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敏
摘要:教育活动与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其理论性过强,导致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节。道德与法治课程情境体验式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是立足课堂、链接生活、体验生活的有效载体,使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校内、校外的各种生活相互融合,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把教育向生活延伸。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式;生活化
一、情境体验式活动问题的提出
学生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重视课程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学生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情境体验式活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从日常的研训活动中不难发现,我们的情境体验式活动还存在很多问题。
1.活动设计上不够实际
部分教师对教材生搬硬套,各种活动内容都是教材中现成的案例和活动题目,没有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设计,以至于很多时候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活动开展的效果不理想。
2.活动实施上不够灵活
部分教师在活动中布置得多,全程参与指导得少。有时候上公开课,教师活动设计的规规整整,但是在体验上却没有与学生互动共生,没有触碰学生心灵的火花,上课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导致活动过程过于匆忙。
二、情境体验式活动的实践操作
1.道德與法治情境体验式活动的设计
首先,教师要找准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式活动的着力点进行重新设计,解决延伸活动不实际的问题。
(1)围绕目标,突出主题,做好情境体验式教学活动。
设计情境体验式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一线教育教学服务的。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延伸教育教学活动主题,既可以从参考的教材中预留的空间来自主选择活动,又可以通过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来组织活动,还可以发挥创意,自主选择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各种题目和课题。
例如,笔者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了“勤俭持家有妙招”情境体验式活动的活动主题,设计了“价格的变化”“如何勤俭持家”和“我当一次家”三项活动内容,前两项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真实的将商品放到教室,摆放货架,让学生现场购买、现场报价。用班级内流通的货币进行实际操作,真正让学生当了一次家。在课堂上,学生感受到花钱真容易,但是真正把钱用到刀刃上还需要精打细算。情境生活的延伸,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把学到的勤俭持家的妙招用到生活实践中,深入生活。在这种互动交流中,学生初步了解了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如何操作才会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也知道了父母平时是怎样勤俭持家的,懂得了持家有道的道理,为周末的“当一次家”活动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在周末开展的活动中,让广大学生深切体会到了当家的不容易,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有效落实了“通过当一次家实践活动,懂得勤俭持家是一门学问,要学会勤俭节约”这一教学目标。
(2)确定主旨,明确内容,凸显情境体验式活动的主题。
教师在准确定位情境体验式活动主题之后,就要紧扣活动主题来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场景及需要呈现的内容。例如,教师既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知识节点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从日常行为呈现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还可以针对课堂中出现有争论的地方由学生直接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教学内容与活动主题相匹配。
现在的孩子从小受家人的宠爱,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动手能力不强,现实生活中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更不要说主动帮父母做家务了。教师针对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根据21天习惯法则,以课程教案为依据,结合班级实际设计了主题为“感恩行动统计图”的表格式情境体验式活动,其身体包含两个活动:(1)先把家长和学生一起请到教室,模拟回到家的情形,再引入一些学生自身感人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父母的伟大,最终升华到用行动去感恩父母;(2)让学生每天回到家中主动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必须坚持21天,让学生以画统计图的形式,督促、检验自己的行为。学生只要是帮助父母做完了某件家务,就可以在图中用水彩笔涂满一格,做的家务越多,条形统计图就越高。相信在情境体验式活动下,能更好地鼓励与激励学生为父母分担更多的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一旦完成21天的重复练习,学生就完全有可能养成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的好习惯。
当然,并不是说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必须安排相应的情境体验式活动,教师要根据一线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自身需求,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设计,精心指导学生开展自我完善,助推道德与法治课程顺利地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让教育教学活动自然地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2.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式活动的实施
情境体验式活动是教师为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而延伸出来的,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去感悟事情发展的过程,思考如何正确对待,进而思考如何去引导身边的人去正确地辨析。上述思考不是简单的开展一两项活动就能解决的。因此,情境体验式活动的实施,应当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1)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
开展情境体验式活动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人人都能参与,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从让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参与,到学生主动想参与的转变。通过活动能更好地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提升能力,树立自信。
(2)选择共性问题突出活动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情境体验式活动只是日常教学中的一部分。正常来说,要开展情境体验式活动,教师要做好调查研究,做好课程设计,及时观察和总结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集中讲评和指导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个别交流个性问题。教师的课程设计只是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了一个舞台,明确活动规则,至于学生怎么做,做的成果如何,这就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了。
例如,开展“不良现象整改的清单”的情境体验式活动,体验活动的重点不在于整改,而在于让学生知道如何整改。在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真实做法后,笔者让班主任帮忙,单独抽出一组学生对其进行中期指导,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小岗位服务活动”。针对学生提出的整改意见及班级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了不同的班务管理员,如文明监督员、卫生管理员等,让每名学生在班级中都找到属于自己的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生活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班集体会因为自己的付出而更加美好。
基金项目: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建构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式学讲课堂的实践研究(GH-13-18-L276)。