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祝颐
黑龙江省教育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零起点”教学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校各学段各学科都要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数学等基础性学科,更要严格执行。
( 10月21日《山西晚报》)
从本质上来讲,中小学教育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特别是小学一年级新生,要循序渐进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要拔苗助长。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幼儿园办学呈现小学化的特征,孩子在幼儿园就学习英语、拼音、识字、写字与数学。这些孩子上小学以后,由于起點参差不齐,幼儿园教学基本功又不扎实,学生掌握知识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给老师带来教学困难,也给孩子学习小学文化知识带来不利影响。“零起点”教学顺应了学生身心发展与教育规律,有利于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维护教育起点公平。
但是,家长对此未必领情。家长普遍望子成龙,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近年来,应试教育压力不断前移,很多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被套上了重重学习“枷锁”。“零起点”教学固然好,但是别的幼儿园继续讲解小学知识,别的家长送孩子上兴趣班、培优班,人为拔高孩子的学习起点,怎么办?这些都是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小学“零起点”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教育部门不仅要提出“零起点”教学要求,而且要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完善监督问责措施,细化基础教育考核评价模式。通过制度的力量让更多学校、老师、孩子从“零起点”教学中受益,而不是有的学校“抢跑”、有的学校“慢跑”,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只有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学校“只有远近之分,没有好坏之别”,才能让家长消除“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态,学校才能体会到给孩子减负的好处。
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实现教育公平,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