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一座以石油石化经济为主导的新型现代化工业城市,也是新中国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被喻为镶嵌在祖国大西北的一颗黑色宝石。2013年,克拉玛依市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2015 年,在新疆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18 年,“教育转型实现现代化”成果获得“持续创新奖”……这一系列成绩,见证了一个边疆油城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标准化、均衡化到现代化的华丽转型,创造了基础教育的“克拉玛依现象”。
培育持续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文化基因”和“力量源泉”
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克拉玛依市大力实施“文化育人战略”,大力培育积极向上的教育文化,营造优良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根据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和人才成长规律,提出了“创办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享受幸福的人生;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教育核心价值观,确立了“建设一流的教育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的教育发展愿景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崇高使命,形成了克拉玛依教育哲学、教育文化的核心和教育者共同的价值追求,逐步实现了教育发展的价值领导和文化引领。
同时,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为目标,以学校课程资源研发和教学创新为重点,按照小学“一校多品”,初中“一校多品加特色校本课程”,高中课程多样化的要求,深入开展特色学校文化建设及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各学校总结梳理办学的核心价值观及愿景目标,传承与创新学校文化,总结提炼教育思想,完善并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引导中小学校在发展投入与发展机会均等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形成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良好局面,高质量、有特色、多样化、可选择的教育格局逐步构建。
多位一体,建立“优质均衡”保障体系
构建多元课程体系,提供“优质均衡”的资源保障。在严格遵循和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克拉玛依市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对学校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和分层分类设置,完善并形成了各类课程教学资源和学习读本,实现了国家课程在中小学课堂的最优化实施。目前,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发开设各类校本课程教学资源达到500余门,尤其是国家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2012年以来,根据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需求和学科特点,形成了分层、分类、特需、多样的课程体系,学校总计开设了220门课程,为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选择性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各学校聚焦课堂、反思课堂、研究课堂,不断调整优化教与学的关系,创设新的课堂文化,将课堂定位于“学生成长的地方,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减少讲和听,增加说与做,构建了“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的教学管理体系,将传统的行政班转变为教学班,将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方式变为“导师制”,将学生在固定班级授课转变为不同的教学班之间流动“走学”、教师在各自固定的教室里等待学生上课,真正将课程和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将“因材施教”和“创办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落到了实处。
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社团活动和选修课程,各族学生因选择适切自己的课程而自然融合在一起,扩大了同学之间交流交往、互学互助的空间和范围。各族教师互结对子,一起备课、教研、辅导学生,营造了全面普及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同时,各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对部分学科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分层援助课程,安排专职援助教师随堂跟踪听课,展开小组或一对一的辅导和“培优补弱”,并在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交往能力,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
强化队伍建设,提供“优质均衡”的智力保障。围绕提升教育品质、建设卓越学校的目标,克拉玛依市坚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网络培训为辅助,以骨干和专项培训为抓手,以教学实际问题、教师关注需求为切入点,大力实施“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创新培养机制和模式,不断拓宽培训渠道和培养内容。先后委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围绕“校长课程领导力”“教师课程实施力”“教研人員的课程指导力”等主题,持续开展“课程教学领导力”高端培训工作。组织教师赴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开展挂职培训、交流研讨学习。
2017年至今,借助上海高质量师资培训资源,已开展各类培训1500余人次,组织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市区两级教研员参加“课程教学领导力”专题研修150人次,组织教师开展“教育转型科学理念与实践能力”专题培训3160人次,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自治区、市级培训47500余人次。同时,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促进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每年面向全国师范院校遴选优秀应届毕业生,面向新疆内外招聘骨干教师,不断补充优质师资力量,在师资配置中优先考虑师资相对薄弱的学校,实行统筹调配,市教育局定期、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到师资相对薄弱的区域和学校进行支教、挂职,并在骨干教师选拔、教师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实施适度倾斜政策。一些区域采取“区管校聘”的方式,开展区域内师资的有序流动,通过集团化办学的方式,强校带弱校,不断提高区域各学校师资队伍和办学治校的整体水平。
推进管理创新,建立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
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为龙头和抓手,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围绕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的工作重心,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下放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的实施意见》,将涉及学校人、财、物等9个方面的30多项权利下放到学校,并通过建立“带编制”和“雇员制”两种教师招聘机制、校长奖励分配机制,设立人才和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方式,将用人自主权、薪酬分配和经费使用自主权下放给学校,促进学校自主内涵发展,有效激发了学校办学的生机和活力。
依章办学,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把制定和落实章程作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中小学治理结构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先后制定下发了《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制定学校章程的指导意见》《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建立校务管理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克拉玛依市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等指导性文件。各中小学校积极落实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成立了校务管理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机构,逐渐打破了传统的科层管理模式,体现民主协商特征、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及学术型的组织机构基本健全。同时,实施“三评一查”归口管理制度和“清单管理方式”,明确政府和学校的权责边界,切实减少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行政干预,研究制定并实施《克拉玛依市教育系统工作人员问责暂行办法(试行)》,启动实施 25 所试点中小学“学校管理权限清单”制度的编制工作,将“放权”与“管权”有机结合,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确保了简政放权工作的规范有序健康高效运行,进一步提升了学校依法办学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市中小学内、外部管理的科学机制逐步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新格局逐步形成。
校长职级制改革,依法推进学校去行政化进程。2017年10月,克拉玛依下发《克拉玛依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实施意见(试行)》及相关配套政策,摘掉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的“官帽”,取消校(园)长行政级别,全面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推进学校管理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督导评估,积极推行第三方评价。充分发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作用,构建“督政、督学、质量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工作格局,持续开展区级政府落实教育职责督导评估、“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发展性综合督导评估等专项督导工作;成立“克拉玛依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国家试验区”工作,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和绿色评价。2019年,首次面向社会发布我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为诊断、改进教育教学和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家长评学校,社会评教育”教育满意度网上调查工作,获取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为教育决策和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提供依据。两年来,家长对学校办学的综合满意率均达到96%以上,社会人士对教育总体发展综合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教育“优质均衡”植入新的动力
依托教育城域网,完成了“教师研修网”和“数字化教学应用平台”的搭建工作,实现了全市各中小学校之间、教师之间与教育局网络中心教学资源,以及国际互联网教学资源、中央项目教学资源的互联共享,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远程网上交流、研修的平台,满足教师进行网络教研、开展网络化教学的需要。探索实施基于网络资源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整合应用,进一步加快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
“胖中心、瘦校園”,统一建成教育资源库、视频点播系统等,各中小学直接使用网络中心的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有效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信息化和数字化渗透到学校的教学教研、日常管理、家校联系等各个方面,满足了学生、教师、家长和管理人员便捷地进行资源查找和使用、家校联系、办公管理的需要。启动电子书包试点项目,开展“智慧教育”项目建设,完成慕课平台、C20慕课联盟资源及智课翻转课堂学习中心建设,引进华东师范大学幕课联盟资源,建立了“智慧教育”项目统一认证平台,完善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基础数据库,实现了教育信息数字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行政办公电子化、学习服务大众化,逐步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构建了网络教研、教学、学习的新模式。教育信息化带动了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为区域和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植入技术动力。
城乡一体,高起点营造“优质均衡”的良好生态
克拉玛依市坚持“两为主”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规定、措施和办法,先后将2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安排入学(非本地户籍学生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 34.1%),享受与克拉玛依本地学生同等的教育。同时,高度关注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采取政府减免、慈善机构救助、党支部及党员和教师与贫困学生结对子帮困等措施,使困难家庭的学生无一辍学,并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贫困生进行学费全额资助。
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使农牧民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克拉玛依市将克拉玛依区小拐乡和乌尔禾区乌尔禾乡农牧民子女全部安排进入城区就学。这些孩子除享受免学费、生活费外,上学期间还享受一定的生活补助,从而保证了农牧民子女享有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营造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良好生态。
回顾克拉玛依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道路,能够总结出一些重要经验。一是积极的教育发展政策,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理解支持教育,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的目标,把教育作为关注民生的首要工程和高品质城市建设的核心品牌,全面提升软硬件实力和资源服务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二是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转型变革发展,是支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了落差最小的公平入学机会。三是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呼唤,是推动教育转型发展,不断提升教育品质的外在动力,也是顺应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四是教育系统内部发展优质教育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动力量。宽阔的视野和雄心勃勃的教育发展战略成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五是形成一支具有共同的教育发展愿景和价值追求的管理者和教师队伍,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六是创造了全新的教育文化及教育发展理念,形成了全新的愿景共识,在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的文化,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和精神引领。
《克拉玛依市“十三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办成极具特色和有吸引力的一流教育。”当前,克拉玛依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了加速转型、优化结构、提升品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克拉玛依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更加重视品质的提高,更加重视个性的教育,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更加重视教育文化培育,持续深化教育转型变革,全面提升教育发展品质。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价值引领的克拉玛依教育改革发展之路正在不断向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