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 要:知识经济社会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制度、方式进行一系列的变革,力图在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上使人事管理更加科学化,此文对人力资源开发与人事管理的地位和目标进行了分析探索,论述了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切入点,人事管理科学化的预期效果分析等人力资源开发与人事管理科学化相关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人事管理;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科学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事制度也随着轰轰烈烈的经济体制改革悄然进行着,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了“招聘”、“聘任"、“人才市场"、“人事代理”、“竞争上岗”等字眼,但很多企业还沿袭旧有的人事处、劳资科的传统事务型功能,而没有真正实现人力资源部的管理功能。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力图在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上使人事管理更加科学化。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人事管理的地位和目标
(一)人事管理应处于带动全局的战略地位
人事管理是对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人事关系的管理,而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包括人与事的关系和一定组织的人与人的关系。对人在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的价值评价将决定着人事管理所处的地位。传统的人事管理把人看成是一种成本负担,对人的管理必然局限在管理的控制职能上,形成了“进、管、出"并以管为中心的过程管理,使人事管理成为全局管理中的一个环节。
(二)人事管理目标的定位
1.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功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入力资源和资本这些基本要素,自然资源的高耗费和资本的高投入虽是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推动力量,但资源稀缺和资本短缺又将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人力资源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关键性的条件。
2.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知识经济是社会高度民主文明的结果,知识经济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决定它的本质特征是创新,是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动力和灵魂。
3.形成有利于人力资源效率化的机制。人事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力资源效率化。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应该形成有利于人力资源效率化的机制,如合理的流动机制、“三公”的竞争机制、合理的分配制度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等等。
4.创造有利于个体人力资源质量提高的社会生态环境。人是生活于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之中的,人力资源的发展离不开物质与精神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人的素质是人力资源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切入点
(一)打破个别人员的非关联性管理制度,形成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1.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保证人力资源的总量,形成规模效益。第一,国家财政部门应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开发基金,用于保证培训和再就业教育的需要。第二,要建立和完善有关教育、培训、就业、劳动等法规,从法制上保证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
2.注重入力资源结构的配置,充分发挥每一个劳动者的人力资源优势。第一,国家要配合西部开发战略,进一步采取特殊政策支持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尽快改善人才的环境条件,大力培养乡土人才。第二,国家制定优惠政策,加快产业间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的步伐,缩短劳动者转业和再就业的时滞,以降低失业率。
3.加快人事制度改革,为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制度保障。第一,建立科学的人事分类管理制度,建好“三支队伍”,即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高素质职业化的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和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第二,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逐步推行个人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的双向选择制度。
(二)打破条块分割、部门所属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1.市场服务功能。建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化系统,根据人力资源现状、环境条件,以及人力资源的发展规律等有关信息,准确快速将其反映到管理决策层,以保证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
2.市场引导功能。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事信息往往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信息应该来自于市场,并通过各种公开的公共媒体加以传播。
3.市场保障功能。第一,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法律体系。第二,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系。
三、人事管理科学化的预期效果分析
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和人力资源各主体观念变革后,可能会产生以下效应:
(一)整体效应
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和人力资源各主体观念的变革,建立和健全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形成了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使人事管理系统内的各个要素组合合理,可以产生1+1>2的整体效应。
(二)关联效应
1.缓解就业压力。就业者观念的更新将打破“等、靠、挑”的惯性思维,使就业行为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扩大了就业面,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2.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和人力资源各主体观念的变革,不仅会形成人力资源的良好社会环境,而且各种机制都体现受教育的现实收益大于机会成本,从宏观(国家)、中观(组织)和微观(个体)几个层面上,都产生了对人力资源投资的动力。
(三)乘数效应
“乘数”一词最初来自人们对增加支出导致需求扩大的现象,即由于某些支出通常要引起产量和就业量一倍或多倍的变化。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也存在着乘数效应。比如,某个职位空缺,选择适当的人填补这一职位后,可能引起其它职位的相应变动,也就是说,选拔一个人,可能引起多个职位的变动,并可能引起工作效果上成数倍的增减,这就是乘数效应。
人力资源配置的乘数效应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从正面起作用,也可以从反方面起作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和人力资源各主体观念的变革,使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有利于每一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强化了人力资源配置乘数效应积极的一面,有利于工作效果成数倍的增加,相对增加了人力资源总量。
参考文献
[1] 杨体仁 祁光华:《劳动与人力资源管理总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2] 梁裕楷 袁兆億 陈天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