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华
摘 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推进以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做好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反思工作,看到自己在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结合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理念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育方法进行符合教学改革要求的创新与发展,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操作能力为教育目标,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教学方法做出了改进。
一、落足生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所教授的数学内容常常过于书面化,割裂了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应该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或是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设计,使数学学习内容贴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使数学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笔者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具体使用方法,笔者在课堂中首先给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扇子,通过扇子的开合具象了扇形统计图的概念。之后笔者又列举了几种扇形统计图在班级生活中的使用途径,例如,利用扇形统计图表现出班级男女生人数的比例、利用扇形统计图统计班级中清扫工具的比例,通过学生日常所能接触到的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看到了扇形统计图使用的方法以及便捷性。笔者通过利用生活化的工具以及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事例,将扇形统计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生活化创新,在为学生用生活实例具象了扇形统计图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利用扇形统计图简化解决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使小学数学内容落足学生实际生活,可以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識,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学习中解决生活问题。
二、巧设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改革中指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以往的教学中,数学教师一味地追求学生学习分数的提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常常以教师讲授的方式为主,在这种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逐渐丧失了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长远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问题设置的方式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占据学习主体地位。
在百分数的学习中,笔者利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自主思考。在教学之初,笔者通过“百分数怎么写?”、“百分数是不是分数”等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要求学生们通过思考在课本中找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笔者设置的问题较为简单,学生在问题给出的明确方向引导下,通过自主思考与书本的辅助可以快速的解决问题。在预习完成之后,笔者又提出了“百分数的应用意义是什么?”“百分数的应用方法是什么?”等难度较高的问题,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尝试思考后无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进入到学习环节中,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有针对性地听取教师的授课内容,有效地提高了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在难度逐渐增加的问题下逐步地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重视实践,给予创新操作空间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不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压缩了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培养学生数学核心能力要求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创新和动手操作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结局数学问题的方法。
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看到教材中数学广角环节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数学广角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优化一课中,笔者为学生布置了真实的模拟情境,利用闹钟响起、有学生敲门以及擦黑板等班级教学中具备的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模拟情境中对优化一课中的学习内容进行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现了自己在思考阶段对问题的创新想法,并且通过实践结果得到了改进方向,最终实现了各种事件的优化操作。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数学广角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充分给予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的空间,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协调和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在教学改革的环境下,数学教师在小学教学的教学实践中应该首先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工作,针对传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改革的要求与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改进,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姜亚民. 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4(8).
[2]仲广群.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展望——一种基于中观层面的分析与思考[J]. 小学教学研究,2013(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