成知识,转变为了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不难理解,这种教学模式十分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对探究式教学理念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利用恰当的方式将其渗透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当中,以此来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1.优化导入,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而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课堂导入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教学内容的自然过渡,并使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意愿。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基本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创设一种与具体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借助教学情境,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感性认知,而且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为探究式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可能性》这一节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利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关键词来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进行课堂导入时,我利用一个故事创设了教学情境:国王听说阿凡提十分聪明,非常不服气,所以决定整一整他。一天,国王主动靠紧阿凡提的毛驴,把脚一扭,然后说是被阿凡提的毛驴踢了,于是派人把阿凡提关了起来。在审判时,国王拿来了两个纸团,两个纸团中分别写了“打”和“不打”……故事讲到这里,我问学生:“同学们,阿凡提最后会不会挨打呢?”有学生说:“阿凡提有可能会挨打”,还有学生说:“阿凡提很聪明,应该会想出来办法,所以不可能会挨打”。接着,我对学生说:“如果国王瞒着阿凡提在两个纸团上都写了‘打’字呢?”学生说:“那他一定会挨打的”。学生发言完毕之后,我对学生发言中的关键词进行了提炼。最终,通过趣味故事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但使学生对这一节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意愿。
2.自主思考,引导合作探究
正如前文所述,在探究式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了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新知识的传授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当然,自主性的探索并不是让学生各学各的,而是在充分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之上,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与讨论。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集思广益,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
教学《梯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了梯形的面积公式。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给了学生一些简单的提示,让学生可以尝试将梯形转化为之前所学的平面图形。接着,我要求学生根据这一线索进行了讨论,在讨论当中,学生逐渐归纳出了多种解决方法:第一,连接梯形两腰中点,沿连线将梯形剪开,围绕一个中点进行旋转,将梯形拼接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第二,连接梯形对角线,将梯形剪为两个三角形;第三,过梯形上底两个顶点作下底的垂线,沿垂线剪开,将梯形分为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第四,将梯形补全为一个长方形。接着,我让学生计算了转化之后平面图形的面积,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梯形的面积。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大部分学生都循序渐进地归纳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由此可见,在探究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十分重要的。
3.多样练习,强化探究效果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课后练习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及时有效的课后练习,可以使学生积累的课堂知识得到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加熟练的掌握。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重视课后练习的多样性与趣味性,以此来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后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后练习达到最优的效果。
完成《四则运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之后,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了课后练习。为了提升练习活动的效果,我通过“24点”的游戏设计了练习活动。游戏的内容是:学生从一副取出大小王扑克牌中任意抽出四张牌,然后利用四则运算的规则将牌面数字计算为“24”。在游戏开始阶段,很多学生由于对游戏不熟悉,所以运用四则运算的规则一步步进行了认真的计算,随着游戏的进行,学生对运算规则也逐渐有了更加熟练的掌握。
总结来说,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指导思想。因此,教师应通过恰当的方式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全过程当中,并且要注意探究式教学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探究式教学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艳淑.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魅力中国,2019,(20):91.
[2]罗柳柏.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9,(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