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珠
摘要:藏区的英语教学与内地有着很大差异,受限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英语教学的展开一直不尽如人意。据调查,藏区的英语教学存在着起步时间晚、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金不足、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学生课业压力大等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藏区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藏区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及英语学习效率,笔者就此提出了几点浅见,希望能为广大藏区教师同仁提供一点教学思路。
关键词: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英语在国际交流中,尤其是在经济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没有掌握英语就意味着失去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也很难和外国开展经济交流和项目合作。然而,在我国的偏远地区,尤其是中国西部的藏区,英语教学却一直不见起色。目前藏族中学生的外语能力较弱,给自身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许多有机会上大学的学生被挡在校外,不仅影响了这些年轻人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民族人才的培养。
一、藏区学生中学阶段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差
如今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各学校基本都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开设英语课,部分发达城市的学生甚至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进行英语的学习。和内地城市相比,藏区英语课程的开展是相对比较迟的,这也导致了学生的英语基础很差。我国的英语教材都是统一的,这些教材对于完全没有基础的藏区中学生来说,要接受起来是相对比较困难的,这也进一步增加了藏区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
2、学生课业压力大
藏族学生一般要同时学习汉语、藏语以及英语三种语言,繁重的课业压力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藏区学校,由于还有汉语及藏语要学习,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显然没有内地城市的学生多,这让本就基础薄弱的藏区学生在学习起英语来更加困難了。其次,由于有着汉语和藏语要学习,英语在学生的心目中优先程度其实是不高的,缺乏良好的英语交流环境,学生的英语成绩自然很难提高。最后,由于大多数藏族学生都是在进入学校之后才开始学习汉语的,而英语教师一般都是用汉语进行教课,汉语理解能力不足的学生在听起课来有着很大的难度,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3、学生对英语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英语在藏区的应用还不广泛,很多藏族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并没有那么强烈。思想上的不重视极大地影响了藏区中学英语教育的效率,尽管很多学生都说英语很重要,但其实他们的对英语的认知也就停留在一门要考试的“主课”上,对英语的应用概念十分模糊。这也是藏区部分优等生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他们只是将其当作一个学业任务来完成,全然没有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二、提高藏区中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
1、创设多样化活动,调动学习兴趣
追求游戏是每一个人的天性,教师应该在英语课堂中融入游戏的元素,让学生在娱乐中收获成长。如果我们能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将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例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教授英文歌曲,音乐能够舒缓人的心情,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此外很多英文歌词一般都很容易理解,所以英文歌曲也是提高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教师能把歌唱作为一种促进学习、快乐教学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降低学习难度也有着一定的帮助。教师还可以开展和组织英文文章朗读大赛,单词听写大会,英语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互动性的活动中收获乐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动作演示和直观教具引发学生兴趣
肢体性的动作比起单薄的语言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应善于利用肢体语言,让学生在欢快的教学环境中感受英语的乐趣。例如我在进行板书时就会说“I am writing”,让学生对“写”这个单词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黑板上,让学生关注我正在讲的知识。除此之外,在讲一些单词时,我还会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单词所表达的含义。在简笔画的辅助教学下,学生对于单词的记忆变得简单了许多,也开始提起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3、角色扮演激发兴趣
口语是藏区学生英语的一大难题,没有良好的口语交流环境,导致藏区学生的英语口语十分薄弱。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交流环境,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开口,我们要利用各种办法让学生主动用英语交流。教师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电影,扮演喜欢的角色,然后模仿台词进行一小段的对话。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提升。
结语:藏区英语教育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所有人不懈的努力。作为藏区中学英语老师,我们应该去思考如何调动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爱上英语,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 佚名.在京藏族学生高中英语学习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民族教育,2019,56(6):48-49.
[2] 白洁.基于三语习得理论的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v.16;No.83(3):101-104.
(作者单位:西藏山南隆子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