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2019-09-10 15:25孙佳花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火车头内容信息技术

孙佳花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140-0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应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并具有资源共享的功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等的艰巨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作用,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1.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1.1 丰富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提供的至多只是一幅彩色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空洞的讲解也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因此,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我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鸟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激起学生了解鸟的天堂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读文,欣赏鸟的天堂的美。在学习“众鸟纷飞”这部分内容时,我适时播放了鸟活动时的声像资料。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倍增。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1.2 为语文教学提供学习“媒介”,有利于解疑化难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一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如《詹天佑》一文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地体现了詹夭佑的聪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为此,如果制作一个课件,运用动画技术,巧妙地将詹天佑设计的两个火车头在“人”字形线路上运动:(因为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火车头在前面拉,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学生看到这样绝妙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为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所深深折服。

2.巧妙借助网络,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2.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阅读、写作时会感到一些困难。我们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阅读、写作辅助材料。通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过程,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强化。如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历史题材的课文,由于这些课文的内容距今天的时空比较远,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教学时,教师将收集到的有关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放给学生看,弥补学生因时间和生活阅历的因素造成的理解课文内容而出现的“断层”现象,增强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

2.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实践活动开辟了广阔的时空。如《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可以让学生看图读文后,绘制客家民居的大致模型,加深印象。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绘图,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養、智力发展和情操陶冶熔于一炉,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一些语言优美、内容易懂的古诗,如《宿新市徐公店》、《小儿垂钓》,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内容画图画,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再如教完《只有一个地球》后,我们让学生为当地设计一个环保方案。学生通过查阅图书和浏览下载网络资料,结合自己平常对附近工厂的所闻所见,很快就写出了有理有据的作文。它既锻炼了学生的查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了几个问题:地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有哪些?我们该如何保护地球?显然,这是知识与思维并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网络中下载查找到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补充。这样的设计使他们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们畅所欲言展开讨论,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体现,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通过网上的查阅、交流和相互间的思维碰撞,点亮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3.增加语文学习信息量,拓展学生视野

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积累少,而且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使问题很难解决。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学生接触语文的渠道进一步拓宽,网上可共享的信息为语文的教育和师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文化资源。如教完《草船借箭》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不只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所了解,还要对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大量有关《三国演义》中其他人物的故事,办一期“三国群英传”的板报。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能够顺利的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还可以让学生内心产生探索的欲望,情绪上受到感染,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猜你喜欢
火车头内容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老火车头的故事
Silent love 沉默的父爱
不高兴的火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