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佳文
摘 要:我国经济和金融不断受到外部金融政策的影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弹性,只能依靠适度监管下的金融改革和创新。本文参照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金融危机以来西方金融监管政策,思考我国的金融改革和监管道路。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金融改革;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一 引言
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会再次造成美国股市泡沫,并可能使得美元再次涌向新兴发展中国家,导致这些国家再次发生通货膨胀或者导致货币升值,并降其经济竞争力。
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也是下一步货币更自由流动的开始,更远的说是看到深化金融衍生品和加强金融创新的一丝曙光。在金融领域,只有持续的金融创新,金融改革和与此对应的适度金融监管才能在全球化的金融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而金融竞争又是国际经济竞争的最核心部分。
谈到金融改革,就避不开金融衍生品,所谓金融衍生品,是指通常意义上金融工具的派生物,是原生资产(Underlying Assets)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品的种类从形态上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共四个类型;从标的物资产分为股票类,利率类,汇率类和商品类。从交易方法上分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
那么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适合走哪一种金融改革和监管的道路呢?因害怕金融风险,从而强化金融监管而选择放弃金融创新吗?
二 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加强了二、环境变化下金融改革的思考
1.在基于国内不缺资金、全球资金过多并纷纷看好中国、投资中国的基本判断下,我们一方面要加快采取解决中国经济对外不平衡的各项综合对策,包括主动进行汇率改革,增强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基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因此在这过程中,我们又要防止短期内世界资金过多的冲击中国。所以,我提出,要看好中国的金融“国门”。所谓“国门”,就是汇率的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兑换和外资对中资大金融机构持股比例的改革进程三大内容。所谓看好金融“国门”,不是不开放,不是中断开放的过程。从改革方向看,这三项最终是要实现完全的市场化,但目标彻底的市场化需要一个过程。当前,重要的是要结合中国经济内在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渐变的节奏。
2.金融业对外开放,同其他领域的对外开放一样,没有前28年的对外开放,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显著成绩。同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中国金融已经逐渐渗入全球化的过程中,相比海外,中国金融是弱项,弄得不好,最容易使中国经济在突发时间内出现全局性、难以收拾性的问题,可能不是投资、也不是农业,而是金融。因此,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环境下,要冷静分析金融全球化中一些国家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教训,要正确把握中国金融开放的节奏与次序。相对于对内开放,目前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速度并不慢。
三、近期金融改革的重点内容
基于上述判断及其认识,当今中国必须加快国内的金融改革与全方位创新。如何加快?已不能像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初期那样,静止的“依样画瓢”,而必须从眼下的经济金融矛盾出发,选择改革的重点。涉及的内容很多,择其重点而言:
1.就货币政策而言,应该在继续看好中国金融“国门”的同时,一方面尽快采取各种缓解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综合政策,包括有些是央行力所不能及的政策;另一方面央行要高度警惕日本泡沫经济征兆在中国的出现,不能简单遵循过去货币调控的经验比例,不能陷于价格调控还是数量调控,选择货币供应量目标、利率目标还是通货膨胀目标的讨论。中国当前货币调控中遇到的复杂性是其他国家未遇到过的,也是经典教科书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因此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应充分注意的是,要关注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但从实体经济面说,关注企业流动性比关注银行流动性更为重要,从企业流动性动态变化,不失时机地谨慎调控。
2.目前中国经济形势不错,国家财力比较充裕,面对金融业更大开放的即将到来,彻底理顺、壮大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时机既已完全成熟,而且非常紧迫。具体的内容,从横向面说,包括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邮政储蓄体制的建设、政策性银行的定位和资本金的补充、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与转型、有问题中小银行的治理等等,自然是应抓紧研究解决的大问题。从纵向面说,从战略意义看,理顺、壮大中国金融机构的建设,不仅仅是对上述机构补充资本金、转型与定位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中国金融机构包括证券、保险等机构,没有严重风险问题的,也要加快组织国家资本、民间资本大规模投入。在中国金融“国门”尚未彻底打开之前,应该抓紧壮大其实力,以准备迎接更大开放的挑战。这是建立中国现代金融组织架构体系的重要基础。
3.趁着中国金融尚未向全世界彻底开放之前,抓紧时间,鼓励金融机构全方位、大胆创新,在境内彻底先开放,锤炼金融机构与普通工商企业,培养各种人才,已是时不待人。为适应境内全方位、大胆的创新,必须采取措施,改善现有低效率的“一行三会”监管协调机制,迅速改变现有金融上层建筑不适应金融事业大发展的状况。
4.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重点完善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企业资本形成机制。除市场人士反复呼吁的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外,在企业的资本形成机制方面,要给予更大的灵活性。一是要结合中国绝大多数有活力中小企业资本的规模,进一步降低深交所中小企业板3000万元的上市门槛要求,真正鼓励、方便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鼓励自主创新,严格上市条件,开设创业板块的时机基本成熟;三是修改原有制度规定,鼓励商业银行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开展企业重组并购中的融资;四是引导产业基金向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广泛动员和组织境内闲置资金参与企业资本形成,运用杠杆效应,与境外社会游资竞争,帮助国企改革,尽快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
5.外汇储备不断增长态势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中的焦点与难点。除采取其他各项减缓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措施之外,区分国家外汇储备的稳定汇率功能和战略投资功能,改革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时机已基本成熟,不要犹豫了。应尽快将现有的中央汇金公司从中央银行独立出来,成为国家行使战略投资功能的专门机构。政府发债或公司发债,从市场上筹集人民币资金购汇,将外汇用于国家战略急需的地方,以增强国家持续竞争力,以推动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6.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是金融运行和金融调控的市场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基础是,被调控对象要彻底市场化。在目前金融机构体系各方面改革取得一定成績的基础上,要彻底的市场化,改善金融运行和金融调控的市场化,必须实现金融机构管理者“人格”的市场化。为此,再一次呼吁,彻底取消各类金融机构管理者的行政级别、官员待遇,其时机不仅已经成熟,而且是当务之急。舍此,中国的金融机构不可能搞好。
四、金融监管
我国金融改革和监管的道路选择
金融危机为我国的金融创新和监管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验,但这几年以来对于金融监管强调的太多,可以说过度得重视了金融风险,却忽略了金融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每次出现的金融危机,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黑天鹅”事件都是金融创新的契机,是为避免相同危机而做金融改革的一个动力。一方面,金融监管为金融创新提供了保护伞和舞台,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为金融监管提供了新的挑战,金融创新也会同步促成金融监管的创新。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和监管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进行:
1)从场内交易的金融改革和创新开始起步,这不但可以在局部试点,而且方便金融监管;
2)监管体系建设需从强调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向金融功能监管的方向过渡,避免金融监管机构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保姆,甚至有事还向金融机构输血;
3)逐步建立起金融创新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两者共同作用保证金融改革符合金融稳定性的要求;
4)逐步推行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加金融机构抗风险的弹性;
5)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基础上,进行货币自由化改革;
结语
当前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以及美国不断推出的货币宽松政策,我们的国内经济每次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金融市场没有足够的弹性来适应和吸收这种外部冲击。而增强我国金融市场弹性的重要手段是金融创新和改革,推出适合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金融衍生产品和金融交易市场,才是消除外部影响和增强金融机构竞争力的强有力手段。当然发展的过程中,适度的监管和金融法律的健全和严格执行是金融改革和创新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