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细胞学液基薄层制片与传统宫颈涂片巴氏染色的制片效果对比分析

2019-09-10 07:22:44闫秀英
甘肃科技纵横 2019年5期
关键词:巴氏涂片薄层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涂片巴氏染色和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制片效果。方法分别对2013年至2015年本院 1000例妇科传统宫颈涂片和2014年至2016年本院1000例液基薄层检测标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比,比较了2种方法的制片效果和细胞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中, TCT 细胞学的宫颈癌检出阳性率为 9.90%(99/1000),传统巴氏染色法的检测阳性率为 6.50%(65/1000),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技术(TCT)制片效果优于传统宫颈涂片巴氏染色,明显提高检测准确率。

关键词:宫颈细胞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宫颈涂片巴氏染色;制片效果对比,分析

闫秀英(1975年),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大学本科,病理学主管技师,主要从事病理学技术方面的工作,擅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病理学技术。

宮颈癌在目前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位于第二,严重危害妇女的身体健康;发展中国家及不发达地区宫颈癌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发达国家及地区;发展中国家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数约占世界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数的80%[1-3];我国宫颈癌的患病率约占世界宫颈癌患病率及死亡率的1/3[4]。宫颈癌的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预后较差。宫颈癌是能够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愈的,因此对于宫颈的癌前病变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宫颈癌生存率和治愈率的主要方法。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传统的宫颈涂片巴氏染色检测技术,目前较发达地区多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进行对宫颈的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的筛查。

液基薄层制片( Thin-Cytologic Test,简称 TCT) 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细胞病理学诊断的一种新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常规脱落细胞制片技术难题,如假阴性率高、涂片质量差和丢失细胞率高等,为脱落细胞学诊断做出了重大贡献。TCT 可全自动制备均匀的薄层标本,采用机械、气动和流体动力学原理,大大减少了影响阅片的血液、黏液和炎性细胞[5]。我们分别对2013年至2015年本院 1000例妇科传统宫颈涂片和2014年至2016年本院1000例液基薄层检测标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比,比较了2种方法的制片效果和细胞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由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住院部及体检中心提供宫颈涂片和液基细胞保存液处理过的标本瓶,所有标本均是新鲜采集及时送检。细胞保存液、细胞提取液、标本收集瓶、一次性使用宫颈采样拭子刷等由泰普生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提供。拭子刷A2型号,由刷杆、套管和刷头(包括刷毛部分和连接部分)组成;刷杆和套管由聚丙烯(PP)制成,刷头由聚乙烯(PE)制成。

1.2方法:

1.2.1传统的宫颈涂片

传统宫颈涂片是由妇科医生采用妇科木制刮板刮取宫颈及宫颈管内的上皮细胞样品,均匀地涂在玻片上,随即送检病理科,95%的酒精“带湿固定法”固定20分钟,巴氏染色法染色,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1.2.2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简称TCT

由妇科医生用一次性标本采集刷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用大拇指与食指捏住刷柄,将采集刷尖伸入宫颈口内朝顺时针方向旋转3-5周,抽出采集刷,卸下刷头立即放入装有保存液的标本瓶,轻轻摇晃、漂洗,以使刷头上的细胞全部混入保存液中,送检病理科。我科接受标本后先在标本瓶上编号,然后将标本瓶震荡混匀,使刷头上的细胞完全脱落到标本瓶保存液中。用一次性网管通过过滤膜进入过滤器(过滤膜具有3万—5万个小孔,滤膜孔直径为5微米),将标本瓶中的标本过滤。然后在滤后的装有标本的标本瓶内加入4ml细胞提取液,1080转/分,离心2分钟。用吸管抽吸标本瓶上部液体8ml弃去,再20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出离心管弃去上清液。将离心管在振荡器上震荡25秒,使离心管底部聚集的细胞恢复悬浮状态。然后按编号顺序将离心管放入制片机制片,经设置好的程序运行,自动完成细胞混匀、细胞转移的制片过程,经程序化处理后制成直径为2cm的薄层细胞涂片染色。染色试剂有HEMA(苏木素)、EA/OG染色试剂;H2O(缓冲液)、ALC(冲洗液),苏木素清洁液用蒸馏水(纯化水),EA/OG清洁液用75%乙醇,染色、冲洗均自动完成。手工进行80%乙醇-95%乙醇-100%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阅片。

2.结果

2.1传统的宫颈涂片染色:细胞核蓝色,鳞状上皮底层及表层的细胞胞浆均染成蓝绿色,表层不全角化细胞胞浆呈粉红色,完全角化细胞胞浆呈桔黄色,粘液染成淡红色或淡蓝色,红细胞染呈鲜红色,涂片色彩丰富。但巴氏染色易陈旧,效果不稳定;涂片过厚,细胞重叠多,厚薄不匀,涂片质量不能保证(图1);由于涂片厚薄不均匀,封好的切片放置一段时间后有个别切片出现边缘有气泡或密封不全,不利于长时间保存。传统的手工涂片无法祛除正常宫颈细胞学成分以外的杂质,含有血液、粘液、组织碎片及炎性细胞,遮盖了正常细胞,致细胞结构不清楚;有的涂片有细胞水肿、有的有细胞退变等容易影响诊断。采用细胞学诊断标准是“巴氏五级分类法”。

2.2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制片:细胞均匀分布于载玻片上,几乎无重叠,红蓝分明,结构清晰,背景干净看不到血液、粘液及炎性细胞的干扰;全部切片盖玻片密封完好,染色色彩几乎无褪色、无陈旧现象(图2)。诊断分析结果采用2001年国际癌症协会推荐的新TBS(The Bethesda System)分级系统标准诊断,其包含三项内容:标本评估、总分类、描述性命名:判读/结果。具体包括标本满意度评估,有无反应性炎性细胞变化,有无微生物病原体如滴虫、霉菌、疱疹病毒、人乳头状瘤(HPV)病毒、白色念珠菌、放线菌感染的改变,细胞量的多少(大于或小于5000个细胞),上皮细胞异常的分类明确、细致。

分別对2013年至2015年本院 1000例妇科传统宫颈涂片和2014年至2016年本院1000例液基薄层检测标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巴氏分类检出阳性结果 (ASC-US 及以上 )为 65 例,阳性检出率为 6.50%,TCT 检出阳性结果为 99例,阳性检出率为 9.9%,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见表 1

3.讨论

3.1传统的细胞学制片法由于操作方法简单,所需设备简单,制片技术简捷,价格便宜,医务人员能节省人力,病患也因减轻经济负担而乐于接受检查,在基层医院容易推广应用,对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起到了积极作用,传统的宫颈涂片巴氏染色对于宫颈的癌前病变通常可以筛查出来,对于降低宫颈癌的风险起到积极作用,能检测出70%--80%的由人乳头状瘤(HPV)病毒引起的细胞学异常[6]。因此基层医疗单位在设备不全、经济有限的情况下可作为宫颈病变的初步筛查。但因其由于细胞采集的量、能否及时固定、固定的时间和制片的技术不稳定等人为因素影响,部分阳性细胞甚至被血细胞或炎性细胞等所覆盖,难以分辨细胞结构,容易漏诊,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诊断结果,从而影响诊断精确度[7]。传统手工方法制作的涂片只收集了最多20%的细胞,而80%以上的细胞样本则残留在采样器上并随采样器一起被丢弃。另外,40%以上的涂片会因血液、粘液和炎症组织的影响而变得混浊不清,以及固定不及时、涂片太厚造成掉片、细胞重叠等人为因素所致细胞结构不清,使阅片困难,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

3.2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 技术因可全自动制片,几乎使采集器上所有细胞得以保存,细胞采量增加,使血液,粘液,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经过处理后得以分离,细胞集中,涂片质量稳定,薄而均匀,保存了细胞的完整性,去除了红细胞、黏液等的涂片,染色背景清晰,容易观察到病变,阳性检出率有所提高,同时也减轻了细胞学工作者的视力疲劳。TCT技术报告采用TBS(The Bethesda System)分级系统标准诊断报告系统,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同时还能发现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衣原体等。 TCT 技术不仅避免了漏诊,而且是有规范程序的制片,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经过规范化培训的人员都可制备标准化的细胞学涂片,实现了标准化管理。从而提升了诊断价值,是一种更为敏感的方法。TCT技术能检测85%--95%的由人乳头状瘤(HPV)病毒引起的细胞学异常,降低了假阴性率,对促进临床细胞病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6]-[8]。潘秦镜[9]等报道TCT 技术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假阴性率仅为 2.3%,大大低于传统巴氏涂片的 15%~40%。

综上所述,目前大量研究论证了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与传统宫颈涂片巴氏染色检测相比较,TCT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出率优于传统宫颈涂片巴氏染色,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 技术对宫颈的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比传统的巴氏涂片提高 233%[10],大大降低了误诊率和漏诊率,在实际工作中对TCT检测阳性的病人进一步做其他检查(如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宫颈组织学活检等),跟踪随访,进行有效的治疗,可预防和治愈宫颈癌疾病,值得在临床诊疗和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Rebecca Siegel, Deepa Naisha dham, Ahmedin Jemal. Cancer Statistics,2013.CA CANCER J CLIN 2013,63:11-30

[2] 魏丽惠.妇科恶性肿瘤诊治发展现状和策略[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30(1):1-2

[3] 应清,夏庆民,郑荣寿.中国2009年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3,22(8):612-616

[4] 袁嘉峰,吕凤君,张富霞.天津市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及管理流程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0,01:08-09

[5] 李坚.一次性痰液收集器在危重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 20) : 123 - 124,127.

[6] 赵澄泉,杨敏.《妇科细胞病理学诊断与临床处理》,ISBN 978-7-5304-2/R.1355,2011.08

[7] 陈蓉,蒋春樊.简易液基涂片技术在痰液检查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 10) : 48 - 49.

[8]  张晏.细菌培养前痰液处理的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27: 170.

[9]  潘秦镜, 李凌. 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研究 [J]. 中华肿瘤杂志,2001, 23 (4): 309-311.

[10] Syrjanen S, Shabalova IP, Petrovichev N,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and conventional Pap Smear cytology as optional screening tools of women at different risks for cervical cancer in countries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J]. J Low Genit Tract Dis, 2002,6:97-110

猜你喜欢
巴氏涂片薄层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可满足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需求
维药芹菜根的薄层鉴别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哈尔滨医药(2016年1期)2017-01-15 13:43:09
巴氏杀菌水牛奶在不同储存条件下微生物增长规律的研究
中国乳业(2016年4期)2016-11-07 09:50:29
SiN_x:H膜沉积压强与扩散薄层电阻的匹配性研究
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对大肠杆菌耐受性的影响
参芪苓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
芪参清幽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