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贵在审美

2019-09-10 07:22赵艳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45期
关键词:园子雷锋祖父

赵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追求分数,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抄写练习、死记硬背,忽视了这些文质兼美的文本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熏陶与审美体验。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呢?

一、 创设审美氛围,引导学生感受美

学生年龄小,情感很容易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氛围,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快速融入其中。

(1)多层次朗读,感悟情境美。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朗读是一个人的旅行,是心灵深处的放歌,它唤起学生的情感,让他感到自己是与文中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惺惺相惜的。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因为我们生活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所以学生不能充分认识战争带来的种种危害以及美好生活的幸福。教师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再模仿着自读,接着通过引读“这究竟是为什么?”,硝烟弥漫、尸横遍野的战场,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人们,曾经美好的家园化为一片废墟,在眼前一一浮现,学生入境入情,在一次次愤怒的质问声中直接抒发对战争的抗议、憎恨。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通过引读文章中重要的句、段,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情感。比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中“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巧用多媒体,展现意境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更直观形象且感染力强,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能快速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中。

《祖父的园子》中祖父的园子是童年时“我”的乐园。创设意境,以情动情,伴着轻柔的音乐,画轴缓缓打开,学生来到了“园子里”。园子的一切都是无拘无束的、生机勃勃、充满了乐趣。“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介绍作者萧红生平,师生配乐读《呼兰和传》最后再一次提到的这个园子:

“呼蘭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还没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淡淡的音乐中,隐隐的伤感袭来。通过音乐的渲染与前后对比,学生更深刻感受到那些儿时的自由快乐、岁月静好皆源自祖父对“我”深厚的爱,祖父的园子似一串凄婉的歌谣在学生心中吟唱。

《观潮》中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美,对于没有去实地看过的学生来说,观看视频会更形象直观些,再通过配乐读文,入境入情地感受天下奇观的神奇,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挖掘文中美点,引导学生鉴赏美

每一篇文章都有美的存在,或是人物品质,或是情感,或是文章结构形式……只有善于发掘每篇课文中美的因素,才能引导学生去感受它、鉴赏它。

(1)美源于人物。美好的人物形象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她是我的朋友》中的孤儿阮恒,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来挽救同伴的生命,这种为了朋友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将会激荡起学生内心正义向善的情感涟漪。学生先从文中找出表示“哭”的词,通过辨析“啜泣”“ 呜咽”“ 哭泣”这些词语之间细微的差别,我们可以看出阮恒在输血过程中痛苦、紧张、恐惧的心理,再观察课文插图,阮恒原本以为输血就会死去仍愿意舍己救人,他天真无暇的美好心灵在学生眼中熠熠生辉。

(2)美源自语言。语文课文用词精美生动,学生只有真正走进文本,才能感受母语的美与魅力。《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要求学生背诵的段落,也是作者文笔最精彩的地方,一个词往往就是一幅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学生借助图片理解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感受花多,花美,花样繁多,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感受文本语言的画面美。

(3)美源自感情。“感人心者莫大于情”,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无不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它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更能激发学生内心真善美的情感。《狼牙山五壮士》中英雄们浴血奋战、英勇跳崖的壮举,向我们诠释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激起了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妈妈的账单》中妈妈的那份帐单让我们为之动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比研读之中,我们感受到妈妈只付出却不求回报的无私的母爱。大爱无声,妈妈的爱无以为报,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三、善用课文美的范例,训练学生创造美

叶圣陶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领会什么是美,花木山川的美,城市的美,道德品质的美,广大群众为伟大目标而斗争的美,都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得到深切的体会”。我们不仅要以书本为例子,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更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观察思考、取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用句的,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语言能力。

《搭船的鸟》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的方法,学习翠鸟外形和捕鱼动作的写作技巧并进行仿写练习。学生在读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仿写诗歌,感受雷锋叔叔处处帮助他人的好品质。《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中“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省略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补写一节诗歌,把自己心中美好的祝愿创造性地表达出来。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根植教材,深挖其中的美育素材,引领学生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园子雷锋祖父
小小的园子
祖父瓷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我家的园子
快乐的园子
鸡犬不宁
守在自己的园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