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桂群
[摘 要:初中生通常好奇心很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生活实际,将生活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分析,也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应用生活化素材,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将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兴趣不强的现象,他们觉得这门课程的学习非常无聊,也很少主动跟上教师讲课思路走。而教师通常也是简单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样学生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学习效率也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该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生活化手段,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悟,确保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完成。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课堂氛围很沉重,压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导致学生学习质量得不到提高。若是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应用生活中的情景模式,有效的让生活中的新闻趣事、趣味乐点融入课堂,能够很好的提高学习质量,让以往的教学模式得到改善,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为,生活化的情景模式利于学生自己动手收集相关的资料,也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面对问题、解决能力上得到提高,更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让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让学习和生活想融合,改变以前学习和生活的联系不密切问题。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能够很好的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这完全符合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概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运用生活案例,精彩导入新课
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教师抓住学生对事物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对生活案例的充分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他们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生活化问题,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对教师授课内容掌握更加全面。例如:在“友谊与成长同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提前将小时候和玩伴的合影准备好,课堂上利用屏幕进行呈现。因为照片能够为学生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非常激励,也觉得学习非常有趣,积极与教师配合,为学好这门课程打牢了基础。
(二)结合时事热点,引起学生讨论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时事热点,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这也是教学中的重难内容。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说,除了要将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外,也要促使学生法律意识得到增强,能够在生活中遵守法纪,做合格公民。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多搜集素材,通过精心的加工与处理,能够在课堂上适时呈现出来,便于学生轻松理解与学习,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在“爱在家人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即最近网上曝光了一个老大大拆迁费被子女分完,但无人瞻仰老人的事件,最后老人将子女告上了法庭。教师可以据此问学生:“由于家庭关系的破裂才出现这些问题,你们有哪些想法呢?应该怎样才能缓解家庭关系?”通过提问与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了孝道与家庭关系处理的方法。
(三)组织生活表演,增强情感体验
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课堂上易开小差。因为初中生的表现欲望强烈,所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融入生活化的情景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书中很多的教学知识点都是来自生活,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情得到一定是启示与教育。教师让学生通过表演情景剧的方式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与吸收,也能让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提高。例如:在“让友谊之树长青”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知识点自己编织一个交友经历,反映出在交友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学生表演和自身息息相关的情景剧,兴趣浓厚。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很多以前有矛盾的同学化干戈为玉锦,情景剧的加入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法律素养
实践活动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有利于教师带领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并通过应用所学知识,打牢巩固提升的目的,也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这样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并检验了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正确性,脑海中对各知识点也更加清晰、明了和规范。例如:在“国家利益至上”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利用网络收集、整理损坏国家利益的事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相互分享心得,明白国家利益至上的道理。通过活动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明确了国家利益与个人的关系,清楚个人要勇于维护国家利益,不仅仅需要放弃,更需要牺牲。在学习中学生逐步懂得了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也增强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心中长存国家安全。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手段,不仅能够提升学习效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法律素养与道德品质不断提升。这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能够主动转变教学方法,利用生活案例营造活跃课堂,鼓励学生思考与发言。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高效性,也真正达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志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114-115.
[2]苏雪.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