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提质升级中建好高标准基础的思考与建议

2019-09-10 07:22金波陈冰慧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标准产业

金波 陈冰慧

摘要:“浙江制造”团体标准以“高”标准要求为定位,在温州已有4年多的时间,温州市191家企业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参与标准研制,论文对标准增长速度、标准化意识提升、标准行业划分、标准化能力等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分析结果提出建议,希望借此拓宽研制“高”标准持续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产业 高标准 团体标准 浙江制造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Establishing High Standard Foundation in Industrial Quality Improvement

Jin Bo, Chen Binghui(Wenzhou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 The “Zhejiang Made” group standard is positioned with the “high” standard requirement. In Wenzhou, it has been more than 4 years, and 191 companies participated in the standard development as the first drafting unit. The standard growth rate, standardization awareness, standards division of industry, and standardization capabilities have been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and some sugges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analysis results. It is hoped that this will broaden the thinking of develop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 standards.

Key words: industry, high standard, group standard, Zhejiang Made

1 引言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以革命性的气魄掀开“中国制造”高水平发展的良好开端。中国制造要前行,标准是强劲动力之一,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准绳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推动质量提升的标杆、集聚质量要素的源泉、实现质量价值的手段。标准能提升產品质量档次,标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产品质量的高低,推动产业提质升级,打好高标准基础是关键。

2014年初,浙江省探索建立“标准+认证”的“浙江制造”品牌模式,“浙江制造”团体标准是以“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为核心,追求“精心设计、精良选材、精工制造、精诚服务”,全面提升产品品质为目标,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引领行业走向高品质的一种团体标准类型。 “浙江制造”团体标准更多的是追求“高”标准,用“高”标准作为标杆,促进产业提质升级,满足市场高品质需求。

2 产业提质升级中高标准基础的思考

在浙江省以及温州市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温州制造企业研制“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经过4年多的发展,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提升?都需要回顾与思考,本文通过对温州制造企业研制“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还原其发展现状,思考其存在问题,寻求其解决建议。

2.1 企业研制标准的积极性爆发式增长

“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的研制主体是制造企业,而标准的研制又对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产的产品要有优势、制造的工艺要有特色、提供的服务要优质等,各种客观条件的约束保证了“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的质量与品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参与度,影响企业的积极性。

2015年,温州市制造企业刚刚接触“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的新模式,仅有3家集团公司参与研制,要求之高可想而知。2015~2017年,温州地区  “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的增长数量也仅是“个位”数字的增长;2018年1月,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培育引进新兴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壮大温州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温委发〔2018〕5号),鼓励研制“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并提供奖励支持,同时正逢浙江省政府扩大“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的规模,在双重政策因素的影响下,温州制造企业的积极性在2018年爆发式增长:2018年发布的标准数量为67项(见图1),同比增长415.4%;截至2019年1月,立项论证阶段的标准数量达到144项,是4年来已发布“浙江制造”团体标准总和的1.56倍,可以看出政策的影响力以及企业的积极性对打好高标准基础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从全国的“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所得,温州市只有16家企业在平台上自我声明执行“浙江制造”团体标准,数量之少,令人担忧,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一来可能未参与研制标准的企业产品水平未达到“高”标准要求,无法使用标准;二来可能研制标准的企业仅仅内控使用,忽略了在企业标准信息共公服务平台自我声明的步骤。但从92项已发布标准的数量来看,仅16家企业自我声明执行,在标准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不可忽视。

2.2 企业认同先进标准的意识逐步提高

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更认同“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的发展理念,更积极参与标准的研制,34.3%企业2次(或更多次)参与“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研制,利用研制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优势,掌握团体标准中指标确定的主动权,个别企业接触较久,对其模式理解更深,统计数据中唯一一家研制6项“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的企业正是2015年第一批接触“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的电气龙头企业——正泰集团,企业认同其发展理念,有规划性地研制标准,逐步利用“浙江制造”团体标准提升产品品质与企业形象。

注:191家企业中,有160家企业提供了数据,故对这160家企业统计分析。

从“浙江制造”团体标准所涉及产品的国际排名统计数据来看,在160家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国际排名为前3的,只有18家,占比11%左右;从国内排名来看,国内排名前3的总共有117家,占比73%左右。“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的理念是“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从上述73%、11%的数据来看,立项研制“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的产品大部分达到国内“一流”,当然,如果严格以排名“第一”来判断国内一流的话,图2中可以看到只有41%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真正意义上达到国内“一流”。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产品虽未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但企业认同“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理念,积极参与标准研制,希望以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2.3 企业研制标准的行业仍集中在传统产业

根据《温州市重点发展产业指导目录》,温州产业主要分为战略兴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类,对191家企业所属行业分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有14家,占比7%(见图3);传统优势产业162家,占比85%;其他不在重点产业目录中的企业,也有15家,占比8%;很明显,传统优势产业占有绝对的优势,一是“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属于产品类标准,温州的传统优势产业经过40多年的改革发展,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品牌优势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标准研制选择时更符合选择要求;从战略性新兴产业7%的占比可以看出,新兴产业扩大比重,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从其他制造业8%的占比可以看出,一些未被发现的优质企业,小而精,在小行业内做精做强,一枝独秀,也值得关注。

在传统优势产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塑料制品及印刷制造业、汽摩配制造业、泵阀制造业4个产业占比51.3%,占据10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半壁江山,也从侧面反映出温州的乐清、瑞安、永嘉等地的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根基良好。《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提出“优化标准供给,加强消费品品牌建设”,从图4中可以看出服装、制鞋、眼镜等消费类产品的企业参与标准研制偏少,这几大产业都是温州的传统优势产业,还是有一定的挖掘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企业偏向于电子应用设备,但其他涉及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核电等产业的企业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研制团体标准,暂时未有出现,一是温州这种类型企业少,二是有涉及此类产业的企业产品水平还存在差距,所以在研制标准时,缺乏优势而导致主动权丢失。

2.4 企业研制标准的能力有待加强

在研制“浙江制造”团体标准时,如果企业有过研制标准的经验,表示企业具备一定的标准化能力,对于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研制“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具有良好的保障。从160家企业曾经主持(或参与)研制的536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来分析,有经验的企业69家,占比43%;没经验的企业91家,占比57%,反映了企业研制标准的经验相对偏弱;从表1来看,对有研制经验的企业按主持制定、参与制定分析,主持制定的标准数量为89项,占比17%;参与制定的标准数量为447项,占比83%;很明显地发现,在有研制经验的企业中存在主持制定标准数量少,参与制定标准数量多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标准化积极性与標准化能力都偏弱,明显地倾向于参与而非主持制定。还有从单个企业研制标准数量来看,单个企业研制最大值为参与国家标准19项/家,行业标准20项/家,企业间标准化积极性与标准化能力强弱界限清晰;从综合研制经验、主持(或参与)、单个企业研制标准数三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到温州企业研制标准的能力一般,企业间的标准化差距较大,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高标准的研制质量与发展后劲。

3 建好高标准基础的一些建议

从过往思考未来,从数据中找不足:鼓励政策带来的数量爆发式增长引起的积极性是否能够延续?数量的增长是否能保证标准质量的提升?标准化意识的逐步提升是否能够带来标准研制的全面开花结果?标准化能力的薄弱是否会导致标准质量的降低?已发布标准是否得到很好的推广执行?都是研制“浙江制造”团体标准,打好“高标准”基础,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已经或即将遇见的困难,对此提出一些建议以拓宽其持续发展的思路。

3.1 持续政策鼓励,加强专业技术指导

常说德国制造精益求精,世界一流,德国制造也是劣质制造的浴火重生,经历过百年时间的打磨,才有今天的世界地位。中国制造的快速列车刚刚启动,还未加速,参与者要建立起“努力前行,突破发展,路途长远”的思想准备,鼓励政策使企业研制标准的积极性呈现爆发式增长,但也应防止企业积极性的昙花一现,应进一步落实和延续相关政策,使企业能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的优惠,做好政策实施的评估督促,建立政策跟踪研究和不断完善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健全和完善政策体系。思考加大对企业专业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院所和标准化机构面向企业开放资源,建设面向企业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构建专业技术指导合作团队,促进“产学研帮”紧密结合,帮助企业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2 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水平

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提升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产业提质升级提倡量变到质变,企业不能还像原先一样单纯地依靠产品数量的增加维系企业的发展,应该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改善企业的研发条件,加大科研团队的数量,提升科研团队的质量,增加科研团队的设备,促进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升企业的整体研发水平。产品开发上对引进技术吸收消化,对前沿关键技术不断攻坚克难,持续带动创新性的研究应用开发。通过研发水平的提升,提升产品质量,严把产品质量核心关,与国际上的标杆企业、先进产品形成对比,找出企业产品差距,攻坚克难,逐步提升产品水平,从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3 开展标准化培训,提升标准化能力

开展标准化培训主要是指标准化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系统性培训与经验交流,培养出合格的标准化人才,使“行业知识+标准化知识”两者不断融合,使企业技术人员快速进入标准化领域,掌握专业标准化知识,提升标准化意识,在研制标准时,能够采用标准化思维,掌控标准化取舍,运用标准化框架,提炼标准化指标,在产品具备一定优势的条件下,全局性地提升标准研制质量水平,制定出高质量的标准,为产品品牌效应提供有效的标准保障,从而形成产品转化标准,标准保障品牌,品牌促进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4 结语

本文仅针对温州研制“浙江制造”高标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区域的限制性,但各地尤其浙江省全面开展此类标准研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高标准能提升产品水平与品质,高标准能够促进产业提质升级,是大家一致的共识,但如何做好和用好高标准又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利用高标准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才是应用高标准的最终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 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 国办发〔2016〕68号[A].

[2] 中共温州市委 温州市人民政府.  培育引进新兴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壮大温州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试行): 温委发〔2018〕5号[A].

[3]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温州市重点发展产业指导目录:  温发改产〔2018〕64号[A].

猜你喜欢
高标准产业
建设高标准农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2022年我省将建成5000万亩高标准农田
山西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复工
高标准要求未尝不可
“一带一路”战略下台湾产业转型初探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高标准粮田“高”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