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山歌的演变及传承

2019-09-10 20:46周玉娥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6期
关键词:演变传承

摘要:鄂西山歌是湖北文化的璀璨瑰宝,现存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不断的演变,从传唱方式、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论述了鄂西山歌的演变方式和传承模式。

关键词:鄂西山歌;演变;传承;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J

鄂西是湖北民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鄂西山歌历史悠久,是鄂西民间音乐的宝贵财富,其曲调优美动听,感情细腻,在鄂西地区广泛流传。虽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鄂西山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不如以前那么紧密,但是现在在鄂西地区还是可以经常听到鄂西山歌,主要是在一些旅游景点和大型活动中,鄂西山歌经常被广泛传唱,但是它自身也发生一些演变。

一、鄂西山歌概况

现存鄂西山歌约有四千余首,且种类繁多。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有唱爱情、唱季节时令等。鄂西地区的山歌有栽身锣鼓、赶仗歌、骡歌、采茶歌、伐木歌、风俗歌、号子、田歌、灯歌、儿歌、采茶山歌、小调等豍等多种,主要是人们在山坡上干活时所唱。长期以来鄂西人民在劳动或者歇息时,常以歌代言、以歌传情,表达内心的情感,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让鄂西山歌世代相传,得以永久的保存。

过去鄂西山歌是当地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最有效的方式。青年男子或者女子如果遇到了自己爱慕的对象,可以通过山歌来表达情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山歌用来表达男女爱情的的作用越来越小了,当代流行歌曲无形中占领了鄂西山歌的这块领地。随着生产和劳动方式的改变,鄂西山歌在中老年一代人中也传唱较少了,但是岁月的流逝抹不掉时代的足迹,鄂西山歌毕竟辉煌过,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在民众中有深远的影响。

二、鄂西山歌的演变

1.从普通民众集体传唱到专业歌手演唱

在过去,鄂西山歌成为鄂西人民劳动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几乎男女老少都在歌声中长大,人们自发的在生活中传唱,但是鄂西山歌发展到现在,传唱鄂西山歌的人越来越少,其主题内容也显得日益缩小,如今传唱鄂西山歌的主要是一些专业的艺人。真正意义上从老人会唱到儿女学唱,到全村男女老少会唱已经是少而又少。这样就造成了山歌流传的局限性,容易使山歌散失和遗忘。可见鄂西山歌演唱主体的转变,会导致鄂西山歌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面临一场生与死的较量。

2.单一的表现形式到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过去鄂西山歌的表现形式仅限于群众的口头传唱,单一的传唱形式也是鄂西山歌传承的唯一方式,如今社会的现代化使鄂西山歌的表现形式走向多样化,许多地方不定期地举行山歌擂台赛、歌手大赛、大师班、山歌会等,以不同形式传唱着山歌。鄂西山歌还被收录进电视、收音机,传到互联网上,下载到 MP3(4)、刻录成 VCD(DVD)等,通过现代化的通讯飘到人们的身边,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鄂西山歌的魅力,这无疑给鄂西山歌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虽然鄂西山歌的流传面积更广泛,但是真正会唱的人却越来越少。

3.从古朴的音乐风格到掺与其他音乐风格

鄂西山歌在产生之初就带有比较大的随意性,有着比较淳朴的演唱风格,经过民众的反复传唱修改才慢慢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现在流行歌曲占据主旋律的格局时代,鄂西山歌也难免会受到当代曲风的冲击,潜移默化地掺杂进一些流行的元素或是摇滚之类的旋律。虽然新的旋律使鄂西山歌有了创新,但是一些鄂西山歌也因此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三、鄂西山歌的传承模式

1.家族的传承

家族传唱是鄂西山歌绵延流传至今的重要方式。在山歌还没有系统地受到专家和职业歌手的改编、保存以前,家族传唱是保存山歌文化最原始、最有效的方式。随着现代文化生活的丰富多样,人们对鄂西山歌的依赖也已逐渐减弱,鄂西山歌传承现状并不乐观。家族中能唱山歌或者有意去传习山歌的人越来越少,一些年轻人已不再把山歌作為自己的精神食粮,而是一味的追求现代流行歌曲的快感刺激。年轻一代喜欢快节奏的生活,喜欢流行乐、摇滚乐,对山歌兴趣不大,这就使得山歌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鄂西山歌历来由民间口头传承,现在唱山歌的群众严重老化,不少优秀山歌手相继去世,青少年不喜欢听山歌、唱山歌,山歌演唱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日趋严重。家族传承虽然是山歌最便捷的传承方式,但是在目前鄂西地区由于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承担起山歌传承的重任,鄂西山歌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2.民间艺人的传承

民间歌手长期生活在基层劳动民众中,他们的歌谣从不脱离民众生活,具有很浓的地方特色。在鄂西山歌的传承中,民间艺人的山歌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们作为传承人,无论家承、师传或自学,都深受环境熏陶,好学强记,刻苦勤奋,有长期的积累,不少人还见多识广,富有创造性。如闻名宜昌长阳地区的 “山歌王” 王爱民,对山歌有着很深的研究,他唱山歌可以做到出口成章,出口成曲。王爱民一家人都喜爱唱山歌,在家里没事时就会夫妻对歌,父子对歌,家里常常是歌声飞扬,演唱山歌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鄂西山歌是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传唱鄂西山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已成为每一个民间艺人的己任。一位优秀的歌手并不仅限于会唱歌,还要理解歌谣的精髓,把这种优秀的文化气质传播出去,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接班人,把优美的山歌带给更多的人,使人们在品味天籁之音的同时,也感受到鄂西文化的深刻内涵。民歌手对鄂西山歌的传承是居功至伟的,因此今后我们要尽力培养更多的优秀艺人,为鄂西山歌的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3.专家学者的研究传承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份优秀民间文化遗产,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组建了许多有关机构对优秀民间文化进行保护,许多专家学者也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了鄂西山歌能传唱万代,进行着艰辛的传承工作。

比如湖北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专家学者一直不间断的进行民间艺术的全面普查、搜集、整理、编写工作。大量专家学者的倾心研究,为鄂西山歌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献的收集、研究论文著作的发表,增加了鄂西山歌的理论依据,使鄂西山歌越来越走向科学化系统化,有助于广大民众增加对鄂西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更有助于保护民间文化。因此,广大的专家学者对鄂西山歌起到了传承助推的作用。但是,仍然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专家学者完成对山歌的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 柯扬.民间歌谣[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2] 王怡杰.触摸鼓文化开拓新视野[J].大舞台.2011(5).

[3] 韩志敏.河南新乡东张门村“火神会”中的歌舞音乐初探[J].大众文艺.2011(1).

[4] 乔建中.原生态民歌琐议[J].人民音乐.2006(1).

[5] 王军,董艳.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6] 牟廉玖.湖北民族地方戏剧曲艺集萃[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7] 宜昌地区《长阳山歌》编辑组编.长阳山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5.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编号:17Q120

作者简介:

周玉娥(1977~),女,湖北宜昌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湖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作曲理论。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演变传承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从神话到《诗经》中复仇意识的演变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