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合三个课堂,让思政教育“红”起来

2019-09-10 07:22刘彩琴李磊
教育家 2019年48期
关键词:职院易班思政

刘彩琴 李磊

青年学子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的引导和栽培。近年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力推进以思政教育为引领的校内理论实践课堂、校外社会实践课堂和网络课堂“三个课堂”的创新融合,实行“三环联动”, 打造同向同行、协同发声的相融性实践育人体系,让思政教育新起来、活起来、实起来,进而“红”起来。

搞活“小课堂”,让思政教育“新”起来

“一个便于大家记忆和传播的11位数的手机号码,可以简明而鲜明地理解和记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主要内容。这个手机号码就是,19411113134”。2019年11月27日下午,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领导走上讲台,为180余名学生讲“形势与政策”课。

“领导讲课理论知识丰富,案例鲜活丰富,这样的形势政策课大家很喜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大二学生小照会后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在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干部、党员教师带头讲思政课,是落实领导干部、党员教师联系学生“五包五进”制度,推动建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教育机制,使思政教育形式上“新”起来的重要举措。

思政教育的生命力不只体现在课堂上。2019年12月2日清晨,随着一声“向国旗——敬礼”的口令响起,2000余名师生齐唱《义勇军进行曲》,随后,来自学院梦之舟话剧社的60余名同学以舞台剧的形式再现了100年前五四运动爆发的历程和场景,“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呐喊响彻整个校园……

这是邢职院第十五期“国旗下思政公开课”的场景。为进一步创新思政课程学习载体,邢职院在全校实施“国旗下思政公开课”。公开课以每周升国旗为载体,选择思政课中的理论专题为活动主题,通过演唱、舞蹈、朗诵、音诗画等多种形式呈现。“公开课以‘润物细无声’浸润式思政教育为手段,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现场中,这是实现思政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的创新举措。”负责本次活动策划的团委卢磊老师这样讲道。

近年来,在校内课外活动中,邢职院注重将“大水漫灌”与“精准点灌”结合起来,把第一课堂的内容作为第二课堂开展的主题,通过党建引领、思政赋能,让思想政治工作下课不下线,积极探索课上课下融合的“345”育人模式,收到了显著成效。

一是抓好“3个阶段”,确保全过程育人“不断线”。入学教育阶段,广泛开展知校、爱校、荣校系列活动,组建“启航课堂”授课团队,对新生进行全方位入学指导,给学生发展“指引力”;在读阶段,构建“全校一盘棋,月月有主题”活动体系,常年开展12个主题教育月活动,确保主题教育三年不断线,给学生发展“导向力”;毕业阶段,连续6年为毕业生打造毕业微电影,记录大学生的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给学生“助推力”。

二是实施“4大工程”,搭建全方位育人“立交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统筹推进“思政铸魂”“以文化人”“实践立行”“关爱学子”四大工程,充分发挥课程、文化、实践、心理、资助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将思政元素贯穿于第二课堂的方方面面。重点打造“中国系列”“国旗下思政公开课”“红动邢职”“我们的节日”“一月两季五进”“幸福课堂”等系列校园文化品牌。

三是凝聚“5支力量”,打造全员育人“同心圆”。推行“五包五进”制度,按照学院领导包系部、机关领导包支部、系部领导包年级、党员教师包社团、广大教师包班级的原则,推进党员干部、广大教师进课堂、进社团、进宿舍、进食堂、进网络,合力挑起“思政担”,先后打造了思政课“一把手”工程、“校领导午餐会”“易班有约”等育人亮点。

开辟“大课堂”,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无数先烈为我们负重前行,而这些人必将被载入史册,必将被人民所铭记……中国精神在哪里?我们必须搞清楚。”思政课教师郭杰彬指着陈列馆内一张珍贵的老照片为同学们深情地讲述着。

为了更有力度地增强学生爱国爱党情,邢职院对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弘扬中国精神”理论教学,将学校的思政课堂搬到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35名学生在郭老师的讲解中,瞻仰了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在“行走”中重温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邓小平、刘伯承及抗大学员生活、学习、战斗的峥嵘岁月。

为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向纵深推进,邢职院又把思政课堂搬到了河北省民政总医院,在这里,90岁高龄的龙海鹏、高瑞英老人慷慨激昂地讲述着亲身上战场剿日寇、送情报的故事……

“这样的课堂很生动,让课本上的一段段文字鲜活了起来。我们走近英雄,真切感受了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也更加坚定了我的军人梦。”国旗班班长在朋友圈这样分享。

如何让思政教育“活”起来?“行走的思政课”只是邢职院“实践立行”工程中的项目之一。长期以来,邢职院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一体化构建融入课程化、项目化、基地化、全员化的实践育人工作机制,把思政教育搬到了更广阔的社会大课堂。

一是实践内容模块化。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分结构、分重点的实践模块,开设家庭角色体验、社会角色体验和综合素质拓展三大类实践项目,涵盖专题调研、社会调查、支农支教、培训指导、创新实践、创业实践、科普宣传、科技指导、科研攻关、课题合作、政策宣讲、文化传播、帮残助困等十余项内容。

二是实践项目品牌化。主动聚焦“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等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推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西部阳光工程”等实践育人精品项目,重点打造了“行走的思政课”“红色研学”“田园使者”“青春驿站”“农村幸福院”系列实践育人品牌。

三是实践平台基地化。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扎实推进校内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建立融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社会实践平台于一体的实践育人基地。与冀南革命纪念馆、抗大陈列馆、郭守敬纪念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是实践机制全程化。建立全程指导、考评、分享机制,实施“导师陪伴计划”,建立“企业+专业+学工+朋辈”的实践育人指导团队,全程负责校外实践。依托易班思政网,实时动态认证学生实践时长、记录学生实践学分;遴选汇总《社会实践成果汇编》,印发至全校各部门学习交流。

拓展“微课堂”,让思政教育“实”起来

学生在哪里,思政就在哪里。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在推动思政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深度融合思政课堂和网络课堂,给网络插上“思想”的翅膀,让主流声音在大学生中间听得见、站得住、立得稳。今年国庆期间,刚刚登陆各大影院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人气爆棚,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倪亚宁等150名学生却没花一分钱就拿到了观影门票,给同学们带来“福利”的,正是学院的易班网络平台。今年,围绕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校40周年等重大节庆开展了护旗手招募令、我和国旗同框、红色影片展播、青春告白祖国、青春为祖国歌唱、网络知识竞赛等特色化易班活动,通过换语态、可视化、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交流互动的欲望,让他们成为故事的主人。

一是“微阵地”提供大平台。学校动员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积极融入易班平台建设,先后录制多期思政课程和思政主题班会视频,传送好思想、传递真心话、传播正能量;开辟了“辅导员工作坊”专栏,要求辅导员以工作日志的形式与学生在线互动交流;结合“学习强国”APP,自主开发了“先锋邢职”应用,采用竞赛答题的方式,线上线下结合,评选周冠军和月冠军,“寓教于乐、寓学于趣”,让党建思政内容“活”起来。

二是“微活动”搭建大舞台。学校结合重要事件节点主动设置议题和活动,融入深受学生喜爱的微电影、摄影、网络视频、动漫和创新创业等形式和思政主题元素,把学生第二课堂“搬到”网上。近日,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公布了2019年全国易班共建高校埋點的八个专题参与度百强排行榜,邢职易班荣获“追寻新思想足迹”专题第12名、“最美校园竞晒”专题第50名等4个专题百强学校。

在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思政教育初步建立了“易班+两微一抖”的工作模式,构筑了思政教育新阵地、新平台,初步实现了网上网下优势互补、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让学生上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离不开。

猜你喜欢
职院易班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易班实名制下陕西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生态构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简析新会计制度下的职院经济管理工作创新
关于职院图书馆赠刊管理与有效利用分析
高等学校易班平台推广建设探析
辅导员应用“易班”开展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易班平台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