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萍
曾听一位教研员说起:很多老师都会在孩子的作文上笼统地写上“不具体”这样的评语。但是孩子们知道怎样的文章是具体吗?老师们有对“写具体”做细致地指导吗?似乎并不多。其实,要想写具体生动,更依赖于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即对人或事物细微末节的描写。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次心里活动、一个印象等等都可以成为文章的细节。只要能生动地揭示人物内心,有力地表达文章主题的细枝末节,就可以作为文章的细节。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细致的观察是细节描写的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并通过归类整理,使这些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认知结构,以便学生在写作时能及时提取。
“猕猴桃”观察指导
师:“观察” 不不光是“看一看”,实际上“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掂一掂”都是观察。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猕猴桃,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呢?
(1)说说“色”
引导学生正确说出水果的色泽特点。让学生仔细看看,猕猴桃的皮上有些什么?
(2)看看“形”。
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掂一掂”把猕猴桃的形状、大小、重量、手感介绍具体。
(3)尝尝“味”。
引导学生通过“剥一剥”“闻一闻”“尝一尝”仔细看看猕猴桃里面的果肉的颜色以及里边的小黑籽的样子,把猕猴桃的味道说具体,尽量用上“香喷喷、甜津津、酸溜溜、酸酸的、甜甜的”等叠词。
(4)夸夸“营养价值”。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或者用从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中获取的知识信息,来介绍这种水果的营养价值等用途。
学生观察后写的句子:
生2:猕猴桃的皮是棕色的,上面布满了又细又密的绒毛,短短的,好似一个椭圆形的堵头,又像一个可爱的小枕头,饱鼓鼓的,还像一个黄乎乎地小猴头,毛茸茸的,十分可爱,怪不得人们都叫它猕猴桃呢。(形)
中低年级儿童观察随意性大,又比较笼统。因此,教师要加强引领,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顺序地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的写作才更生动形象。
在电影创作中,有些能反映中心,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的重点环节,往往不惜胶卷,以慢镜头形式,向观众播放活动过程。作文教学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紧扣中心,抓住重点段落,通过大量不相同的连续动作,细腻的把活动的整过程展现出来,能起到生动具体的效果。有些游戏类的作文教学课上,学生情绪一旦高涨起来,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会被有趣的游戏所吸引,不太会细致地去观察活动过程。于是我常常采用“画面定格”的方法,引导学生重点观察。
我在《吹气球》的习作教学中,观察点定格在以下画面:
(1)气球的样子。
(2)参加吹气球的同学的动作和神态。
(3)观赛的同学怎样为参赛者鼓劲。
(4)比赛的结果如何,同学们的表情怎样。
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是培养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对细小的事物进行观察的习惯,渗透了在生活中用眼睛去“抓拍”精彩细节的意识;其次是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细致地进行观察的方法;最后,“定身法”能够分解比赛过程,定格画面,这样能够抓住细节写具体。
叶老很早就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平時积蓄充实,作文就不会“无米下锅”了。积蓄什么?积蓄是多方面的,生活的积蓄,思想认识的积蓄,语言的积蓄等,而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活的积累。要让学生细腻地写出真实、自己的话,应该去寻找它生活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精彩的语言来。
有了丰富的生活作底蕴,学生的笔下自然就能流出一篇篇佳作来了。瞧!春游中有趣的事发生了:
田野里,草虫声此起彼伏。一大群女同学像蝴蝶似的围着周老师,她们把五颜六色的野花插在老师的辫子上,真好看!我真恨不得自己也变成女孩子……正在这时,“啊——”只见周老师一声惊叫从草地上跳了起来,那群女同学也像受了惊的麻雀四处乱窜,怎么回事?原来不知是哪位调皮的男同学把一只碧绿碧绿的大螳螂悄悄地放到了老师的裙子上……哎!这家伙也太缺德了,明知道女孩子怕螳螂,甚至连老师也不放过!
有趣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倾泻的情感,自由的表达,使文章妙趣横生,这样的作文不就是展示学生生命活动的最好体现吗?而这竟是一向被我冠以“内容空洞,语言生涩”的王宇滔所写。由此看来,并不是学生不会写作文,只是以往的习作没有切身的体会,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罢了,反之,一旦触及了他们的心灵,只怕要恨纸短情长了。
余秋雨先生说得好:“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要表达生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手段,要沟通生命,又必须掌握能被别的生命理解的一些共通规则……”因此,我们要充分给予孩子们表达的自由,教给他们一些写作的技能,让他们的写作之路走得更长,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