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猛涨背后的养猪难

2019-09-10 07:22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47期
关键词:存栏猪瘟养猪

猪肉价格经过多轮猛涨后,近期,批发价及零售价开始出现小幅回落,这是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保障猪肉供应后出现的可喜局面。2018年8月3日,辽宁沈阳出现首例非洲猪瘟疫情,随后扩散到全国多个省份。迄今,全国31个省份均有非洲猪瘟疫情出现,累计数量多达150起,因非洲猪瘟累计扑杀生猪为116万头。中国生猪存栏总数大约7亿头,116万头占比并不高。

但非洲猪瘟间接“消灭”的生猪数量远超116万头,根据新牧网的调研显示,全国各地区的养猪去产能化严重,个别地区如江苏甚至减少超过80%,各地散养户的抛售和清场,是这种剧烈去产能的主要原因。

最终的猪肉减产是多少呢?据中国肉类协会会长李水龙的估算:2019年猪肉总产量可能下降15%~20%,即减少800万~1000万吨。

极小供求变化

也能引发大幅价格波动

供给锐减的同时,猪肉的需求仍然很坚挺。众所周知,需求弹性小是农产品的普遍特点,这意味着即便供给端只是小幅度的波动,终端价格也会产生剧烈变化。昔日的“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之所以能够炒起来,跟农产品的这种特性不无关系。

猪肉也是同样道理,比如在2007年,我国生猪供给减少8%,而猪肉价格便上涨了65%左右;2011年,中国生猪供给减少6%,猪肉价格上涨了46%左右;2016年,生猪供给减少3.3%,猪肉价格却上涨了22%。

券商做过一个简单的测算:生猪供给收缩程度跟猪肉价格上涨程度,大概是1:7的关系。而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到2019年6月我国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了25.8%。

养猪上市公司们的市值却纷纷创新高,龙头公司牧原股份市值高达1675亿人民币,按照2019年出栏1200万头猪来算,一头猪的市值高达1.4万元。

“猪周期”

在过去的16年里,中国经历了差不多4轮完整的“猪周期”,每一轮周期的长度差不多在1400~1500天左右。每次“猪周期”,故事和情节都非常类似:猪肉价格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肉价再次上涨——养殖户倒过头来大量补栏——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剧增——猪肉价格再次下跌。

2006年以来的3轮“猪周期”,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节奏来走的。在每次周期底部,养殖户都会陷入亏损,開始淘汰母猪。有人会疑惑:既然猪周期明确存在,为什么养殖户不逆势而为,在底部扩充产能,等到周期顶部时赚大钱呢?

这里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养猪业跟中国的证券市场一样,散养户太多,占比接近50%。这些普通的农民家庭,并不懂高深的周期理论,只知道在肉价暴跌时杀猪抛售,在肉价大涨时重新上马。他们起早贪黑,泪水和汗水一样多。

养猪难,难养猪

除了投资大之外,养猪的难度随着规模不断变大。一个出栏量10万头的养猪厂,不仅要操心育种、饲料、人工授精、疫苗、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无数琐事,还要琢磨如何提升料肉比、商品代存活率等核心商业指标,管理成本极高。

正因为如此,万达公司在动手养猪前犹豫了半年,甚至考察了全国5个养猪企业,发现都不怎么挣钱,于是便放弃了在丹寨县养30万头猪的宏伟大计,转而开发万达小镇,搞旅游地产和商业地产,回到了万达熟悉的老本行上去了。

除了万达之外,那些囔囔着要养猪的大佬们,最后基本都是纸上谈猪,雷声大雨点小。唯一养出猪的是丁磊,但出栏量只有2万头,规模是行业龙头公司的千分之一,而且售价高达49块一斤,不具备代表意义。

2014年之后,散养户开始大量退出市场。这跟农村劳动力减少有关,但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环保禁养限养越来越严。光在2016年,因环保整治而减少的生猪存栏就达到了3600万头,到了2017年,又有2000万头猪因环保淘汰。

到了2018年,非洲猪瘟的肆虐让散养户的退出速度大幅提高。幅度有多高,一个数据可以说明:国家统计局在山西晋城调查走访,发现由于疫病的影响,这个年出栏量近180万头的山西生猪产业第一大市有三分之一的养殖户选择退出了养猪业。(摘自《新京报》《中国新闻周刊》等)

猜你喜欢
存栏猪瘟养猪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母与子
日本猪瘟疫情未见缓和,将首次对野猪使用疫苗
北京市生猪存栏量首次低于百万头
欧盟出现养猪热
多国发生猪瘟
胡显丰的“分散养猪方式”
9月我国生猪存栏继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