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剑
摘 要: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求职竞争力、加快学生社会化的进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职业变化和就业环境的变化。其中,高职通识课程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意义,高职通识课程让高职教育更具有生命力。本文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为例探讨高职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高职;通识课程;教学模式;职业核心能力
本文通过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通识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探讨如何通过改革高职通识课程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有效提升学生对工作环境的适应,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为社会和企业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一、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和构成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各种职业或者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可转移性的,而且职业活动中起至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1}。岳金方等主张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职业通用综合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持续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业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8个方面{2}。以上职业能力基本来源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通识课程的学习,因此,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否能够为企业和社会输送真正有用的技能型人才。
二、传统高职通识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现状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教学思想、理论或者原理的指导下,教学系统内基本构成要素(主要指教学结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协调运行的,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的有机整体{3}。高职通识课是学生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根基和重中之重。然而,目前高职传统的通识课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缺乏对学生的差异化教育、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等诸多原因导致教师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无法通过教学得到提升,导致学生无法在走向工作岗位后无法达到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因此,改善传统高职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是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必经之路,也为学生未来进入企业和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石。
本文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各年级学生对于通识课程的了解情况和相关能力的提升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和分析。
通过表一得知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人数大一、大三和毕业人数各占比基本在10%以上,而大二学生占比达到68%以上。符合高职教学特点,高职因为是三年制的,学生在校黄金时间就大二期间。
通过表二可以了解到对于高职学生对于高职期间哪些课程是通识课程、以及通识课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对未来职业和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了解程度并不乐观,比较了解通识课程的人数仅占29%左右,几乎与不了的人数占比相近了(大约占27%),其中43.2%的学生对通识课程一般了解的仅仅占比43%左右。可见,学校、通识课程的授课教师等对高职通识课程教育的重要性并未进行全方位的普及,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和对今后生活工作的影响。
三、通过改革高职通识课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建议
大力普及高职通识课程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影响
高职通识课程教学作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的最基础和最终的部分,应该遵循高职学生特点和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实践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从而对通识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和多元化。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引导性及信息源类的学习材料、预先设置问题或者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及时地表达和反思,培养并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回血的转变{4}。
四、结语
通过改革高职通识课程的教学模式达到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目标,真正让企业和社会更加认可并接受高职学生,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和社会之间的无缝对接,让高职学生毕业既能就业并具备职场工作能力,还需要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不断探索,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7.
[2]岳金方,王庭俊.武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内涵辨析[J]..教育与职业.2014:124-125
[3]袁顶国,刘永风,梁敬清,教学模式概念的系统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6):110-114。
[4]语文教研组.以提升语文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8):45-47
作者简介:
孔劍,1984年06月,男,汉族,广东肇庆人,工程硕士,讲师、经济师、工程师,工作单位: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项目管理、企业信息化和创新管理。
课题项目:基于OBE理念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8BJR0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