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主题读书讲坛的十年情缘

2019-09-10 07:22袁和平
新阅读 2019年5期
关键词:讲坛读书活动

袁和平

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不经意间,我们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相伴同行、风雨兼程,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周年短暂而又漫长的征途。十年历程,十年成长。从呱呱坠地的婴孩成长为英俊少年。援引毛泽东的名句来形容,真可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十年历程,十年成就。同样援引毛泽东的名句来譬喻,真可谓“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而在这十年磨砺的背后,却是主办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探索与苦苦追寻。

回眸十年来宣武门外飘逸的书香

十年来,在那书香飘逸的京城宣武门外,曾经有来自国内各个领域的115位著名学者、艺术大家和专家型领导同志,为我们奉献了120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主题讲座。他们从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科技、艺术、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的不同侧面,讲述了这些领域里已经发生或正在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阐释了许多紧贴时代脉动的重要理论,传递了发自肺腑的真切的心灵感悟。他们的主题演讲,既有对历史长河中精彩片段的坦荡回顾,也有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切实关注;既有涵蕴深沉浑厚、充满思辨的哲学沉思,也有涉猎灵动而飘逸的艺术欣赏。这些主讲嘉宾的独到见解、聪慧智睿和家国情怀至今令人常思难忘,乃至他们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仿佛就是昨天刚刚播放过的多集电视连续剧。

十年来,宣武门外发生的这些与阅读相关的故事,其实就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组织贯彻落实党中央创建学习型政党伟大号召的生动写照。也是广大公务员践行“好读书,读好书”,养成一种健康、积极的行为习惯,追求一种文明、理性的生存方式的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有人说,这是一个阅读的时代。因为在一切都变化得太快的时候,唯有阅读,才是我们得以自立、自新、自强的源头活水。其实我觉得,在知识爆炸、信息海量的当代社会之今天,阅读的价值更应该重估或掂量。因为,在一个环境变动剧烈、工作压力较大、浮躁心理潜藏的生存空间里,一个人若想获得充足的知识储备,具备足够的生存能力,保持心灵平静,从容应对人生,唯有更多地依赖阅读和学习。而当我们昂首阔步迈进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这个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来自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四个自信”。尤其是从阅读中获取力量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两点最为强烈的感受

参与主题讲坛活动十年来,就我个人而言,有两点感受最为强烈。一是“相见恨晚”。二是“何其有幸”。

先讲讲何为“相见恨晚”。记得那是2009年4月21日,也是人间最美四月天里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正式启动。这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为响应党中央号召、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而举办的一项学习活动。在启动仪式上,相关负责人强调,该项活动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举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承办,人民日报社、新闻出版报等单位协办,旨在通过定期推荐书目、举办读书讲坛、邀请名家导读、开展读书交流等形式,服务并引导中央国家机关党员干部认真读书学习、开阔文化视野、全面增强素质,进而有效服务科学发展、增强改革创新能力,并大力促进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

归纳启动仪式上发言者强调的重要意义,大致有这么两点。第一,阅读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它是汲取知識的必要手段,是获得智慧的可靠方法,是创造发明的不竭源泉;阅读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可以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阅读的强大功能和显赫意义已经为历史所反复证明。我们看到,正是一代代热爱读书的人们筑造了绵延不绝的文化长廊,他们既是文化薪火的传承者,也是文化创造的主力军;我们还看到,那些热爱读书的民族常常占据着历史的制高点,用自己的智慧、思想和精神旨趣牵引着文明的方向。古往今来,无数的思想家、文学家和科学家,曾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和方式,赞颂过书籍的永恒价值,阐发过阅读行为的非凡意义,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第二,“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我们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而在这个创新引领潮流的时代,读书更是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笔者在此刻意回顾这段历史,意在说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之真切、之珍贵。

转眼到了2009年5月23日,那是一个周六上午,主题讲坛的第一位演讲嘉宾是时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著名的毛泽东生平研究专家陈晋,他把《毛泽东的读书生涯和政治实践》讲得透彻而灵动,撷取的毛泽东读书生涯中的那些小故事,拉近了我们与一代伟人的时空距离,自然也让受众对开国领袖的家国情怀充满了敬仰和向往。或许就在那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讲坛带给现场听众超值的精神享受和阅读快乐,使我从那个时刻开始,便深深地爱上了她——主题讲坛活动。顿时猛然产生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此后的十年里,除非有特殊情况,我都要想办法挤出时间,来到讲坛现场,享受与主讲嘉宾的精神互动。特别有幸的是,十年来我聆听了主题讲坛近百场精彩纷呈的演讲。并且都在日记里留下了发自心底的随想感言(对于未能到现场聆听的演讲文稿,事后我都要一一认真拜读)。可以说,参与主题讲坛活动,已经成为我读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思忆难忘的重要内容。正如王蒙所言,读书的亮点在于照亮生活,生活的亮点包括积累智慧与学问。生活与读书是互见、互证、互相照耀的关系。书没有生活那么丰富,但是应该更集中了光照与穿透的能力。也正如萨特所说,我在书里结束我的生命,也将在书里开始我的生命。阅读让人变得博大和骄傲,也让人变得渺小和谦卑。

要说“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的促成。那就是讲坛主办方对受众的充分尊重和充分信任。尽管此前我也曾零星参加过一些知识讲座,但都没有像参与主题讲坛活动这样持之以恒。为什么会如此偏爱于她呢?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活动主办方特别注意吸取讲坛热心听众的意见和建议(每场主题讲坛都发放、回收调查问卷),并及时总结,把热心听众的意见和建议吸收、落实到后续的工作中;虚心吸取听众意见,包括有意识地选取一些贴近当前形势热点的主题和嘉宾;对演讲嘉宾提出某些具体要求,从而保证了讲坛现场取得更好的互动效果。主题讲坛成为各方知识与思想交流的平台。这种对听众的充分尊重和充分信任,共同构成了对办好主题讲坛的坚实支撑。主办方和广大受众在活动中都实现了增长知识、启迪思想、陶冶心灵、升华境界的愿景。

再讲讲为什么是“何其有幸”。自“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正式启动以来,按照读书活动主办方的总体要求,讲坛主题必须出自演讲者自己的著述,内容是其相关作品的高度概括和有机延伸,由此也使得讲坛很快成为引导广大受众进一步阅读的生动指南,因而也能够最直接地带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的读书学习。主办方身体力行地落实这个总体要求,我或许就是其中一个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正式启动的2009年,那时正是我着手编著《战神浴火——国防科技史话》的重要节点。

我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工作了四十多年,脑海里曾经长久地有种想法,就是要创作一部反映我们中华民族在漫漫五千年艰苦卓绝的生存、繁衍、发展的进程中兵器制造方面的科技史话读物。我把它定名为《战神浴火——国防科技史话》。但坦率地讲,这么多年来,我在收集整理史料、呕心沥血创作的道路上,也经历了许多寻觅与颠簸、发现与失落……切身感受需要得到名家大师的睿智启迪。而参加主题讲坛,从众多的演讲嘉宾那里,我的现实需求得到了充实与满足,从而也获取了极其丰富的智力资源。如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的《考古学与古代文明》和《远古夏商西周史漫谈》对于拙著第一讲“人类从远古拼杀走来”内容的启发;如原第二炮兵部队副司令员张翔将军的《核武器与国家安全环境》中翔实的史料对拙著第七讲“两弹一星筑就大国地位”内容的丰富……“让我们从中深刻地领悟到核战略对营造国家安全环境的极端重要性,也深刻体会到科技力量对于现代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在那段创作的日子里,我的内心里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是“何其有幸”——非常有幸!有幸能够得到“主题讲坛”这样资源丰厚的智力支撑。2011年,95万字的拙著《战神浴火——国防科技史话》交海洋出版社编辑,2013年春正式出版。

丰厚的收获

2012年,由我撰稿并参与采访、摄制的《军工记忆·水下长征》口述历史文献片在央视军事频道和纪录频道播出。此后,我收到了许多当年核潜艇工程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打来的电话。他们都无限感慨地说,能够把40多年前的那段鲜为人知的“绝密工程”建造史告诉后人,让那段铭刻“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精神的军工文化传承下来,是他们在有生之年里最后的愿望。由于受电视纪录片时长的限制,我们团队采访的影像资料仅仅只是录用了有限的内容。面对军工老前辈的这种缺憾,回想采访他们时彼此间真诚的零距離的情感交流,依然留存于笔者心灵深处的那份厚重的感动仍在潺潺流淌、醍醐周身……她在无形中使我感到自己的肩上有着一份责任和担当。感动于那段物质虽然贫乏,激情却似火燃烧的岁月,于是,记录、收集、整理、考证、研究当年09工程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的“口述历史”,就成了笔者八小时之外业余生活中的第一要务。2013年,当50万字的《蓝海核盾——中国首代核潜艇研制建造实录》完稿之际,我不禁从内心里深深地感到完成了许多当年09工程建造者、亲历者和参与者一个无形的嘱托。而在《蓝海核盾——中国首代核潜艇研制建造实录》的撰写过程中,主题讲坛嘉宾——华东师范大学沈志华教授讲述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更是启发我在他的“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寻觅到上世纪中苏从友好到交恶演变的那段令人沉思的历史印痕。

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后,由我撰写的30万字的《大国重器——国防科技创新纪实》交稿海洋出版社。而《大国重器——国防科技创新纪实》的谋篇布局,则是受到主题讲坛嘉宾——国防大学金一南将军主讲的《国家安全筹划中的战略思维》的启发。

2018年4月,为响应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征集反映核工业70年建设发展成就的40集电视连续剧本的要求,我撰写完成了20万字的电视连续剧《蓝海核盾——中国首代核潜艇研制建造实录》剧本创作。而这种电视连续剧剧本创作的启蒙教育,正是来自主题讲坛活动的主讲嘉宾。回顾我参与主题讲坛活动十年来的进步,我的收获是丰厚的。这里面凝结着主题讲坛沉甸甸的厚重的馈赠。十年来,我先后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国防科技工业》《中国军工》《军工文化》《中国船舶报》等媒体上发表近百篇文章。所以我说:我是“何其有幸”啊。回溯我与主题讲坛的十年情缘,我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来为“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庆贺十周年生日的。作为主题讲坛的热心听众,尽管我现在已经退休五年多了,但我笃信:活到老,学到老,是我毕生的追求。我与主题讲坛的这份情缘将会一直延续到我生命的终点。

谢谢了,我的读书生涯中相伴同行的好友——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

作者系国防科技工业局机关原党委书记

猜你喜欢
讲坛读书活动
“活动随手拍”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英山 组工干部上讲坛
基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职院校讲坛“321”模式构建
聆听花开静待绽放
《杂文选刊》2017年7月精彩推荐公民讲坛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我们一起读书吧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