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探讨

2019-09-10 19:55张闯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8期
关键词:教育体制就业率指标体系

张闯

摘要:针对现阶段职业教育状况及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并建立以就业率为核心指标的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职业教育的多种因素,从学校发展的不同角度和侧面来评估就业的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

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率;教育体制;指标体系

一、现阶段职业教育前景

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在党和人民的扶持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职业教育的可喜成绩前我们也应看到,形势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解决“三农”问题需要转移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呼唤大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要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目标,职业教育承担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也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二、现阶段职业教育状况面临的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正处在调整布局、改革创新的关键阶段。对此,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有几方面的问题应该特别关注:

1.对职业教育发展机遇所面临的挑战要有一个全面了解这种深入了解不仅要面向国内政策制度,还要着眼于国际形势发展。不仅要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特色,也要与国际标准相接轨。

2.来自于现行法规和体制方面的障碍国家近几年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给与了政策和法律上的诸多支持,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不断的修订和改善这些问题,使我们的职业教育能更加准确地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路线。

3.职业教育与普通类教育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竞争

近年来,国家给与了高等教育内部职业性的足够重视,也引起了普通类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逐渐渗透和竞争。

4.职业教育的本身缺陷

职业学校过去缺少自信,很多只是朝向学术类标尺发展,其学校自身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观念较弱,过分注重外向型培养,忽视了本土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针对现阶段问题的解决方法

1.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支持高效发展职业教育方面要转变因循守旧的观念、发挥政府的积极引导职责。

2.加强信息服务,调整法律政策

我们应在现有法律中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从事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在社会积极呼吁,于《学校教育法》中增加对职业教育有明确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法律法规。

3.通过职业院校提升社会对职业文化的认识,引领社会职业需求

一般说“高等教育是社会良知的创造园地”,其实职业教育也应起到积极的社会引导作用。同时,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应主动启发政府、企业和个人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

4.加强职业培训

用职业培训作为打开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的突破口。

(1)增加功能,拓展新空间。劳动市场需求变幻莫测,这在劳动力流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时越发突出。人口出生率的波动,群众对教育选择的变迁等等,无一不对职业学校教育形成冲击。拓展职业培训的可发展空间,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必然的理性选择。

(2)面向市场创建新型运行机制。面向市场,首先要关心职业教育培训对象的切身利益,解决他们的脱贫致富、就业创业问题。

(3)提高质量意识和教育标准的新途径。职业培训的开展使职业学校的质量意识得到强化,顾客导向的社会化质量控制标准由此逐步引入职业学校。

(4)师资能力开发的新课堂。职业培训是职业学校教师的大课堂,是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动力源和信息源。通过职业培训,专业教师对劳动市场需求更熟悉,与行业企业联系更紧密。

5.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1)建立以就業率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科学评价职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关键是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建立以就业率为核心指标的职业教育评价指标 体系,综合职业教育的多种因素,从学校发展的不同角度和侧面来评估就业的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该指标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办学起着极其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和持续发展的方向,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指挥棒。同时,该指标体系还应体现职业教育的产业属性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指标体系的质量保障作用,引导教育产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2)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前提的教育,建立紧跟市场、贴近行业、依托企业的职业教育体制,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教育有效性。为此,要积极探索多种多样的联合办学模式,如中外合作、定单培养、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以及与政府合作的办学模式。同时,引进和借鉴国外成熟的办学经验,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制、连锁经营等办学模式,实现办学主体产权的多元化,培育生源市场,实现资源共享、联动共赢。

(3)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教学,引人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和德国“项目教学法”以及“行业导向教学法”,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强化能力培养;运用现代 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对社会岗位性质和需求有直接的认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水平。

6.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

(1)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依据: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同时指出要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的评价指标体系: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

(2)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与特点:以就业为导 向的评价指标体系内含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全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业绩,以一个人为社会所做的贡献来衡量个人价值;二是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没有任何垄断成分,当劳动力供求达到平衡时的工资正好反映了劳动力的价值。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尚处于研究的初始阶段,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有关指标和权重有待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冯丽英.贵州电力技术[J].职业教育改革及其发展,2008(3):93-94.

[2] 肖常沛,陈喜枝.轻工科技[J].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与探索,2015(12):204-205.

作者简介:

张 闯(1994-),男,江苏无锡,助理实验师,学士,主要方向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

(作者单位: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

猜你喜欢
教育体制就业率指标体系
严宽有度促合力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以县为主”农村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利益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