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学风状况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2019-09-10 19:13:28罗建坤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9期
关键词:学风农村小学建设

罗建坤

摘  要:良好的学风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农村小学的教育管理活动都是通过班集体这一基本组织形式来实施的。只有存在于班集体之内的广大学生树立起勤奋学习、团结进步、健康向上的良好学风,农村小学的学风建设才能上水平。本文将主要探讨农村小学生学风状况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风;建设;教学

良好的班级学风,是学校全面推进校风建设的起点。班级有好的学风,不仅能为学生营造出优良的读书学习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而且还能活跃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能直接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对学生来说,学风是指在一定的人生观和学习观的支配下,在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优良的学风可以保证和促进学生高质量圆满地完成学业,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许多终身受益的习惯。可以说优良的学风是造就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勤奋的学风,是促进班级不断发展的动力。勤奋的学风可以有效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一个班级的生命。

一、农村小学学风状况的原因分析

1.传统应试教育对农村小学学风的影响。在国家大力提倡素和推行质教育的同时,许多农村小学对素质教育认识不够,表面上是搞所谓的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应试教育的老套套,以分数定好坏,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纯,为提高考试分数弄虚作假,不择手段,学生的整体素质根本得不到提高。

2.教书与育人相脱离,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仅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有的教师敬业精神差,工作责任心不强,只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而形成教育与育人极度脱节,致使学生思想素质低下,学习意识无法提高,对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具有极大影响。

3.农村家庭教育的滞后,也严重阻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现在的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占大多数,大多是父母在外打工,老辈人在家带孩子,老年人思想落后守旧,对孩子的思想缺乏正确教育,再加上老辈人对孩子的极度溺爱,使得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专横拔启,怕吃苦,怕受累,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孩子势必将这些思想和行为习惯带人学校,严重阻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4.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学风的影响。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物质至上、享乐主义,甚至读书无用论等不良倾向,通过各种渠道涌进校园,学校已不再是“一方净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文化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导致浮躁、功利、散漫、虚夸、动力不足等学风的病理现象。5.学校学生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也是影响学风的重要因素。

二、加强农村小学学风建设的几点缪见

1.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学校学风状况,是学生内在思想的外在表现,学习态度、学习风气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可以说,良好的学风来自正确的学习目的,因此,要解决学风不良的问题,最根本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解决好为何而学和为谁而学的问题。

2.完善各种与学生有关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管制和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的有效手段,是形成良好学风的有力保证。不过,所有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激励与约束并重,制定与贯彻同行,使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的放矢,确有实效。

3.以班风带学风,以学风促班风

班主任应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班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创设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各班要全面落实《班级常规量化考核细则》,它是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每天的行为及班级表现进行考核的一项管理措施,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在接受管理的同时,也参与班级管理,加强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培养主人翁意识。

4.加强领导机制,形成共识,齐抓共管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展学风建设要有一个系统的、全局性的统筹安排和部署,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要成立学风建设领导机构,加强对全校学风建设工作的统筹安排和全面领导。要明确各部门在学风建设中的职能和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网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力量集中到重点上,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确保学风建设沿着正确、规范、科学的轨道深人持久地开展。

5.家校聯手,共同谋划,通力协作

教师在激发学生形成良好学风方面的愿望与家长是一致的,这方面的措施、方法若为家长所接受,与家长通力合作,成效就可能事半功倍。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学习风气、行为习惯等具有导向、激励、约束、规范、凝聚等作用。我们在学风建设中,应有意识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7.树立榜样,组织竞赛,以榜样和竞争促进学风建

(l)榜样是人们头脑中的先进典型,是突出的人物形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体表现在:一是鼓励作用。二是调节作用。(2)没有竞争,集体便没有活力,个人便没有危机感。要打破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创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竞争局面,就必须鼓励竞争,用竞争激发学生高昂的斗志,发掘学生巨大的潜能。所以,学校应多组织竞赛活动,尤其是文化类竞赛活动,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能让学生在竞赛中相互竞争,相互超越。

结论

抓好班级学风建设,就抓住了繁杂的班级工作之关键,就掌握了班级教育教学的主动权,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创设了必要的条件。只要自身的素质与品德不断地在优良学风建设下不断上升,才能让农村小学生早日成才。

参考文献

[1]  江新科.刍议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31.

[2]  龚兵兵.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成因及对策分析[J].亚太教育,2019(07):102.

[3]  赵芳萍.浅谈农村小学班级管理[J].教书育人,2019(19):75.

[4]  周晶.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探赜[J].新课程研究,2019(14):135-136.

猜你喜欢
学风农村小学建设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1:20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5:34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5:54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